中外学生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最新进展
2019-01-28张燕杰孟令奇
张燕杰 孟令奇
摘要: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教学是学界争论不休的一对教学模式,目前学界倾向于超越这种二元论的认识。PISA 2015基于这种超二元的认识从实证的角度提供了两种教学中的有效成分数据。数据分析显示,被选的七个国家教师中有大约三分之二在其日常教学中应用学生中心的模式,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则采取教师中心的模式。文中通过呈现七个国家的学生中心的教学实施情况,展示了各个国家发展这一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中国学生中心的教学并没有有效促进学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PISA 2015;有效教学;学生中心;小组合作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1.025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1-0109-05
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教学是过去几十年来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中争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我国自200 1年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改之初,无论是学界还是基层学校均把实施学生中心的教学作为新课改是否贯彻的重要指标,把过去的传统教学定位为单向传递知识、依赖死记硬背式的被动学习,要求学校和教师变革学习方式,实施学生中心的教学。这种对教学方式的认识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在实践层面,出现了中小学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即教师屈于学校压力而言说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则用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层面上,支持新课改的学者坚定地反对教师中心的教学,但另外许多学者则对学生中心的教学提出质疑,并论述讲授法的合理性。经过十余年的反思和实践,这一争论在我国教育界从一个“either or”问题变成了“both arid”问题。学者们开始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开始对这一对教学方式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帕尔默对“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两种主张都给予了否定,并指出教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双方都能够亦教亦学的共同体。香港学者李子建和尹弘飚研究表明“教师中心”的课堂环境对香港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仍有值得借鉴之处。罗德红认为将“以学为中心”与“以教为中心”加以融合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实现对“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二元对立背景的超越,在二者之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所以,主张“学生中心”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教师中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内容的讲解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构建一种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由此可见,单纯谈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都有一定的偏颇之处。
作为学生中心教学的一个重要媒介,小组合作学习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教与学的重要模式。自2001年以来,小组合作一直在争议中成长,同时也被其他教学模式整合形成新的学生中心的教学。目前各地实践的生本教育模式以及各基层学校创立的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均将小组合作整合到其教学环节之中。本文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及其他国家(例如,部分欧美及亚洲国家)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偏重于教师中心的教学还是学生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如专家所言那样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吗?PISA 2015的调查为这些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实证依据。
一、PISA 2015关于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的调查
PISA2015是目前PISA呈现的最新调查数据结果。在其调查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PISA 2015所提供的主要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探究式、调节式以及反馈式教学。从其问卷的内容所指可以看出,教师主导的教学和教师中心的教学较为接近,其余三种形式和学生中心比较接近。在教师问卷中,PISA 2015还特别调查了教师关于小组学习的课堂应用情况。在本研究中主要考察小组合作学习的条目并视之为学生中心的教学。PISA 2015的这种分类一方面呈现了各个国家教学的原生态,同时也符合Kirshner 2002年提出的有效教学的原理。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教学均可以是有效教学,关键看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置及其达成程度。
本研究选取世界上七个国家包括中国、阿联酋、韩国、美国、葡萄牙、西班牙和德国的教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数据来自于教师问卷中对合作学习的类型(TC052)和分组方式(TC053)的调查。其中TC052包含4个条目: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安排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料相关联);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相关联)。TC053包含3个条目: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分组。参加调查的教师要求选择对他们最合适的选项(1~4个数字),从“从不或几乎从不”到“总是或几乎总是”,以反映其使用某种教学方式的频率。除了这些数据,本文还汇报了倾向于采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教学的人数和七个国家的学生在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得分情况。
二、PISA 2015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有效教学的比较
表1所呈现的是七个国家的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人数以及这些国家参加PISA测试的学生在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得分情况。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中外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这两种教学模式的频率几乎趋于一致,即采用教师中心教学的教师是采用学生中心教学的教师的一半。其中,中国学生中心的教学约占62%,美国约占65%,韩国约占70%,阿联酋约占64%,德国约占64%。表明东西方课堂教学正向学生中心的方向发展,也表明过去香港学者所言的Confucian HeritageTeaching正在发生变化,并没有发现其在教学方式上的东方独特性。
表1中呈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中心的教学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在七个国家中,韩国、德国和美国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亚欧国家,其中亚洲的阿联酋得分最低,低于韩国103分,低于中国61分。这一结果说明,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和学生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呈正相关,即小组合作并没有完全促进学生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PISA 2015中外学生中心教学中任务与角色比较
在下面的调查中,PISA2015给出教师四种选项,让教师回答他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中所应用的关于学习任务和扮演角色的策略。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外对比,我们把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的教师所应用的策略分开呈现。
(一)三个亚洲国家间的任务角色比较
在三个亚洲国家间的比较中,中国和阿联酋的教师在四个条目上有较为一致的选择,但和韩国教师相差较大(具体见表2)。例如,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上,中国教师有77.9%、阿联酋教师有86.6%选择“经常”或“几乎每节课”都这么做,而韩国教师则有57.8%选择后两项。在“角色关联”上,中国教师选后两项的占70.4%,阿联酋教师占77.8%,而韩国只占48.5%。
(二)中西方国家间的任务角色比较
在中西方国家间的任务角色比较中,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教师选择有非常大的不同(具体见表3)。在第一、第三和第四个条目上,中国教师选择后两项的比例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例如在第四项“角色关联”上,中国为70.4%,美国为40.6%,葡萄牙为32.2%,西班牙为43.1%,德国为43.5%。但在第二个条目上,中西方国家教师的选择趋向于相对一致,中国为77.9%,美国为68%,葡萄牙为86.8%,西班牙为73.6%,德国为91.7%。
四、PISA 2015中外学生中心教学中分组类型的比较
PISA调查的学生中心分组类型共分三类,让实施学生中心教学的教师回答其平时课堂分组的情况。第一类为“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第二类为“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第三类为“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分组”。为方便比较,下面分为亚洲国家和欧美国家两类进行中外比较分析。
(一)三个亚洲国家间的分组类型比较
表4呈现的是亚洲三国之间的学生中心分组模式情况。在“采用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上,中国和阿联酋教师的比例较为接近,后两项的选择分别为72.3%和82.9%;中国和韩国教师的差距较大,后两项选择分别为72.3%和34.6%。在“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分组”上,三个亚洲国家的教师的后两项的选择百分比趋于一致,分别为:46%,39.7%和39.3%。在“从不或几乎从不”的选项上,韩国教师在三个条目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和阿联酋。
(二)中西方国家间的分组类型比较
表5呈现的是中西方国家之间的学生中心分组模式情况。中国和欧美国家教师的一个相对一致的分组方式是“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中国教师选择后两项的比例为72.3%,美国为70.7%,葡萄牙为72.3%,西班牙为66.5%,德国稍低,为48.9%。在“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上,中国教师选择后两项的比例为42.3%,美国为27.7%,葡萄牙为22.4%,西班牙为22.1%,而德国仅为11.6%。在“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分组”上,中国教师的后两项选择百分比为46%,美国为29.1%,葡萄牙为51.3%,西班牙为39.4%,德国为45.9%。表5呈现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在“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的条目上,葡萄牙、西班牙和德国的教师均有较高的比例选择“从不或几乎从不”。
五、對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从PISA2015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是目前东西方通用的教学模式,学生中心的教学约占课堂教学总数的三分之二,教师中心的教学约占三分之一。这一结果和过去的研究文献结果差异很大。例如,美国学者研究的美国百年课改均试图把教师中心的教学改变为学生中心的教学,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的结论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美国教育现状。香港学者构建的confucian Heritage Culture(CHC)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似乎现在也不复存在。在2000年美国出台课程标准并推动了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世界范围内实践和扩张。这一研究发现对我国的课程教学有如下的启示。
第一,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应该受到质疑。我国学生中心的教学始终在实践层面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支持者被视为新课改的捍卫者,反对者往往自我标榜为中国传统教学的守卫者。这一二元对立的认识是对教学模式一个狭隘的理解。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更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积极发展学生中心的教学同时也要承认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第二,学生中心的教学应该挖掘其有效教学的内涵。新课改初期反对学生中心的教学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感觉到该教学模式达不到过去的教学效果。这类教学效果往往多为知识习得指向,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和学生的协作能力从理论上讲应该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当谈及有效教学时,发展学生的情感目标及协作能力是很重要的方面。关于协作能力的提升问题,我国的数据表明即使学生参与了小组学习,这方面和韩国德国以及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学生中心的教学应该挖掘其本土化的内涵。从PISA2015的调查结果看,各个国家在其进行学生中心教学的过程中均体现出一定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征。中国教师在“角色关联”上的选择要高于美国教师近一倍,而中国教师在选择“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上,也远远高于美国和葡萄牙的教师。遗憾的是,由于PISA的调查不能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者无法了解各个国家的教师在进行这类选择时的理由。今后的研究应该在学生中心的本土化教学方面深入开展以了解多样性背后的文化因素。本土化内涵的挖掘不但能够帮助研究者和教师加深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为完善中国式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
[责任编辑: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