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M燃料电池透氢电流密度测试的误差分析

2019-01-28肖飞虎

船电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电流密度氢气燃料电池

詹 明,肖飞虎



PEM燃料电池透氢电流密度测试的误差分析

詹 明,肖飞虎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武汉 43006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寿命和耐久性是制约其商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准确表征氢气对质子交换膜(PEM)的渗透能力有助于电池的设计安全和运行安全,提高电池的寿命和耐久性。本文主要对PEMFC透氢电流密度的测试误差进行了分析,发现膜厚度、膜穿孔、膜短路以及测试气体压力和湿度,均会对该测试结果带来误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透氢电流密度 膜穿孔 膜短路

0 引言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零污染排放、室温快速启动、安静环保等一系列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技术[1]。2013年韩国现代公司率先推出燃料电池汽车Tucson ix35,2014年12月份,日本汽车巨头丰田公司推出“Mirai”号燃料电池汽车,紧随其后2015年本田公司推出“Clarity”号燃料电池汽车,直到2018年,韩国现代再次推出“NEXO”号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长续航能力、燃料快速加注,“从油井到车轮”高燃料效率等优势[2],五年间,掀起了新一轮汽车工业革命。

目前,PEMFC的商业化受到国内新能源汽车、绿色船舶、能源电站等行业的关注和参与,但仍存在如成本、寿命等问题需要解决。国内汽车燃料电池电堆(Stack)普遍寿命在2000 h,并没有达到美国能源局NEDC工况寿命为5000 h的目标[3]。可见,耐久性依然是制约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电池关键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性能衰减。

PEMFC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密封圈、双极板、金属集流板和端板,其中膜电极组件又包括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GDL)、催化层(Catalyst Layer,CL)和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PEM是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作为燃料电池的隔膜和电解质,起着阻隔气体、导通水和质子、绝缘支撑等作用。电池关键材料PEM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性能衰减,会出现膜减薄(membrane thinning)、膜收缩(membrane buckling)、膜短路(membrane shorting)、膜穿孔[4](membrane pinhole)等性能衰减现象,直接降低电池性能,影响电池安全,导致电池寿命缩短。

目前,通常使用全氟磺酸膜作为燃料电池的PEM材料,美国杜邦公司Nafion®系列产品依然是出货量最大的全氟磺酸膜。氢气在膜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很容易在膜中渗透,到达电池的阴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的自由基,反过来又会攻击PEM脆弱的端链[5],导致膜减薄、膜穿孔等现象,加剧氢气的渗透膜能力。PEMFC的透氢电流密度表征氢气对PEM的渗透能力。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PEMFC透氢电流密度国家推荐标准的测试方法,然后基于该测试方法,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误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PEMFC透氢电流密度测试方法,试图规避以上分析的测试误差。

1 PEMFC透氢电流密度

我国国家标准GB/T 20042.5[6]中明确透氢电流密度的定义:一定温度、一定压力和相对湿度条件下,用电化学方法检测得到氢气穿过膜电极的速度,单位为A/cm2。检测的原理是使用电化学方法,氢气在膜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很容易在膜中渗透,将电池阴极控制在合适的电位,将从阳极渗透膜电极的氢气完全氧化,通过检测氧化电流大小,换算成氢气穿过膜电极的速度。

具体的检测方法是将膜电极样品组装成单电池,安装到带有氢气流量、压力、湿度控制,以及氮气流量、压力、湿度控制的评价系统中,单电池阳极通入湿度100%RH、流量10 mL/min、背压0.2 MPa的氢气,同样,单电池阴极通入湿度100% RH、流量20 mL/min、背压0.2 MPa的氮气,持续4 h后,阳极作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阴极作为工作电极,在电池上施加0~0.5 V(vs RHE)扫描电位,扫描速度2 mV/s,电池温度控制在75~80 ℃。按照公式(1)计算膜电极的透氢电流密度:

i=I/S(1)

式中:i—膜电极样品的透氢电流密度,单位为A/cm2;I—从电化学方法测试的I-t曲线的平台部分读取的电流值(一般取0.4 V左右的电流值),单位为A;S—膜电极样品的有效面积,单位cm2。

2 透氢电流密度测试误差分析

第1部分阐述了我国国家标准测试透氢电流密度的方法,下面笔者基于该测试方法,将PEM和测试气体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测试结果的误差因素。

2.1 PEM的影响

2.1.1膜厚度

氢气在PEM中穿透机理,一般是氢气分子在PEM中溶解,然后在膜中扩散。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由菲克定律可以知道,氢气分子在PEM中的穿透速度,不仅和氢气在PEM中的扩散系数有关,还和扩散路径有关。一般来说,扩散系数越大,穿透速度越大;PEM越厚,气体的扩散路径越长,氢气的穿透速度越小。对于同一种材料Nafion®系列的产品,不同厚度,透氢电流密度不同,如表1,氢气渗透系数取8.5×10–12mol cm–2s–1。

表1 Nafion®系列产品的透氢电流密度

表1可以知道,PEM越厚,透氢电流密度越小,氢气穿透膜的能力越低。膜厚度直接决定膜电极的透氢电流密度,因此测试过程中,必须明确样品膜电极的PEM厚度,同时数据讨论分析的时候,需要在同一种膜厚度下进行比较。

2.1.2膜短路

近年来,车用燃料电池厂家追求燃料电池系统的高体积比功率,一方面大电流操作电池,要求电池欧姆极化小,一方面采用膜电极自加湿技术,去掉体积庞大的外部加湿组件。上述两个方面,对PEM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主流PEM厚度在8~15 um。

PEM厚度越来越低,一方面如上所述,氢气穿透PEM速率越高,降低了电池的寿命和耐久性,另一方面,在组装压力的作用下,GDL纤维可能会被压入到PEM中,降低PEM电子电阻,甚至造成PEM短路。按照公式(2)计算膜电极的短路电流密度:

i= U / R(2)

式中:i—膜电极样品的短路电流密度,单位为A/cm2;U—膜电极两侧施加的电压,一般取0.4左右,单位为V,R—膜电极的电子电阻,单位Ωcm2。

按照国家标准GB/T 20042.5-2009测量的透氢电流密度包含膜电极的短路电流密度,作为测试误差的一部分,应该提前测量,予以扣减。

2.1.3膜穿孔

PEM燃料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以及膜电极制备的过程中,由于材料耐久性衰减,操作工艺不当,会导致PEM出现膜穿孔的现象,尤其是薄膜的情况下。膜穿孔后氢气穿透PEM的机理包括氢气在PEM上的溶解扩散,也包括氢气直接以分子形式对流到电池阴极。穿孔电流密度受PEM两侧压力差影响非常明显。

当对比评价不同材料或不同工艺制备的PEM对氢气的渗透能力的时候,尤其是浸渍法制备的复合膜,网孔状基材,我们可以采用压差敏感法,提前测量穿孔电流密度,予以扣减。

2.2 测试气体的影响

2.2.1测试气体压力

通过2.1.3节可以知道,测试阳极气体压力和测试阴极气体压力的差值,差值越大,氢气穿孔对流的速率越快,穿孔电流密度越大,造成的测试误差越大。测试气体的压力控制误差,会给透氢电流密度测试带来误差。

图1 气体湿度对透氢电流的影响[7]

2.2.2 测试气体湿度

测试气体的湿度直接影响着PEM的湿度,一般来说,PEM湿度越大,氢气在PEM中溶解扩散的能力越强,因此透氢电流密度越大。图1是对同一种PEM,不同气体湿度的测试结果。测试气体的湿度控制误差,会给透氢电流密度测试带来误差。

3 结论

1) 膜电极样品的膜厚度、膜短路、膜穿孔以及评价系统的测试气体压力控制、测试气体湿度控制,均会给透氢电流密度测试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差,膜短路和膜穿孔带来的测试误差不可忽略,应该予以扣减。

2) 国家推荐标准测试方法适合厚膜的测量,针对目前车用燃料电池PEM越来越薄,甚至10 um、5 um的PEM,依旧使用传统的国家推荐标准测试方法,会带来较大的测试误差。

[1] J Larminie, A Dicks, 朱红译. 燃料电池系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2] Itoga M, Hamada S, Mizuno S, et al. Development of fuel cell stack for new FCV[C]. SAE 2016 World Congress and Exhibition, 2016.

[3] 衣宝廉, 侯明. 车用燃料电池耐久性的解决策略[J].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1, 2(2): 91-100.

[4] Weber A, Weber A Z. Gas-Crossover and Membrane-Pinhole Effects in Polymer-Electrolyte Fuel Cell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08, 155(6): B521-B531.

[5] Wu J, Xiao Z Y, Martin J J, et al. A review of PEM fuel cell durability: Degradation mechanism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8, 184(1): 104-119.

[6] GB/T 20042.5-200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5部分: 膜电极测试方法[S].

[7] Zhigang Qi.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M]. Taylor & Francis Group, LLC, 2014.

Error Analysis of Hydrogen Crossover Current Density Test of PEM Fuel Cell

Zhan Ming, Xiao Feihu

(Wuhan Institute of Marine Electric Propulsion, Wuhan 430064, China)

The

TM911.4

A

1003-4862(2019)01-0047-03

2018-8-28

詹明(1990-),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燃料电池。E-mail: zhanming278@163.com

猜你喜欢

电流密度氢气燃料电池
低碳氢在炼油行业具有巨大潜力
考虑电化学极化的铅酸电池电流密度分布的数值分析
燃料电池题解法分析
试驾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未来”后的六个疑问?
燃料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铜电解常规PC工艺与高电流密度PC工艺的经济性对比
电极生物膜法应用于污水脱氮环节的试验研究①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Hyundai公司的iX35燃料电池车
基于物理光学假设的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