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中职办学质量提升
2019-01-28陈虹
陈 虹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 300110)
教师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的发展是推进课程改革、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建设一支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是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发展和提升办学能力的重要保障。加强中职学校党建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需要,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培养高尚职业道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抓住中职学校党建工作薄弱环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方式,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进作用。”[1]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抓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政治过硬的教师队伍,“切实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切实推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缺乏实效性
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历,青年教师是指导实训工作的主要力量,学历层次较高,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的教师数量远高于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后再进入学校的教师数量,对企业相应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要求的客观认识不足,不能真正理解企业的用人需要。二是文化课教师(包括班主任)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指导欠缺实践意义。三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未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实践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导致学生学习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育教学能力弱化,成果转化差、工作效率低
一是缺乏骨干教师,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中模仿多于原创,照本宣科多于专题研究,缺少“专家型”教师[3],未吃透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无法适应教学改革需求。二是“双师型”教师知识转化率差。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能当“讲师”,更要能够做“师傅”,要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现实中学生在各级师生技能比武中表现不佳、成果少。三是工作执行力度差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相关管理制度未被有效解读或者因缺乏监督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贯彻落实打折扣,跟踪监督不及时的现象,制度不能有效贯彻实施导致学校教师执行力不佳、办事效率下降。
3.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与要求对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师德师风评估制度建设相对薄弱,评估多体现在思想层面,不易量化,对师德师风的评估应落实到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中,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和具体标准。二是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重视教学、科研业务的规范,但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管理制度僵化、落后的问题。三是监督管理力度不足,重视教师入职的前期考察,轻视后续教育教学中的监督,对于教育教学出现的师德师风问题,发现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监督不持久,处理不严格。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深化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一是缺乏课堂教学的标准意识。教师对于教学改革方向定位不够清晰,课堂教学标准意识不强,缺乏调整自身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实际教学中,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技术经验与职业标准、岗位标准、操作标准要求差距较大。规范教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维持教学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前提。二是“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许多教师从未参加过企业一线工作,到相应企业对口实践的机会也很少,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教学思路过于单一,通常采用知识讲授的方式组织教学,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不能联系生产实际,教学实习指导能力差,未促使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念。三是专业课教师能力提升与行业发展相脱节,专业技能更新不及时,缺乏社会认可度,无法适应新兴行业以及新生岗位的技能需求。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创新不足,引进新理论、前沿技术的能力不足,造成了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能力的落后,学到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的功能发挥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职业学校质量的提升。
2.教育教学能力弱化,成果转化差,工作效率低
一是中职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创新能力匮乏,缺乏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产学研合作能力不足,科研和实训经验服务教学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因评定职称标准等功利原因,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做科研,不愿花精力在不出业绩的教学上,也未将科研与教学联系起来同步提升,致使教学水平难以提升。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手段的创新都需要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二是教师“对已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加工、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吸取新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的能力较弱。”[4]知识更新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因素,不注重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训技能,必然导致知识结构有缺陷。体现在教学工作中,教学设计能力不足表现为重难点不突出、逻辑条理不清,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学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不足致使课堂气氛压抑,教学松散消极,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差,缺少教学评估与反思,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三是缺乏专门组织机构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才能对教师相应能力提升有所助益,由于参训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激起青年教师的参训热情。中职教师在实际参训过程中参加培训的实践性差,虽然扩大了知识面,但由于培训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足,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达到培训效果。
3.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教育信念缺失
一是缺乏责任心。职业责任心是教师要具备的首要素质,受社会中物质观念的影响,教师难免出现消极情绪,出现对教学任务敷行了事,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不愿花费功夫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对问题学生放任自流,缺少鼓励教育、德育教育。这种消极敷行的教学态度使教师失去了最基本的职业责任心。二是缺乏敬业精神。教师应该以“传道受业”为己任,踏实地进行教学和科研,但有些教师没有充分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刻板,以讲代练、以教代思,给学生学习预留的思索与巩固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充足。优质高效的课堂需要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三是缺乏合作精神。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教师、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有些教师埋头教学缺乏同行之间的交流切磋,无法从教研或集体备课活动中得到教学思考,影响了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成长。教师与家长在共同教育学生的配合中缺少有效沟通,教师布置作业、事务,家长收到回复,这样的沟通大部分是单向沟通、任务传达,而不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交谈讨论,这样的合作关系难以对学生成长产生有效影响。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必须牢固树立党建引领教学工作的导向,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相关理论,认真研究党建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作,扩大党组织对中职学校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将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作为提升教师政治素养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学习重点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建设。
(1)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以行求知,将党的理论知识同职业教育存在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不断提高理论运用、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装在脑袋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教师模范带头作用。
(2)积极搭建学习载体及平台
除“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常规学习方式外,开展政治学习、党员与群众结对竞赛、制作口袋书、知识竞赛、参观展览等多种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使广大党员“做”有载体。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学习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汲取本专业所需新知识,新技能,增强创新能力,要沉下心去开展调查研究,保障学校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相携并进,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管
通过举办讲座和培训增强信息写作、信息公开和信息报送工作的规范性,提升了相关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做好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要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中,引导学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信念。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将德育目标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德育工作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德育目标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积极探索建立专业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育人文化的新路径、新模式,努力构建导向正确、特色鲜明、鼓舞学生的校园文化。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1)提高人才工作管理水平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围绕培养、评价、考核和激励等重点环节,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服务模式,形成更加开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党政管理、教学骨干和技能型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支持。
(2)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摆脱单纯知识传播者、忠实课程实践者的角色,研究教材、用活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树立以生为本,以情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以人为本”学生观。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教师在学校负担繁重的备课、教学、班主任等事务性工作,而教研工作需要老师额外的努力与付出,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是教研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如何消除教师花费时间、精力的顾虑,激励和引导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教育研究活动中,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实景应变能力。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首先,要提升教师对教研的认识,明确教研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取向;其次,要将教研活动融入教育教学日常工作当中,围绕教师的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试等本职工作开展教研活动,以此减轻老师负担;最后,完善促进教研相关制度,科学运行机制,让教研工作有章可循,在教师优先评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待遇、提高其在评比指标中的比重。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
教学比武是教师提升授课功底、帮助教师成长的有效形式,开展教学比武可以使教师反思教学,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竞赛的方法与手段,丰富教学竞赛内容和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教案、课件、示范课评比,还要开展微课、模拟课堂、学生活动课等形式的教学竞赛。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促使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课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5)有针对性的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为参训人员在资金、时间上提供保障。开展提升核心能力的师资培训、教学方法专题培训和横向学术交流活动等。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经验交流活动,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邀请教育专家开展教学及教学方法讲座,激励教师成长,挖掘教师潜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提升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使专业教师在实践环节得到良好的锻炼和提升,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
3.深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师德师风建设是强校之本、兴校之源。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师德师风的监管力度,将教师职业道德及行为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参考标准。
(1)通过举办师德讲座、研讨、经验交流、读书交流等系列活动
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任务,加强师德师风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师德师风建设带动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合作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师爱铸就师魂
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以良好的师德、感人的事迹和扎实的学识鼓励学生不断挖掘潜能、超越自我、屡创佳绩。德育为先,精心育人,强化关爱教育,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多方面、多角度关心学生的变化、发展,成为他们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引导教师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以适应时代新要求
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和吸引学生,为人师表必须坚守高尚情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肩负起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4)开展师德公开承诺活动
把培育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对教师的评价、监督体系,并将评价反馈结果作为教师考核、晋升等方面的参考,促进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
在中职学校党建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党建工作和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以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为导向,指导教师与时俱进、挑战自我,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典范,坚持科学理念、群众路线,通过切实转变党的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充分调动中职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办学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