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019-01-28王丹丹
王丹丹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数据信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信息系统更为全面、深入的变革。高校财务管理中也逐步开始引入信息技术,加大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了更为科学规范化的管理。高校财务管理的方式由原先的被动核算改变为以服务为核心的主动管理模式,结合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改变了原有的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模式。然而,信息化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信息化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与提高的地方。
二、信息化下高校财务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报销系统复杂费时,效率较低
财务报销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报销,实现财务报销信息的共享,虽然极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手工填制工作,但是却给报销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财务报销模式采用手工处理、人工审核的模式,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不利于效率提升,而共享模式之下,报销人员按照规定进行费用单据的填制、信息的扫描上传,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工作量。虽然信息化下的报销系统有诸多好处,但是高校中多是老师以及学生进行科研经费等的报销,对所有老师以及有需求学生进行财务报销培训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因此大多数高校并不会进行专门的财务报销培训,而缺乏财务知识的报销人面对复杂的财务报销程序面临很多困难,报销失败屡见不鲜,给老师以及学生造成了大量时间的浪费。此外,高校报销中存在许多特定事项的报销,如学术会议、专家讲座、科研采购、学生奖励等,需要遵循的财务报销流程和规则也不尽相同,也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定挑战。最后,网上报销系统的复杂性与规范性也为报销人员的报销带来了困难,每一张电子发票的录入、差旅费时间的确定以及闭环的形成等,都给财务知识缺乏的人员带来了种种困难。这种模式下的报销系统,虽然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却不符合财务管理的原则和理念,本应当服务广大师生的财务工作却成为师生们的一项负担。
2.缺乏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目前,多数高校中的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一方面,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高校财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程度不断加深,对财务人员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高校财务人员并没有很快进行观念的转变与新知识的学习,不适应信息化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随着信息化深入,高校财务部门对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信息处理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财务软件的应用也愈加成熟和规范化,但是部分高校财务从业人员技术掌握较差,对这些财务软件的操作不够熟练,往往要花费比传统模式下更多的时间进行信息的整理、归纳,极大的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多数高校虽然已经全面建成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信息化的管理,但是管理观念较为淡薄,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长期以来,高校受到中央政府以及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重视全面预算等各类财务计划的制定,关注各类规章制度的建立,但是却不重视计划的执行以及相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造成了高校资金的管理不善,许多高校出现负债严重的情况。
3.财务管理信息共享不足,管理不规范
信息化下高校财务管理处理的数量十分巨大,财务管理除了需要最为基础的财务信息之外还需要其他信息的辅助,财务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一项财务工作,而是需要高校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信息化下高校财务管理对信息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面的财务信息的共享。高校资金在各个部门流转之中,无论是财务预算、财务支持、财务决算还是各类费用的明细信息都需要各部门提供系统、全面的数据信息,财务信息更为精细化。而目前,多数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不规范,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流程,造成汇总的财务数据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高校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下的财务管理对财务信息的共享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各部门统一建立起财务核算、财务报销的标准和流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财务信息充分流动,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三、信息化下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策略
1.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就目前来看,信息化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急需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兼具财务知识与信息化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配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程。信息化下,数据信息的量剧增需要财务人员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运用统计工具进行系统的处理,相关人员不但要有财务理念和知识,还需要熟悉统计学、信息系统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实际应用。因此,高校一方面可以引进人才,招聘一些符合要求的新鲜血液进入到高校财务部门进行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积极开展信息化的培训,促进财务人员学习,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
2.完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首先高校确立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做好预防性控制。尤其是要加强内部授权和审批的管理,对处于不同层级人员的权限与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确保财务信息处理的安全性。其次,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制定一套规范的检查、监督流程,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科学进行监督控制,切实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和内部监督;最后应当加强高校财务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加强其专业能力,减少日常工作中失误和错误,同时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财务人员内部控制理念。
3.加强财务共享建设
信息化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强化共享平台的搭建,建立起统一的财务信息共享系统,从而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高校应当加强对共享平台建设的投入,全面重视信息平台系统的搭建,学校的相关领导应当转变管理理念,需要积极进行共享平台建设的学习,学习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知识,并努力结合本校自身的特点进行共享平台的构建。同时,应当由学校的财务管理部门牵头,联合信息部门进行共享平台规章、流程的制定,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标准。使得财务信息可以畅通无阻的在共享平台传递,让财务共享平台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让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顺畅进行。
四、总结
总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高校的应用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将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与高校财务管理的结合过程中也必然会不断涌现新的问题与挑战,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优化与升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学校应当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积极引进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推进高校信息化与财务管理的结合。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行风险的管理与财务工作的优化,加强财务信息的传递,推进共享财务建设;完善内部监督与控制机制,以服务为宗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为学校建设的服务功能,从而积极推动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