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企业决策中财务报表的作用及分析

2019-01-28韩春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利润表负债表现金流量

韩春霞

(作者单位:太原市尖草坪区鹏飞加气混凝土厂财务科)

一、三大报表的概念及作用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其基本结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企业账面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域,经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浓缩成一张报表,反映出企业特定日期的静态财务状况。借助资产负债表能够全面了解到企业当前资产分布情况、负债情况、所有者权益情况,从而对企业财务结构及资金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分析企业变现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偿债能力等。

(二)利润表

利润表主要反映的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其编制原则为:利润=收入-费用,通过分析企业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各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利润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经营效益、行业竞争力、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等,从而了解该企业的投资价值。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所表述的是一固定期间内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信息,这里所说的现金指的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及其他形式的货币资金。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看到公司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支情况,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并且能够清楚的看到各项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这成为分析企业支付能力及变现能力重要参考依据,对进一步分析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发展能力、生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三大财务报表的关系

(一)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表间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数减去期初数等于利润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而表内各项目之间的联系更是紧密,如利润表中确认的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中则体现为现金或应收款项的增加,也可能是预收账款的减少;产成品成本的增加必然是原材料消耗减少;折旧、摊销则会减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账面价值等等;这些报表项目之间的联系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也就是说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的变化最终反映到资产负债表的现金及等价物一项。现金流量表中其他项目也与资产负债表有紧密联系,如购置或处置资产会对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会产生影响;对外借款或者归还借款会对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产生影响,股东分红或增加投资会影响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项目等。

(三)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

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都是时期报表,但编制原则不同,反映的内容也不同,利润表反映的是一段时期内的利润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段时期内的现金流量情况。企业通过经营、投资及融资三项重要活动产生净利润,而三项重要活动的现金变动也就是现金流量表最终的现金变化,二者的关系,通过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揭示出来。

三、如何分析三大财务报表

(一)综合宏观分析

首先,要全面浏览报表,看表中科目是否异常或科目金额是否异常,从而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问题。有的企业报表显示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较大,这就意味着企业资产有可能被占用,分析时就要了解企业的这种资金占用是长期还是短期,占用是否合理,是否是无息使用,是否有可能形成坏账等等情况。

其次,要注意收集同行业信息数据。只有将企业与同业相比较,才能发现企业真实的发展水平。如一家企业比上年同期销售增长了20%,单看这个指标好象企业发展不错,但是如果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结论,例如行业的平均增长率为4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极有可能会被淘汰。

此外,报表使用者在对企业财务报表开展阅读与分析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只关注三张主表,对报表附注及附表也应该仔细阅读,以便于对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予以准确理解;另外,还应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的意见予以重视,作为专业、公正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所发表的评价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三大报表的详细分析

1.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点是看“安全性”,关注资产负债各项目的结构比

(1)资产类: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及支付能力如何。对流动资产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不良资产,如长期挂账的应收款项、长期存于库房的存货等等这些虽属流动资产但实际却无法流动的资产,这些会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质量;对长期投资主要是分析一年期以上的投资,企业长期投资增加,一般来说,是企业用于经营的资金有闲余,表明企业的成长前景看好,但这些还要结合公司控股情况、经营情况、历年投资回报情况分析,如果企业投资长期不见收益却仍在投入,那企业的成长前景也就岌岌可危了;对固定资产的分析重点关注折旧的计提,并要了解资产使用情况及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异等等,从而进一步了解企业资产的质量;对无形资产的分析,主要是看是否登记入账并在规定期限内摊销。特殊情况如商誉一般不予列账,除非商誉是购入或合并时形成的,分析时应特别注意。

(2)负债类:主要是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对流动负债分析要注意是否按实际发生额记账,分析的关键在于要避免遗漏,要看是否有漏计、少计或不计息及少估应付费用的情况,从而虚增利润;同时还要了解短期负债的还款日,掌握公司现阶段的资金运行压力;对于长期负债,分析时应注意重点分析长期负债的债权人情况及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对还款日也应进行标注登记。

(3)股东权益类:股东权益类分析主要是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4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投入资本的不同形态及股权结构开展分析,能够了解公司的实力以及各要素的优先清偿顺序等。

2.对利润表进行分析,重点是看“连续性”。分析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逐项分析收入及费用项目。企业通过经营或者出租资产获得收入,而成本费用则是获得收入过程中形成的,是收入的扣除。因此,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及扣除是否正确与企业盈利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分析时应对收入、成本费用项目核算内容是否得当、确认原则是否正确予以重点分析,同时,要注意企业是否有非经营性业务利润,这些利润在企业利润总额中的占比如何,如果企业将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扣除之后的净利润远远低于其利润总额,那就可以认为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并不是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企业仅凭偶然的、非经常性的业务获取利润,这样的利润水平很难长久维持,同样这也不能反映为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业绩。

二是进行结构及变动趋势分析。看企业的利润表不能单看某一年的,要结合以前3-5年度利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若一家公司近几年连续赢利,而另一家公司前3年亏损,本期却利润丰厚,相比而言,肯定是前一家公司业绩相对可靠。通过对收入、成本费用各项目在总营业收入的占比分析,并与以前年度占比情况对比,分析各个项目的增减情况及变动趋势,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管理水平进行判定,进一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3.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关键是要“结合”,要结合其他财务报表进行

(1)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由其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及经营活动几个部分共同产生,通过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开展分析,有利于对企业现金收支情况及资金来龙去脉进行了解,便于进一步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筹资能力、创现能力、经营状况等开展评价。分析时首先要分析三项活动谁占主导,如一家公司现金总流入中经营性流入占22%,投资流入占25%,筹资流入占53%,说明企业资金流入主要靠借款。其次要对流入、流出进行结构及占分分析,并进行历史同期比较或同业比较,这样才可以得到更有意义的结论。

(2)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的结合。利润被看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仅仅以利润表的数据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经营业绩实施评价有些过于片面,结合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现金流量数据,尤其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则能更公正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利润质量。如最典型的银广夏案件,早在1999年该公司虽有净利润12778.66万元,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却为-557.51万元,事发后的调查中就发现该公司利用天津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增加收入,账面上显示的高额利润就是通过虚增的销售收入及应收账款来实现的,这些凭空出现的应收账款是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现金的,这就导致了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高额利润不匹配的问题。

现金流量表中其他项目与利润表数据结合也有此作用,将现金流量表当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能够大致分辨出企业销售回款状况是否良好,企业账面销售额数据是否可靠;将“分得股利或利润及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得到的现金”与“投资收益”进行对比,可以大致看出企业对外投资收益的质量等等。

(3)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的结合。把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对企业的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给出更加客观的评价。例如,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如果单纯的应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比率等指标来评价可能过于片面,但要结合现金流量表中的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全部债务之比这些指标,则能更好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再比如对企业开展支付能力与盈利的分析,若是单纯依靠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作为参考依据,评价存在片面性,但若是在上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现金流量表的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股本之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资产之比等指标,则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支付股利能力及资本创现能力。

(三)要小心报表中的“粉饰”

1.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产化以高估利润

一些企业经常将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进行资本化以高估利润,如房地产公司就经常会将开发期间所产生销售费用、开发费用等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在利润表中予以反映的项目长期挂账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将日常经营所发生的利息费也予以资本化,这些做法一方面会导致出现高估利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虚增了资产总额,夸大了公司实力。

2.通过关联交易等形式调整经营业绩

这种方式在上市公司被公布的信息中屡见不鲜。如2014年被处罚的紫鑫药业,就是通过上下游勾结,自买自卖的交易链条随意调整收入及利润。在分析过程中应对企业关联交易予以足够的重视,分析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占总采购、总销售的比例以及筹资、投资环节当中资金往来的占比情况,同时还应审查这些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3.通过资产重组来调整利润

一些企业本身经营可能亏损,但为了让报表显示盈利,就兼并其他盈利企业来合并报表,从而以盈利企业的利润来弥补自身亏损;有的企业则是通过减持亏损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将子公司的亏损踢出合并报表范围;如此种种,都是企业调整利润的手段。分析时应持别注意企业在收购或转让投资前后的利润水平、收购或转让日期、合并利润表中是否存在异常科目等情况。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通过开展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的作用。但财务报表分析也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析时要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才有利于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一)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财务报表编制大多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有关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不能得到准确的反映,这会导致报表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举一个例子,如果甲乙两家企业所生产产品一样、生产能力也相同,本年销售收入相同,但因甲企业成立时间早,固定资产购建早,所以购建时花费了较低的成本,再加上使用时的折旧,其固定资产账面值比较低,但是乙企业成立时间短,固定资产构建成本高,累积折旧提取也是比较少的,其固定资产账面值就会比较高,若对两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进行计算,就发现乙企业的周转率远不如甲企业,从而得到乙企业资产管理效率低于甲企业的结论,显然这是有失公允的。

(二)会计信息的时效滞后性问题

财务报表中的所有数据反映的都是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结果,数据本身就具有滞后性,而且,报表使用者获得报表的时候可能距离报表编制日又过了一段时间,信息的时效滞后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报表数据的参考价值。

(三)会计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不同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允许企业对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方法进行选择,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产生的数据也是有差别的,举个例子,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核算,采用加速折旧法或直线折旧法的计算所得就是有所不同的,即便是同类资产采用同一种折旧方法,应用于不同企业当中,其年限及残值的估计也可能会有差别。再比如,企业对长期投资的核算,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也是不同的。不同处理方法获得的数据也就失去了可比性,分析时应注意调整。

(四)财务指标来源产生的局限性

在财务分析指标中,同一指标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对于不同企业产生的影响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其平均余额的计算通常是以年初数据与年末数据来进行平均,这种平均计算方法对于各个月份变动比较大或者是季节性经营的企业来说,指标的准确性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另外,指标分析及评价工作应该与企业及行业平均指标进行比较才有意义,但是各个企业在会计核算、企业规模、环境影响等方面是有明显差别的,这会对其数据的可比性产生影响,通常行业指标是对各种情况进行折中及综合分析所得到的,行业平均指标多是通过抽样调查所得到的,若是抽样的过程中恰好抽到极端样本,那么会导致对整个行业的评估产生偏差。

(五)报表数据量的限制

因为报表本身所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那么作为报表的使用者,想要保证所了解到信息的全面性,仅仅依靠报表及附注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从更多方面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评判。

猜你喜欢

利润表负债表现金流量
2020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表
2019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利润表
2019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利润表
2020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利润表
202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利润表
制造型企业现金流量管控浅谈
资产负债表编制探析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析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概念释义
企业现金流量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