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28中国能源工程浙江有限公司黄小平
中国能源工程(浙江)有限公司 黄小平
1 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围绕战略目标,通过预测和决策,利用预算对企业某一特定期间(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控制,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以此来有效维护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覆盖企业全部业务流,通过全员参与,采集所有业务相关信息资料,实现企业业务流和信息流的融合。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预算,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企业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工作之一,严格执行全面预算,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在任何发展阶段,紧紧围绕企业战略。预算是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及未来经济发展动向的展望,预测和指导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预算是监控业务运行的过程,通过对自身经营及发展情况进行把控,减少企业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是实现企业经营业务向实现长期战略推进的有力工具。
1.2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降低成本,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和手段,是基于预算是配置资源的具体计划,就是把有限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方面的配置预先做出规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避免因资源配置不当影响经济整体运行。企业经营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将消耗的物资资源与事先计划相比较,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防止经营业务偏离企业战略目标。
1.3 完善企业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积极性
企业的预算管理就是将企业总体目标分解成无数个小目标,并落实责任到个人。因此通过预算管理控制,评价各个责任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可以作为企业部门及员工工作业绩考核的部分指标。预算提供了一个衡量实际业绩的基准点,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便于对各部门及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以此为依据进行奖惩,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层意识和实际情况限制,在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层认知不足,全面预算管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企业管理层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只涉及到管理层面,而忽视了全员参与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企业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将业务相关数据进行简单整理、汇总、对比的结果。由于未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很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层因为预算而预算,重视经营业务,把资源集中配置到与经营业务相关的部门,而对于预算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务投入不足甚至很少,也有一些企业没有配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从事预算工作,从而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混乱、各部门之间不能完全配合,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停留在费用支出和资金估量问题上,没有进一步开展到生产经营的各环节。此外,因为管理人员不重视,预算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不能完全落实和执行。
2.2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由企业财务人员来完成。很多企业的生产部门、经营部门很少参与预算的编制过程,即使预算并未偏离实际,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全员参与也会遇到阻力,因此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也有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但是职责、权限不明晰,导致责任不明确。比如,预算编制和审核的责任没有严格划分,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都将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性,从而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作用。
2.3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一方面,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基础没有根基,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的编制方法,预算编制人员依照自己主观意识随意选择编制方法,无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这样不仅不能降低公司成本,而且还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方法过于陈旧,信息资源匮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快速发展对企业的要求,导致预算编制结果不能起到指导经营业务,预算编制没有实质性作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选择预算考核指标不科学,使得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业务的指导作用降低,比如过分强调财务指标,而忽略了非财务指标,使得预算编制偏离企业战略目标。
2.4 预算管理执行和控制认知不足,考核结果不理想
目前许多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只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管理的执行和控制重视程度不高。很多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流于形式,没有配置专人从事这项工作,很多情况下,由财务相关部门来执行并完成。目前很多企业考核指标单一,只关注有无超过预算,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在要编制时就会存在预算大于实际的情况,这样势必会导致执行考核预算时基准有问题。在执行考核时,由于考核机制不严,奖惩不明确,预算考核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许多企业由于管理层不重视,预算控制机制不建全,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预算基数,使得预算编制与编制执行结果差异很大,在进行差异分析时,也没有进入深层次分析,流于数字表面变化,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相脱节。
3 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3.1 提高管理层的认识,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及员工全部参与进来。在企业内部要广泛宣传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培训和学习,将全面预算管理的责任划分到部门,落实责任到个人,与业绩考核相结合,以提高全员参与企业预算的积极性。特别是业务相关部门,应该从预算编制开始就要全员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来,在预算审核环节应听取广泛基层成员的意见,使预算编制资料贴近企业经营情况。预算考核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部门将预算执行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业务成员,各业务成员通过预算执行差异,深入分析原因,改进生产运营方法,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优化。同时企业管理层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编制过程及事后考核的做法,在业务运行过程中,企业应有意识的将预算管理工作适度向事前、事中倾斜,参照预算标准,通过有计划的控制预算执行,降低各生产环节的成本,减少损失发生。
3.2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为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及价值,企业应当组建专门的机构来从事该项工作,必须考虑经济业务运行的各个环节,业务关键人员应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同时管理层要明确各责任相关部门的责任,将预算管理指标层层下达,把总目标落实分解至各目标单位,以实现后期业绩考核评价打好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其人员组成上既有主管领导,又有相关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员。
3.3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一,企业应当提前着手预算编制,改变过去临近年关才着手下一年度预算的做法。使各预算编制部门有比较充分的时间酝酿和考虑,编制出准确的预算支出方案。第二,在预算编制之前,预算编制人员要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摸底,事先做到心中有底,充分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地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吸收各业务相关环节的人员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第三,企业要结合自身规模及业务特征选择正确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对于日常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可以选择在增量预算法的基础上,剔除偶发因素的影响;对于新业务或新项目应当选择零基预算法;针对销售业务考核的预算,可以选择滚动预算法;针对成本控制考核,可以选择弹性预算法等。第四,预算编制时要注重预算的细化和合理性,既要反映业务的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根据业务的发展适时作出调整,以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全面预算管理发挥更好的功能及作用。
3.4 有效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考评机制
第一,管理层要在预算执行、监督、考核过程中,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切实落实相关责任,并且要将目标责任分解至部门及个人。各责任主体要全面记录、分析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针对预算出现的差异,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特别要关注未完成预算的重要项目和重点环节。第二,管理层要重视全面预算执行反馈信息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整体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利用全面预算信息分析,引导企业管理层根据经营目标进行分析,推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第三,企业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力度,要制定严格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保证全面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原则上不予随意调整预算,经营需要的费用及项目应经过专门审批。企业在预算调整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人为干预预算方案执行。同时应当加强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实时跟踪、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并对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比对,找出差异原因,并及时反馈,通报预算执行效果。第四,企业要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同企业岗位责任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将企业预算控制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并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制度。预算考核部门应坚持实事求的原则,客观公正,奖惩分明。企业要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预算执行情况与业绩相结合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绩效考评制度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4 结语
现代企业发展至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及工作,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管理层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合理分解战略目标,要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规划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控制日常经营活动,分散经营风险,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