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1-28王语鸽刘淑华通讯作者马晨瑜
王语鸽 刘淑华(通讯作者) 马晨瑜
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系
一、引言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于2003年7月14日经农业部第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严格提出养殖用水,养殖生产,渔药饲料和水产养殖用药等一系列的规定。
大连是北方拥有许多狭长海岸线的城市,在水产行业发展中拥有先天性优势。然而,随着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大规模,不合理的发展,养殖废水,渔药的不合理使用,海水污染、水产养殖市场管理缺陷等问题的出现,导致水产行业这一支柱性产业产生许多弊端,所以有必要对大连市水产行业环境责任进行评价及探索,以促进水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大连水产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连位于我国的黄海之滨,紧邻中国东北腹地,具有海洋性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东北区域最舒适的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大连地区的水产品资源非常丰富,盛产多种鱼,虾,蟹,贝,藻,是全国重点水产基地之一;也由此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水产养殖行业,2016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水产品加工协会等主办了“2016中国水产品品牌大会”。在大会上,辽参位列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首,大连有獐子岛等7家企业榜上有名。
(一)大连水产行业发展现状
1.大连水产行业根基稳健,2015年近海海产品养殖面积2.8万公顷,传统捕捞箱养殖21万平方米,深海下网笼养殖约50万立方水体,木筏养殖约9万公顷,浅海种植10万公顷,专业工程化养殖约17万立方水体。随着近年来浅海捕捞业的不断增加,已初步形成了对虾为主,其他海产品为辅的养殖发展新格局。
2.具有完整完善的体系,大连水产行业呈现着多元化、多样化的养殖体系,养殖技术不断吸取过往经验教训,总结新的养殖管理体系,并积极的向我国其他水产养殖优秀地域学习研讨,及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不断的进行水产环境责任的积极研究并实行,真正做到产业产品对消费者负责、为国家以及对社会负责,近年来,部分企业已形成集餐饮娱乐观光一体的多样化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了渔业的发展。
3.取得了众多科技成果。目前,大连建立了100多个科技展示科技园和模范企业,几十家重点知名制造企业与科技研究所和高等重点院校取得了合作。科研成果倍增,200多项科研项目,118项获市级以上成果奖,5年增长30%。取得了省级、国家级的120多项驰名商标和技术认可,达到国内副省级城市之首,近三年水产行业的科技贡献度上涨了六个百分点。
(二)大连水产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即便大连水产行业发展存在着如此多的优势,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很严肃的问题,沿海的海洋资源是有限的,日益增多的水产养殖行业为大连的水产养殖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部分企业为了牟利忽视环境责任,为本就严峻的环境造成了更大的负担,以下是大连水产企业环境责任履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所依赖的海洋环境不断被污染,水产行业在被污染的水域进行水产养殖不但进一步加重了环境压力,其所经营的产品质量也不断下降。2007 年,由于环境污染产生的生产养殖损失达到了近3万吨,直接企业利润流失损失高达2亿元;由于近海赤潮泛滥造成的养殖产量损失0.3万吨,经济损失4000万元。水域环境的污染还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由于环境问题产生了严峻的社会问题。
2.近年来,部分生产者采用了增加区域内养殖海产品数量来增加利润,在短时间内,这种方法的确能获得高回报,可是从长远角度看,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目前监管机构正在对这种现象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打击,由于部分生产基地较隐蔽,彻底消除这种现象无法实现。
3.近海养殖业居于渤海水产行业之首,由于部分近海区域养殖密度超过限定标准。使得沿岸海流流量减少、流速缓慢,近海海水和深海海水变差,各增养殖区养殖用水与外海洁净水交换量减少,沿岸水体吐故纳新能力衰减,易形成交叉污染,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
三、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较高。水产养殖结构萎缩。辽宁省区域结构的改善,旅游业、渔业、餐饮业不断发展,传统的海洋养殖空间缩小,养殖区的面积不断减少,所养殖的产品类型、产业规模丧失了进一步的扩张机会,改革开放后新成立的一批水产传统行业逐渐退出市场,经调查,大连城市居民对市场上新推出的水产品牌认可度低,接受一个新的品牌往往需要3~5年,由于新推出的品牌一般规模较小,初始投资不是很高,在银行等信用机构可以取得的贷款规模小,在大众认可接受前,有很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管理者如果没有及时转型或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很容易在企业建立初期就濒临倒闭,在企业环境和企业获利的双重选择下,由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较高,小企业的决策者容易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而放弃责任,地区监管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经年累月就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的负担。
2.监管机构监管难度大。随着日益增加的人口,社会经济压力的加大,生活污水、环境垃圾有增无减,部分企业甚至采用隐秘手段将污水排放到大海里,部分水域沙滩养殖的水产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导致部分海域污染严重,被污染的滩涂和海域无法短时间内被净化和修复,大连海岸线长,部分养殖区远离市区,难以寻找和确定环境责任人,给监管机关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负担,无法达到对所有的养殖企业监管面面俱到,此外,由于时节和天气的变化,水域情况变化莫测 ,监管机关不能准确的掌握污染的类型及原因。
3.水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劳动力的流失以及产业技术停滞发展。改革开放后建立的一批传统养殖业养殖设施老化,技术停滞,60%以上养殖场还采用传统的鱼苗养殖方法和渔网捕捞技术,和先进的半自动化捕捞及养殖技术相比,传统方法耗用的人力物力更多,虽然传统方法素有低成本特征,但利润率远远小于新型技术性养殖业,据统计,2015~2017年12月,青年人口的流失率逐年下降,城市常住人口的下降率也达到了历年数据的高峰,更多年轻人选择信息技术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更为迫切,但其经营成果又无法吸引到技术型人才,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行业实力整体下降。
四、推进水产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的国家拥有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这意味着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可轻视。 当企业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突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经济目标。
(一)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和考核制度
政府在环境问题上发挥着监督者的作用,因此政府必须以人民利益代表者以及社会公共管理者的身份,积极地引导、规整、管理上市水产公司应履行社会责任。
1.政府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制度以及对企业考核评价制度的立法观念应有所改变。政府对企业是否履行环境责任以及对企业的考核评价制度的立法观念转变,是从政府角度上对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视,更是法制建设中对企业如何履行环境责任,该怎么履行的重要表现和标准。在我们之前法律法规中,重点放在了企业对环境破坏后的种种违法行为进行的责任追究,而对于预防和后期的工作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除了让企业去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之外,政府还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对环境保护制定明确的计划,双管齐下,从而使环境达到最优。
2.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环境责任。市场经济下,政府可以利用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政府采取减少税收,进行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环境责任。企业的经营目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获取更大利润从而减少成本,那么政府的经济手段是引导企业的直接动力。
3.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得到的奖励越多,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时就越有干劲,对于坚持可持续发展观,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企业,政府应该予以奖励,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积极宣传,树立环境保护的模范企业和模范代表。对于屡教不改,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不管不顾的企业需要加大整治与批评。
(二)加强法律监管力度
1.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虽然我国目前针对环境保护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较为分散,应该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并且应该根据国情制定符合我国企业经营模式,经济发展条件的法规,使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法律化,从而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责任到人,加大管理力度。目前,在企业对环境破坏时,相关的法规追究的企业的问题,而命令者与责任人却逃过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出现侥幸心理,恶性循环。所以必须责任到人,追溯企业在没有履行社会责任背后的实际情况,使企业更好的履行环境责任。
(三)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社会监督
1.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消费权利。消费者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应该加强绿色消费观念,利用消费者进行企业监管,对企业施加外部市场压力来监督企业的旅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推动企业向规范化前进。
2.发挥媒体传播作用。媒体是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合理的利用社会舆论监督,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公司进行曝光,同时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宣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企业规范自己的经营模式,
(四)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社会监督
1.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消费权利。消费者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应该加强绿色消费观念,利用消费者进行企业监管,对企业施加外部市场压力来监督企业的旅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推动企业向规范化前进。
2.发挥媒体传播作用。媒体是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合理的利用社会舆论监督,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公司进行曝光,同时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宣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企业规范自己的经营模式,
(五)水产企业应通过多途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企业保护环境意识加强,完善内部机制。水产企业应该规范经营,遵守市场规则,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考核监督制度与奖惩制度,不能仅仅为了应对政府规范与检查,还需要构建出必要的检测、考核与监督制度,同时应建立明确的奖罚模式,出现问题的企业不姑息,表现优秀的企业大力支持。保护环境,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做到伏季休渔,绿色经营。
2.积极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定期发表社会责任报告可以使企业相关利益者了解企业情况,从而对企业产生内在约束和外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