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微治理研究述评及趋势

2019-01-28张彩娟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者高校学生社区

张彩娟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201209)

1 研究价值

所谓微治理是社会整体治理的微观表达,嵌入在地方性的社会系统与文化网格中,依托特殊的社会结构,从小微处着眼自下而上,逐步实现治理重心的转移;关注工作流程、服务技术等精细化与高效化,以形成一种可积累、可转化的治理效应,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水平,体现了社会治理方式从宏观到微观、从粗浅到精细的转变[1]。伴随智能化时代的悄然而至,诸多自媒体工具如微信、QQ、微博、直播及论坛等广泛出现在大众视域。其中大学生是自媒体使用的主力,自媒体已在无形之中改变着他们交流学习的方式、价值取向等,也对他们的意识形态产生着巨大影响,成为该群体获得讯息、进行沟通与表达话语的主要平台。鉴于高校是保护青年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前线,而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监管是造就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保障校园和谐稳定的重中之重。基于此,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怎样借助自媒体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微治理,进而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有效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显得尤为重要。

1.1 理论价值

自媒体可为高校学生党建微治理中的意识形态构筑搭造逻辑支架。事实上,自媒体是当前信息传播工具的核心,代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中生成的具备传播功能的个体媒介终端,建构了自身作为信息形成主体、传递者与吸纳者的集合局面;而意识形态作为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系统性概念陈述[2]。故自媒体传播语境和意识形态建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自媒体传播语境中的话语权主体意识应有与之匹对的建构模式,且二者并非单向传播,而应对向融合。另外,由于社会文化体现着国家形象与整体精神面貌,所以主流意识应是自媒体语境传递的主要成分。因此,立足自媒体,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码头,需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在面对西方国家主流文化冲击,预防青年学生意识形态遭受侵蚀时,首当其冲。故将自媒体运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方面可为此方面的微治理研究补充理论新血液,也有助于为创建学习型学生党组织提供体系支撑,以利于将高校党委的中心工作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同频共振。

1.2 实际价值

自媒体可为高校学生党建微治理中的意识形态构筑搭建实践平台。非言语力量在意识形态的构建方面功不可没,而自媒体传播语境既可丰富大众在社交场所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演变为发表民意的新型舆论场域。在此语境下,讯息的传递速度与范围可依赖大规模用户在短时间内宽领域的发酵,从而实现追踪报道,且每个人都可在这个舆论平台有自己的独特判断。此外,话题具有自发性,大众还能采用不同途径匿名实时进行讨论传播,空间不受限,但也要注意对极端行为、失范建议及多元价值取向等的净化[3]。故需凭借法律规范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谐民主的自媒体舆论绿色平台。而高校作为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阀关,要主动应对自媒体语境给学生党建带来的问题与挑战,知晓自媒体传播的普遍规律,进而对学生在新媒体平台的行为加以约束,注重内容建设,把主流传播的正面引导最大化。

2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微治理研究情况分析

2.1 自媒体与高校党建工作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以“We Media”为检索词在Springer Link与EBSCO检索到数万条结果,研读了解journalism3.0在2001年由美国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提出,界定其为点点对应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如论坛、微信等。而后2003年,美国著名学者谢恩·包曼等也均对自媒体有强烈的兴趣,在其论文《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中解释自媒体是基于大数据网络,大众群体自主参与将思想观念、新闻信息等知识系统或零散化传播的路径,破解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递方式。这与journalism3.0的含义殊途同归,不过当时对自媒体的认知停留在传播途径,并未达到平台建设的高度。到2005年丹·吉尔默又发布《We the Media—Grassroots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剖析了未来普通公民将借助网络媒介成为新闻创造主体[4]。之后,国外对自媒体的研究主要扩及自媒体的历史变迁、表现样式等层面,整体而言,西方关于自媒体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媒体范围内的自媒体研究。不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教育方面,多围绕自媒体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选举、教育等的影响。此外,也侧重对自媒体中的特性、传递方式及同旧媒介的差异对比研究,同时,在社会行为、心理认知、医疗卫生等方面均涉及研究;二是就自媒体在草根运动方面的影响研究。多探讨自媒体给生活带来的挑战、大众媒体的公共参与及探索旧媒体的转型沿革;三是探索自媒体用户的定义、未来走向等。总之,西方学者大部分在自我建构的理论层面分析相关行为,指导实践,定性与定量方法融合,涉及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具有相应的借鉴意义。

2.1.2 国内研究现状

以“自媒体”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检索发现,国内关于自媒体的研究始于2005年,最近三年达到顶峰,涉及新闻、政治、教育、管理等领域。又以“高校”“学生党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进行检索,发现截止2019年9月共有相关文献10000多篇,再增添“自媒体”“意识形态”为关键词,则从中仅筛选出58篇论文。基于对有限文献内容的把握,综合起来,自媒体运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关于自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

此类研究着重于从自媒体的应用探索其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形式。学者姚其煌于2013年在其论文中提到将微博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同年,学者元志立也以自媒体的崛起为出发点,在其论文中探究了高校党建工作交互式网络平台育人工作法的运用;与此类似,还有很多学者从微信入手,对利用其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平台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就实际调研而言,学者李浩等通过对某校在读研究生的调查了解到他们出于熟人社交与观点表达等动机使用微信等,对现有自媒体党建平台并不满意,提出要根据微信、微博受众不同特点,丰富信息资源、加强信息维护,以创新党建工作[5]。此外,大部分学者如王蓉霞、黄大周、左浪等就自媒体视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遇到的挑战,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推进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建议。

(2)关于自媒体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影响研究

该类研究是基于自媒体时代传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认真分析当前高校网络党建的不足,以做一些新探索。其中不论是学者潘美姬在《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党建平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还是学者韩亚超等在《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创新思路》中,及相当多学者,均指出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既会给高校党建带来正面作用,也会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等造成负面效应,故需对高校党建中自媒体的传播模式、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估等进行辨析。总之,高校学生党建借助自媒体可实现跨时空、党务工作更透明、学生政治意识更浓烈等,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自媒体的传统观念亟待转变、匮乏技术型党建队伍以致自媒体运用研究片面化及自媒体缺乏党员主体意识而未形成长效机制。

(3)关于自媒体视域高校党建的建议与实践研究

这部分研究集中于将自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进行系统设计,并加以应用。部分学者在论文中结合媒介传播模型及学校党建媒体工作实际认为,要积极对信源、编码方法、信道等创新,运用师生常用的编码形式,搭筑校园统合型传播[6]。这与有的学者如王巍、张科等提出要以自媒体的特殊性为基点,开发独特的党建工作微博平台,为党建办公室、师生三方共同应用,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共建信息交互平台基本一致。总之,这类研究的运行程序一般为:党建办统管平台,发布关于党建工作的讯息;学生则以关注形式,及时获取党建信息,并可通过评论或私信进行反馈;平台中的成员可由各样信息源构成有机数据群。该设计在于运用党建官方自媒体平台发布工作通告,以完善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管理机制,引导舆论方向。

(4)关于自媒体时代高校党建意识形态引领研究

该方面涉及自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功能与对师生意识形态的作用。如学者郝健强、孟晓东等在其论文中剖解了自媒体于高校学生党建的作用,指出要透过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党建工作,促进组织与个体的双向交流,依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来加强平台的活跃度、及对组织经营策略的研究[7]。也有学者就怎样挖掘新型媒体的功能优势,引导高校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展开了探讨,并应用新型媒体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明确了其在工作中的推广意义[8]。此外,也有学者强调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并就应用自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系列有价值的理念。这类研究延展了自媒体界域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视角,但就治理结构看,还有待开拓研究。

2.2 微治理的研究现状

当前与微治理相关的讨论侧重在基层政权构建、集体行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方面,对微治理的含义、规律及推进路径进行勘探。如有学者把微治理看作达成国家公共治理政策目标运用的方法,强调通过社区开放空间,推进微结构、微机制、微参与,促成基层社会的差异化与精细化治理[9];也有学者从治理单元出发,认为微治理是社区以下层级的治理,是政府行政权力尚未直接到达的治理。还有学者认为微治理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造性开发社区精英潜力,促进居民社团化,社团公益化、自治化,进而促进居民自我采取具体可行、细致有效的方式,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10]。一言蔽之,已有的微治理研究在批判城市社区行政化治理的基础上明确了两条推进社区治理深化与扩展的路径。一是从技术政治的视角,强调社区治理中微机制的运用,如开放空间技术,通过多维度的赋权,释放社区自治活力,培育居民自治主体性参与,从而推动社区治理从行政化主导模式向社会化复合主体参与模式转变。这里的复合主体指,在社区治理行动过程中,多个社会主体形成相互关联,其各自的主体性发生重叠或复合,使得这些原本不同的多个社会主体成为一个社会主体。二是从治理层级与内容精细化视角,强调治理层级的进一步下移与治理内容的精细化划分,运用差异化微治理机制,通过合作方式,鼓励居民自愿参与,通过赋权居民,实现社区自治。

3 研究述评与趋势

3.1 研究述评

从文献回顾看,国内外学者都从自媒体视域对各方面治理工作展开了大量研究。其中,国外多从宏观角度探究自媒体对大众各领域社会生活的影响,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就自媒体的内涵、影响机制及对政治、经济、教育等的应用建议进行讨论;就国内研究看,现有关于自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研究起步不久,研究数量还不多,大都从自媒体对理论逻辑推演研究方法,集中探讨自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关建议,而通过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的研究寥寥无几,且质量有待提高,还需继续挖掘。且微治理的研究多从社区入手,还未有关高校党建方面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看,就国内视角,仅把自媒体置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的宏观方面是空泛的,且文献多没深入分析自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治理的各利益相关者与长效机制建设,匮乏对自媒体核心传播规律的研究。尽管一些研究者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有若干实践和理论思考,不过就自媒体在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功能发挥等方面内容还不足,因此需更深入的研究。此外,已有的微治理研究为社区治理的深化提供了有益思考,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鉴。但存在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如对微治理何以可能及其意义的再认识。

3.2 研究趋势

综上可知,自媒体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结合的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部分关键问题亟待深入论述,以为高校学生党建治理增添“互联网+”的价值联系。

一是探究基于自媒体工具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设置、展现形式、提升影响力的方法及绩效评估等内容。这在于自媒体实际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已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得以应用,而基于此的研究就应该主要针对当前自媒体视域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情况、怎样的自媒体项目才能在高校党建微治理中产生巨大效力、接受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及如何测评其治理效果,并弥补短板等问题加以谈论。

二是探究高校学生党建中的组织优化如何与自媒体微治理创新衔接。这在于当前高校创建学习型学生党组织时需考虑怎样借助自媒体工具强化组织建设,以增强组织协作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考虑怎样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到党建治理工作上的创新等,促进传播认可度。此外,当前研究中能将高校学生党建与自媒体传播切实结合的可操作性实践不多,且微信、论坛等是否还可开垦党建治理空间、如何在它们基础上再创新操作手段、怎样更深层次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到以大学生党建自媒体系统中等问题都值得深究。

猜你喜欢

学者高校学生社区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社区大作战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3D打印社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