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学研视阈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9-01-28范冰玉
范冰玉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一、概述产教结合的教学形式
半工半读是我国应用型学校产教结合的初期形式。主要要求是接受教育的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完成岗位工作布置的内容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岗位工作安排可以在校内,也可以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但需要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完成工作,以保证学生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与岗位的需求,使得学生为当时的经济发展贡献出了强大的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产教融合教学形式也应当进行一定的改革,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学校应当注意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联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岗位要求。学校应当重视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实习需求的不同,为其安排不同的实习岗位,以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产教融合的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专业技能应用灵活,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有较高的岗位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本校就业率,也能为学生就业的企业带来升级与活力,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
(一)能力考核所需时间较长
理工类专业可以通过生产产品、维修相关设备来判断学生对于专业能力掌握的程度,对于学生能力的高低也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辨析标准。但管理类专业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工作结果的总结,来了解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得到企业的认同。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数量较多,企业也不会为所有学生提供长时间的实习机会。
(二)顶岗实习机会较少
顶岗实习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殊性,企业很难将相关岗位交予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想要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愿意为学生提供岗位的企业岗位数量极为有限,很难满足整个学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的缺陷
(一)学生培养与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财务管理专业涉及到的职业内容基本上与财务、报表等相关,能够就业的岗位一般处于企业核心部门。因此,学生在企业进行培养时,企业由于自身的利益原因与需求原因,会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作用,只让其完成一些表面工作。这会使得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安排流于表面形式,难以深入到岗位工作中了解岗位需求,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机会较少,无法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校企联动合作不明确
部分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之前,没有制定详细、严密、合理的合作计划与合作方案。在后期的合作联动过程中,由于学校与企业的目标存在差异,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联动的作用,使得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缺陷。盈利是企业的目的,企业会考虑成本问题并以其为基础进行发展,企业通常会选择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校企合作联动时,如果缺少完善的合作计划与方案,企业往往会大量利用学生这种免费劳动力节约劳动成本,借此机会创造较大的利润与收益。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非盈利。因此,合作计划与方案的不明确会影响校企之间的合作与联动,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学校制度限制产教融合
大部分学校会制定一些宽松的政策来满足产教融合的需求,但是学校的相关政策与人才培养方案等多半都是根据手中资料与内容,提前完成制定,修改流程比较麻烦。而企业的制度规定则是根据市场环境以及经济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变化较快。在企业的相关制度调整、变化时,学校很难跟随企业的脚步调整、变化,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契合企业的岗位需求,使得产教结合背景下,校企之间的合作联动概率不断降低。
四、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措施应用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重视学校制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机制的优化
产教融合机制的优化是产教融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制定与产教融合相契合的机制,并使其科学化、合理化的发展。学校需要重视责任的落实,保证学校管理阶层的责任、普通教师的责任,辅导员的责任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只有学校的各个阶层都能够关注相关行业的用人标准以及不同企业的用人需求,才能促进校企之间产教融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学校还需制定完善的保障制度,保证产教融合工作能顺利展开,并监督其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改正。
(二)重视特色化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高低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非常重要。因此,大部分应用型院校都会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应用型培养。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保证本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以特色化教学为基础培养人才,才能更好的提升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校应当以本校特色为基础,制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特色化培养的方向。只有树立正确的方向,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树立正确培养学生的方向,还需要使学校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内容上也能更具特色化与专业化,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企业与岗位的需求,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重视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建立与完善
实践操作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较为重要。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学校可以为安排学生不同的实习内容,使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逐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刚刚入学的大一学生与接触过一段时间专业知识的大二学生,学校应当重视对其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之后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大三大四这种已经掌握足够理论知识的学生,学校应当重视特色化教学的培养,以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促进其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是产教融合的主要责任方,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内的课程安排、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等都需要满足于产教融合的教学理论。在建立校外实践平台时,也需要符合产教融合的特点。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中等规模或小规模的会计事务所作为校外实践地点,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应当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了解企业的业务性质以及不同岗位对学生技能的需求,来确定学生的实习地点。这样产教融合的教学形式,有利于财务管理学生的专业技术的培养与提升,有利于本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
(四)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将产教结合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需要调动学校与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完成建设。从目前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学校对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更高,而企业对于产教融合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较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需要考虑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盈利需求,接纳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培训,会对企业的生产造成影响。一旦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出现错误,会牵扯到企业内部流通的资金;在复核资料的过程中,也会需要专业人员辅助完成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增大企业的经济成本,也会使企业的人力成本遭到浪费,甚至会影响到校企之间的合作联动。因此,政府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来确定校企合作联动过程中各方的责任与权利,以保护学校与企业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积极性。政府还可出台相关政策,使产教融合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成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办学的趋势,并给予联动合作的企业部分优惠政策,调动其接纳学生培训学生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学校自身也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办学优势,为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出贡献,保证校企双赢,才能更好的保证校企合作联动的长期与稳定,使两者之间的合作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产教融合的教学观念对应用型院校的专业人才教育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教育体系的创新与进步;有利于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时,学校应当重视积极改善自身制度,促进产教结合机制的优化;重视特色化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重视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建立与完善;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完善措施,才能在产教结合的背景下完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岗位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