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技师学院财会专业的困境与出路
2019-01-28何义山
何义山
技师学院是我国职业教育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经济形势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财会专业作为技师学院众多专业之一,在承担服务经济重要职能方面不可或缺。在新形势下,技师学院财会专业建设需要不断革新以适应时代要求。
一、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
1.“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会计人才培养国际化。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政府相继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此后,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对“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做了大量研究分析,会计准则趋同趋势明显,会计人才国际化趋势显现。
2.会计培养转向管理职能。2014年1月29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稿)》(财办会〔2014〕5 号)明确提出:力争通过 5~10 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逐步实现会计核算职能到管理职能的转变。此后,财政部陆续发布管理会计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准则体系日趋完善,实务应用逐步推进。
3.会计职业准入制取消。2017年11月4日,《会计法》修正案获得通过,正式取消会计从业资格,从事会计工作不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工作准入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企业在挑选会计人才方面具有更大的空间,人才流动和岗位轮换将更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4.财务智能化和区块链技术冲击会计岗位需求。2016年3月10日,德勤(Deloitte)与Kira Systems联手,正式将人工智能引入财务工作中,财务智能化时代正式开启。随后普华永道(PwC)、安永(Ernst&Young)、毕马威(KPMG)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智能机器人。财务智能化方案使原先那些耗时、操作规范化、重复性强的手工作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2018年6月,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发起区块链试点计划,测试区块链技术用于财务审计。由于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分类账概念和密码学的基础,它保证了透明性、不可变性、安全性、可审计性、高成本效率和“永远可用”。
5.职业院校财会专业遭遇生源危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保驾护航、“互联网+”及工业4.0趋势下对现代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受人口疏解、出生率下降、高校扩招以及毕业生选择多元化等因素影响,职业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源危机,财会专业也未能幸免。
二、技师学院财会专业的困境
1.专业培养定位低。技师学院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但是目前开设财会专业的技工院校,一方面高举“高技能”的大旗,另一方面却在培养方向上将技能要求锁定在出纳、统计、仓管、银行柜台等基础性技能岗位上。这种低定位的培养不仅使社会降低对技师学院的期望,也对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2.生源质量堪忧。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计划生育的直接影响,技师学院可供选择的生源池越来越小,而目前社会上对技师学院的偏见依旧根深蒂固,大多数家长的首选依然是孩子能够进入高中学习进而入高校深造,入学技师学院更多时候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技师学院招收的学生质量可想而知。而学生一旦入校学习,教师的相当精力被分散到管理学生而非教学上,使本来就师资紧张的局面进一步恶化,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技师学院创办财会专业历史较短,尚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抄袭”高校财会课程,而有些课程并不适合技师学院的培养目标;部分技师学院为了增加招生吸引力,将学历培养与技师培养捆绑一起,导致学历课程在技师培养过程中占有相当大比例;有的技师学院还在开设点钞和票据翻打等已经被边缘化的基础技能课程,甚至还列入比赛项目。一方面,社会需要的高技能财会人才技师学院培养不了;另外一方面,技师学院教授的某些财会技能社会不需要,需求与供给的错位,加大了技师学院财会专业的建设难度。
4.师资配备存在较多问题。受制于现有的人才引进机制,许多有实务操作经验的会计专业人才由于学历不够等诸多原因被拒之于技师学院门外。尽管国家倡导破格录用人才,但从破格的条件和实践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导致现有技师学院的财会老师大多是理论派,实务技能与国家对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相去甚远。即便是在职教师,由于没有编制或者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一旦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或者有更好的平台,也会离开教师队伍,造成教学上的不稳定性。
5.教学方式滞后。在现有课时的限制下,为了将复杂抽象的会计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一定程度上利用答疑方式解决学生的部分专业学习问题,技师学院财会专业教学方式普遍以“满堂灌”和“填鸭式”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也是相当突出的:一方面,长时间的“满堂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较强的求知欲,而这恰恰是目前技师学院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的普遍短板;另一方面,“填鸭式”的灌输专业知识,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为什么”,奴性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将在工作中使自己仅仅围绕“执行者”角色开展工作,很难成为“决策者”,而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的是更多“决策者”去解决企业的财税问题。
三、技师学院财会专业建设对策
1.根据新形势调整专业培养定位。新形势下财会专业的培养定位需要结合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审慎选择适合技师学院自身的培养方向。目前,技师学院财会专业亟须着眼长远布局,放弃会计边缘化技能培养,锁定会计管理方向和智能化方向,以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等就业市场需求的高端财税服务技能体系为课程设置依据,实现培养定位的转型。
2.加大会计考证引导力度。会计资格证书是会计从业人员理论知识的外在证明,在职场上具备相应的会计资格证书仍然是企业认可会计从业人员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加大会计考证引导力度,不是一切教学围绕考证进行,也不是对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否定,而是结合技师学院学生普遍学习的无方向性和权威检验性以及市场需求所做的权衡决策。通过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学习,增强其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增强其成就感和荣誉感,使素质教育在考证的载体中体现,实现技师学院财会专业培养的良性循环。
3.优化课程设置。淘汰已经被边缘化的会计技能课程,如点钞和心算课程;结合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实际情况,压缩非专业性课程,如财政金融学、高等数学等;提高会计就业前沿课程,如涉税实务、企业风险与战略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务操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提高课时占比。
4.优化师资配备。鉴于技师学院财会专业师资现状和人才引进政策,短时间内优化师资配备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技师学院需变通人才引进方式,利用学校平台,授予企业专家一定的名誉头衔,并以讲座、专家年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在考虑企业专家的业余时间和意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专家自身的技能经验和资源,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经济回报。在校专职老师需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分工合作,精研专业课程。学校同时需要提供在职老师配套的奖惩措施,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去社会专业兼职或创业,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5.探索多形式教学方式。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方式做了革命性的变革,教学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授课不再受制于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微课、慕课等一系列教学方式的创新使知识的传授渠道愈加扩大,教学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在这种形式下,财会专业教师可以将一部分课程知识从课堂迁移到课外,利用网课等教学途径,实现知识的课外传授,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技师学院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方式。
四、结语
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年代,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坏的年代。这句话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处在时代巨变的风口浪尖上,技师学院财会专业唯有不断的学习和自我革新,以动态的战略眼光放眼时代前沿,通过对培养定位、课程改革和师资配备、教学方式的系统设计,真正实现财会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高技能的人才储备。
课题名称:
本课题为浙江省职教所2018年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