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2019-01-28王小丽
王小丽
一、前言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小型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做大做强,就必须制定一个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通过对企业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预测和筹划,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帮助企业最大程度的实现战略目标。目前中小型制造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未能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制约着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中小型制造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分配、控制、评估企业的各种资源,是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意义非常大,中小型制造企业资源相对有限,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平衡,对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效率的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
2.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小型制造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提前对自身战略发展进行长期有效的规划。全面预算管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全面预算编制及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下达,使各部门了解所在部门的经济活动与整个企业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及努力方向,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手段,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等环节对企业各方面实施全面控制,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升。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企业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4.为企业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指标作为考核各部门工作成绩的基本尺度,为企业进行月度、季度绩效考核提供量化依据,促使绩效考核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落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可以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的偏差及时进行总结,不断优化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功能,通过考评手段完成企业预算目标,形成闭环管理,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员、全业务、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中小型制造企业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由财务部门完成即可,未真正参与进去,其他部门对预算工作的配合度低,大多采取消极应付,甚至持抵触态度,单靠财务部门难以推进预算管理,同时也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使预算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2.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预算与战略目标脱节
中小型制造企业容易受短期经营行为以及局部利益的驱使,很多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导致企业预算管理缺少明确的导向。另外中小型制造企业容易受外界影响,很多企业频繁调整战略方向和经营目标,存在全面预算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的问题。日常工作中,企业在确定预算目标时,经常出现各部门预算管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全局考虑的思想,有些部门以实现预算目标为由,过度的向企业索取资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3.预算编制不科学,编制内容不全面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预算控制和绩效考核的依据。中小型制造企业在预算编制时缺乏对企业未来活动的合理评估,主要参考上一年度或以前年度的数据,编制依据不科学,以经验为导向,脱离企业实际。预算编制方法上倾向于选择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这种方法省时简单,但缺乏灵活性,没有考虑成本费用发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可能导致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引起资源的浪费。另外,中小型制造企业预算编制一般侧重于经营收入和费用预算,忽视了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资金预算的编制,使得预算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4.预算执行不力,缺乏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
中小型制造企业预算普遍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编制预算时信心十足,但预算执行时流于形式。一方面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事中控制和预警机制,预算调整随意性比较大,预算执行力不强。另外缺乏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预算执行结果与各部门绩效没有挂钩,奖惩不明确,导致工作比较随意,且缺乏积极性。有些企业的考评存在主观操作,人为调整因素,大大削弱了预算考评的真实性、严肃性,无法实现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5.预算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落后
中小型制造企业目前的预算编制、预算管控仍采用电子表进行管理,财务管理系统中未引入预算功能,未能通过系统进行预算控制。通过财务人员手工编制、导出数据分析,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无法做到实时监控,一方面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另外数据准确性也不能保证,影响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中小型制造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1.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认识,组织全员参与
首先企业管理层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定期组织预算管理的培训学习,提升预算管理能力;其次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完善预算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再次,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加强预算业务培训及经验交流,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全业务、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落实到位。
2.明确企业战略规划目标,为预算管理提供导向
中小型制造企业要从行业现状、市场需求、政策环境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并使企业自上而下各级员工清楚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目标导向。各部门要摆脱为预算而预算或为考核而预算的思想,要从企业全局思考问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企业要经得起市场变化和机遇的诱惑,杜绝短期经营行为,防止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促使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长期有效的执行。
3.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全面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
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引起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高度重视。首先,预算编制时要立足企业实际,结合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对企业未来一年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中小型制造企业要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杜绝拍脑袋确定预算数据,销售预算结合预算年度各类产品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预测进行编制,对于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企业要根据费用类别和形态进行区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预测,提高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再次,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销售预测为起点,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进行预测。企业不能只关心利润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结合生产产能进行投资预算、对企业资金进行测算,通过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综合预测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预算考核
预算执行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效果。首先,中小型制造企业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立预算监督预警机制,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发现预算偏差及时向业务部门发出预警信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其次,要加强预算调整的管理机制,一般本年度预算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改和调整,除非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有充足的证据说明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实际偏差较大,才可进行预算调整。中小型制造企业要加强预算调整的审批流程,严格审批预算调整的项目和金额,保障预算管理执行到位。再次,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将预算管理工作与绩效考评工作相结合,绩效考核部门定期监督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挂钩,考核要客观公正,奖惩分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5.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的信息化管控能力
中小型制造企业应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增加预算管理信息化功能,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系统相结合。通过系统对各部门费用进行控制,可实时查看预算执行情况表,并进行对比分析,将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高预算的信息化管控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型制造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立足企业实际,以战略发展为目标导向。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认知,科学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执行预算考核,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进而提高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