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2019-02-18陈秀芳
陈秀芳 刘 芳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19号]指出:“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结构要加强统筹、突出特色、科学调整,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并要求“根据区域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需求,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部分省属本科院校响应国家号召,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层次需要,将自身定位为应用型大学,并撰写或修订了相应人才培养方案。然而具体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改进空间。基于此,本文将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应用型会计人才特征,试阐述成本会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应关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应用型会计人才特征分析
应用型会计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会计人才而言的,是指能将熟练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一线会计核算与管理活动的专业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新兴经济形态的崛起、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化,该类人才必须不断调整或补充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确保人才竞争优势。为此,武汉轻工大学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所培养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具备实践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等基本特征。
(一)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实践性
基于会计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性,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当能够应用现代会计理论和方法、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现代数理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在企业、事业、行政、预算等各单位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可从事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按照既定的会计制度,遵循严格的会计程序,及时处理经济业务,如实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第二,按照既定的财务制度,遵循《会计法》等有关法规,及时审核经济业务,维护财务经纪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实现会计的监督职能。第三,按照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利用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定性分析,参与拟订财务计划,评价投资、筹资、经营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各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财务建议,实现会计的管理职能。此外,政府、证券市场等设置的监管部门亦需要应用型会计人才,通过定量分析会计工作在信息利用、资本运营、风险防范等方面作用,以制定或调整相关政策,调整市场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环境。
(二)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创新性
应用型会计人才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受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的变化、法律要素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当在通识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创造性地融合多学科的研究理论和逻辑思维方式,掌握理论与实践的切入点,以更灵活而富于智慧地开展实践工作。
(三)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超前性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兴产业的不断形成,加剧了新交易、新事项、新会计技术的不断革新。这些新事物挑战了会计人员固有的知识结构与传统的思维模式。然而新事物只有通过总结、规范之后才能正式进入会计教学的范畴,这使会计理论教育总是滞后于会计实务工作的发展。因此,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识会计专业发展规律,形成专业思维模式,掌握专业学习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成本会计课程定位分析
(一)成本会计课程目标分析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为适应学习者今后职业发展与规划,该课程一般以较为复杂的产品制造行业为背景,介绍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基本理论及具体运用。其中,成本核算介绍以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为中心,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对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计算、归集与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总成本及其单位成本,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成本类报表;成本管理根据成本性态将成本项目划分为变动成本部分与固定成本部分,采用适当的比较标准,运用定量的因素分析法介绍影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主要因素及其与比较标准的差异,并确定改进措施。
基于强实践、重应用的教育理念,部分高校开设成本会计课程,主要通过介绍成本核算,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具备单独处理成本核算的专业技能,拥有成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成本管理的内容则融入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拓展介绍,武汉轻工大学的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如此设计之。
(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熟悉成本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熟练运用掌握的成本会计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某一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最终通过完成系统处理后得到成本核算结果。
三、成本会计教学环节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大部分本科院校一般安排48-72课时,武汉轻工大学设置64课时,其中48课时为理论教学模块,另16课时为实验教学模块。然而多达16章的教学内容非常庞杂,所设置课时根本无法保证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因而,武汉轻工大学另单独设置一门课程,即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然即便如此,教学时数依然紧张。因此,教师只有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达成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理论教学模块的设计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此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介绍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成本的基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第二层次是介绍成本会计的核算基础,使学生掌握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等方面的归集与分配;第三层次是介绍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使学生掌握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等方法的应用条件及其具体应用;第四层次是介绍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其分析,使学生掌握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载体及其解读方法,利于生产经营决策的制订。
成本会计的前设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原理和企业会计,这两门课程部分内容与成本会计交叉。但在碎片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熟知的知识点无法系统地运用于成本会计课程中,需要进行逻辑梳理。
2.教学手段的设计
此模块教学以教师主讲为主,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运用板书、PPT等教学手段,注重该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结合各种模拟的产品制造行业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等背景资料,或以图片,或以短视频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成本种类时,首先,通过播放啤酒工艺生产过程的短视频和展示PPT,帮助学生理解成本的不同分类标准:按成本的经济性质不同划分为要素费用、按成本的经济用途不同划分为成本项目、按成本同特定产品的关系或分配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接着,通过回顾已播放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啤酒生产时所耗用的要素费用,结合所学的企业会计知识,判断所消耗的要素费用记账方向为贷方;讨论并总结啤酒生产时的成本项目构成,形成在产品的价值,结合所学的企业会计知识,判断所增加的成本项目记账方向为借方;判断啤酒生产时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针对间接成本的分配讨论可行的分配标准或方法。最后,再通过板书,归纳三种分类结果之间的会计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QQ群对成本会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或向教师提问。教师亦会在群里开展不定时提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二)实验教学模块的设计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此模块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加强各知识的应用而加入的实训环节。对实验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项目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
项目实验设置五个实验项目,分别为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与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等。在项目实验中,教师通过设计各项目实验内容及实验任务,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各实验的输入数据来源和生成途径,完成输出数据的生成,在动手环节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项目实验将整个成本核算基本程序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理解成本核算基本框架。为了弥补此缺陷,综合实验设置品种法实验项目,设计符合该方法应用条件的背景资料,结合前五项实验程序,以产品为成本对象,引导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梳理第二层次各章节的系统关系,加深对成本核算基本程序的形象认识,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的设计
此模块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为避免学生因成本核算的输入数据的来源和生成途径的模糊,输出数据的理解和应用的含混,导致其在成本计算过程中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教师会运用板书、PPT等教学手段,分析各实验项目的目标和要求,条理化各实验项目的成本计算过程,加强学生对理论教学与实际成本计算过程之间直观感受。
(三)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模块的应用
此模块是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束之后,为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而加入的实训环节。该环节设置1周的实训工作量,分三阶段布置课程设计任务。
第一阶段,教师给出模拟的某产品制造企业基本资料,包括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列举产品生产管理要求及会计部门设置情况,收集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期初余额与本期发生的基本业务。在此阶段,要求学生分析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调查类似企业实务中基本情况,对模拟资料进行补充完善。
第二阶段,教师规定该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三项要求:(1)根据相关资料设计合理的成本会计制度;(2)根据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3)根据成本计算方法设计可行的成本核算程序。学生根据上述三项任务仔细研讨,不断模拟调整设计方案,并撰写成稿。
第三阶段,学生利用给出的数据及补充资料逐步实施设计步骤,得到一套成本会计核算资料,最终编制成本报表和进行报表分析,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此模块教学以学生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以帮助学生通过分析课程设计基本资料,逐步实施课程设计步骤,全面回顾和加深理解成本会计基本知识,最终撰写课程设计心得,总结整个学期学习和应用成本会计的经验,认识自身的不足,利于今后职业规划的实施。
通过以上分析,成本会计教学环节设计如图1所示。
四、成本会计教学反思
近几年成本会计教学结果说明,上述成本会计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有效的。首先,实验教学环节的加入,使学生既增强理论教学环节的专注度,又提高实验教学环节的热情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其次,随着实验的逐项推进,学生对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品种法项目,学生完全可以熟练运用基本资料,判断数据来源并开展实验进程,甚至不需要教师进行任何提示。最后,部分学生意识到实务工作中部分数据滞后于成本核算期间,导致计算结果并不能真实体现产品实际成本。基于此,学生对如何改进成本核算方法使其更符合会计的可靠性要求产生浓厚兴趣并试图研究之,而这正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然,近几年的成本会计教学结果也反映出了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一)成本会计实验课时不足
图1 成本会计数学环节设计图
现有实验项目重点针对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将成本核算基本程序所涉及的若干步骤进行逐项练习,并利用品种法进行综合训练,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然而,实务中应用更多的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却没有得到有效实训,仅依据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仍无法完全达到教学目标。对此,应当调整教学安排课时设置,建议按1∶1设置理论教学课时与实验教学课时的比例关系。
(二)信息化教学应用不足
现有成本会计教学任务均在教学课堂上完成,这在课时偏紧的情况下是完全无法实现的。因此,建议教师精选部分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余完成,课堂上再由教师采用诸如案例讨论、课堂总结等方法来检验学生课余学习效果,由此可以缓解课时紧张的困扰。考虑到国家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教师可以搭建成本会计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既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综上,为了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根据成本会计特点,紧跟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增加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案,改变教学模式,以保证完成成本会计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