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航空医学情报服务实践

2019-01-28张向阳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情报服务军事航空

张向阳,刘 珺,孙 玮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涌现和数据科学、开放科学兴起,对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1-2],传统服务逐渐被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所代替。但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军事航空医学情报服务人员“服务科研”的初心和使命以及“服务读者”的任务始终未变。

1 航空医学情报服务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航空医学信息服务工作无论在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模式、还是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

1.1 信息载体发生变化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5G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的航空医学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4-5]。数据即资源,数据即服务。通过数据挖掘获得信息和知识,从实时数据、动态数据转化为航空医学信息,随后抽象、凝炼为知识,再升华为航空医学情报,提供给情报用户,成为当前航空医学情报分析与情报服务的重要手段。

1.2 航空医学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改变

信息载体发生变化,信息传递随之发生了改变,灵活的数字阅读成为当今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6]。来自QQ、微信、微博等交互性强、灵活多样的自媒体信息,被越来越多的航空医学读者所接受。

1.3 航空医学服务模式发生变化

航空医学服务模式因信息载体的变化而呈现多元化。传统的服务模式仍然存在,但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在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逐步对库存的文字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将网络上的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存储、标引、检索和传播。航空医学情报服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图书、期刊、专利、会议文献等馆藏资源数字化,以及信息传递网络化[7-8]。

2 智慧服务实践

军改以来,原空军总医院信息科(现更名为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人员减少、任务增加。为了更好地服务军事航空医学科研工作,满足科研人员对医学文献资源,特别是外文文献的需求,近几年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服务。

2.1 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适应医学临床和科研的一项创新性举措[9-10]。 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重点保障科研重大项目课题组的信息需求。为准确把握科研人员的个性化需求,2019年上半年3名学科馆员参加课题组研讨会10余次,联系课题及分课题主要负责人近100次,加强情报服务过程中的沟通反馈。以这种个性化服务的方式,完成军事飞行人员腰背痛的诊治、航空医疗救援、飞行人员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评估、飞行员高血压指南、飞行人员呼吸障碍疾病、飞行人员腰椎峡部裂诊治、指南和共识等8个专题的信息服务,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实地调研、电话、邮件等方式,实时响应科研人员的问题与咨询,收到良好效果。

2.2 自建专题数据库

军事航空医学信息由于敏感、涉密等原因,信息需求较多,但文献满足率不高。通过建设专题数据库, 实现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军事航空医学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管理, 将分散的航空医学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目前共创建了2个专题库。一是航空医学信息资源平台,包括航空医疗后送、航空医学鉴定、鉴定案例、科技报告等8个专题,对于外军新的空军、海军特许飞行指南和航空医学检查标准进行实时推送,为我军飞行人员疾病诊治与鉴定工作提供最新的参考依据; 二是航空医学成果库,将从1982年以来军事航空医学成果进行整合,专人维护和增补,数据量较大,为临床航空医学科研教学、科研查新提供了系统、可靠、完整的知识信息服务保障。

2.3 建立外文文献服务群

由于医院信息科经费不多,能够采购的临床信息资源十分有限。我们借助新媒体技术,依托数据库推广公司,从2016年起,正式面向全中心人员提供嵌入式实时参考咨询服务。通过建立QQ服务群和微信服务群的模式实时响应、灵活解决中心科研、医务人员的资源使用问题和多样化的文献需求,提供较全面的资源支持。医务人员工作繁重,检索文献多利用业余时间,我们采用假期无休的服务理念,及时解决医务人员、科研人员提出的各种文献需求,让医务人员随时获取科研所需文献。采取一对一的服务,使信息科的学科服务迈向新台阶;同时对多类型的文献积极响应,节省了中心的采购经费,避免信息科另行购置小众数据库。该服务覆盖95%以上重点学科常用的数字资源全文,绝大部分文章可实时响应,总体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心现有已购资源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了更便捷、更具实效性的外文资源服务通路,真正实现让医生和科研人员知道、想到、找到、用到。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服务群也陆续推出了系列专题,让学科服务群变为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学习的第二课堂。如QQ群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共响应各类文献1 602篇,约30 000页。其中期刊文献约1 409篇,来源于783种期刊;图书及学位论文25册,其他文献约168篇(含会议论文、技术报告、标准、专利等)。

微信群的开通更是方便了读者,2019年3月12日开通微信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加入人员250人,传递文献306篇;而且及时主动推送学科领域最新文献信息、高影响力文章,定期对学科前瞻性研究、疾病指南和共识及中外军事航空医学的飞行特许指南、飞行人员健康选拔标准等内容进行及时地推送更新。如2019年9月5日提供了2019年9月4日出版的US Navy Aeromedical Reference and Waiver Guide及2019年7月25日出版的Air Force Waiver Guide等,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通过QQ和微信群提供服务,可使信息的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也调动了读者掌握知识和了解知识的积极性,使读者有更加机动灵活的阅读时间。微信群中的读者之间、读者和航空医学信息服务人员之间能够进行良好沟通。

3 讨论与建议

军事航空医学信息服务人员不但要满足一线显性信息需求,同是也要发现用户所需信息,提供情报分析,主动挖掘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

3.1 加强深层次的情报服务

密切跟踪重点课题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进展,强化对重点课题领域指南、标准、共识、军事文献的挖掘和分析,重点跟踪国家和军队重大、重点或专项课题,做好专题信息资源组织、科学动态监测,以及学科前沿发展态势分析等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高度。

深层次的情报服务对情报服务人员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相应的英语、计算机和航空医学等知识,还要有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虽然我们的专业无论在医院还是在科研单位,都称不上主流专业,但事实上信息服务在任何国家、任何单位都占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深层次服务需要高素质的馆员加入。

3.2 整合航空医学数字平台

目前,我们只是将原空军总医院所搜集到的军事航空医学信息进行整合、推送。新的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整合了4家单位,对学科领域进行了扩展。我们需要将军事航空医学信息进行整合,创新军事航空医学数字化平台建设,将国内外飞行事故案例分析、飞行人员病例、飞行员选拔的新标准及航空疾病的控制、预防加入之前的航空医学成果库、专题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设定访问权限,将成果库、专题库、病例库及案例分析库四库合一,形成对科研或临床工作的深度支撑,保障科研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多角度融入军事航空医学科研过程。

为此,必须通过与军队兄弟单位及高科技公司合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更好地为军事航空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3.3 重视航空医学情报人才培养

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知识的人才,是军事航空医学发展的源泉和创新的动力,但目前大多数单位情报研究水平、专业知识背景和信息技术能力尚待提高,而且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强。下一步需对馆员进行培训,使其接受新知识,开阔思路,提高技能。同时也要引进更优秀的人才,造就一支听指挥、能战斗的团体。

4 结语

移动信息时代,用户的阅读需求发生了改变。大数据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军事航空医学信息服务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准确识别用户的服务需求,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航空医学情报服务。

猜你喜欢

情报服务军事航空
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分工协作的情报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策略
河南省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协作平台建设研究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