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优化

2019-01-28李红娜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资产行政

李红娜

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包括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合理管理上述的资产,就少不了科学的资产管理模式。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朝前发展,其必然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出现,如果还继续沿用过去的资产管理模式,则显得不够合理,这就需要融合内部控制,借助内控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地不断提升,进而确保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更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控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加强组织机构,基于此前提所形成的资产管理体系,能创设出良好的内控环境。通过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着手改进与优化单位现有的资产管理方案,促使资产管理水平的明显提升,进而将资产的功能作用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实现机构运转高效。资产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基础,强化资产的内控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可从资产的购入、使用、核算、处置等环节切入,进而提高管理的规范性与统一性。这样,则能有效提升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运转更为高效,从而提升单位的社会形象与公信力。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新常态下,我国的治理结构得以进一步完善,很大提升了治理能力,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应提升管理层次与标准,内控体系需要迎合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实际需求。详细而言,资产内控管理不仅要重视效率,还要关注质量,把其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推动力,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现阶段,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具体事务时,还多依靠过去的经验,但是,当前某些业务已然出现了一定变化,却仍采用过去的方式展开处理。与此同时,因为自身属性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些管理人员与基础员工,都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一旦出现风险,就有可能使国家的资产蒙受损失。

(二)管理控制方式单一。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主要分为了监督和检查两种方式。由资产管理部门来核实资产的实际运用及配置情况,并指导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的具体资产情况做动态监督,并在这一过程中详细记录资产的使用情况。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此种管控方式主要存在如下几点不足:首先,单位资产配置缺乏合理。预算过多、预算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其次,资产分配缺乏合理。部分单位未曾遵循合理的分配原则,使得公务用车及房产等资源存在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最后,资产使用率不够理想。虽然,行政事业单位有着较为广泛的资金获取路径,但是,资产配置的标准却尚未统一,同时,管理团队也存在综合能力较弱的情况,这些都给资产利用效率形成直接影响。

(三)信息交流不够畅通。由于互动、交流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传递上存在较大问题,进而影响到具体工作的开展。基于内控视角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资产管理,但资产管理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所以,展开资产管理的时候,各部门之间须做到良好配合。上下级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沟通方式,缺乏平行交流,如此自然不利于良好工作环境的构建,会使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增加。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优化

(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识别风险。资产管理有着多个层次,每一层次在执行相应管理措施的时候,都有出现风险的可能。要想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精准识别,有效识别实际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其次,应对风险。在将资产管理过程存在的风险识别出来之后,需要细致分析这些风险的成因,并根据其具体的属性,展开相应对策的制定。另外,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如此,才可确保其在做相关决策的时候,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最大限度保障资产不受损失。最后,监控风险。风险并非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单位要动态的监控风险。对此,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根据监控结果进行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以使之更具针对性。二是,识别遗漏的风险,及时发现新风险,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有效、高效。

(二)加快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凭借单一的检查、监督,难以实现资产管理效率的真正提升,需要着手于员工的工作效率、思想、内控环境等方面,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资产管理部门在这一绩效评价体制中,应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监督管理单位资产的使用、配置、处置等情况。资产的保管工作交由仓储部门负责;资产的预算编制交由预算编制部门负责;财务的处理,则由财务部门负责。在资产业务的日常处理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则应对上述部门所履行的职务进行考虑,分别评价其资产管理绩效,从而建立起更为良好的内控环境。并且,在着手绩效评价标准建立的时候,资产管理部门在评价仓储部门、财务部门、预算编制部门的时候,应使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此外,科学性、合理性,也是绩效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并将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区分出来,考虑到各个部门的特点,进行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的建立。

(三)注重增强信息交流。一是,密切与财务部门的交流,如实上报资产情况,有效避免违法乱纪情况的发生,保障资产与账面相符。二是,密切与预算部门的交流,根据部门的具体预算情况,合理配置资产,最大限度减少出现浪费资产的情况。三是,加强领导和工作人员、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沟通,特别平行交流,通过此种沟通方式,能够更为迅速地找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展开相应的处理,使资产管理的风险有效降低,保障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四是,注重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完成资产信息网络的构建,进而实现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并展开动态监督。

结语

总之,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能够实现机构高效运转,良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正如本文所分析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于内控视角下,单位应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加强部门信息交流,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