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疏漏与分歧解读
2019-01-28杨舒文婷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杨舒文婷 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引言: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的重要性愈加显著,其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保障金融发展的稳健性与高效性,金融学持续演进,如:传统金融学、现代金融学等。
一、金融学的演进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金融学有了差异化的名称,如:传统金融学、标准金融学,前者主要关注的是制度方面的内容,倾向于定性分析;后者则趋于定量分析,主要是为了借助分析结果,指导投资者,使其投资成效更加显们对上述两种研究进著。经过持续的发展,人行了质疑,并提出了行为金融学,其以真实的市场为研究视角,观察了投资者的行为,从而使金融学理论更加系统与完善。
借助金融学的有关理论及内容,投资者具备较高的理性,其可以根据相应的信息实施高质量的投资决策操作,并可以无偏差的估计信息。在具体实施投资操作时,对于既定收益均会优先择选风险最小的组合。基于此,市场将会不断趋于有效化发展,证券的价格也会将相应的信息反映出来。
二、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疏漏与分歧
(一)疏漏与分歧的表现
60、70年代时,国外学者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 esis,EMH),其基于实证检验证据的说服力几乎是无法撼动的,同时,其在理论层面上也具有较高的说服性。具体而言,EMH的实证检验主要根据两种思路:首先,经由分析证券价格的方式,可充分了解相应信息及其变化情况,其中,此处的充分可以解释成信息的反映具备较高的精准性以及即时性。其次,证券的价格和其基本价值之间不存在差异。简而言之,仅证券的需求以及供给产生变化,并未对证券的基本价值信息变化造成影响,即证券的价格是没有发生改变的[1]。虽然这一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得到了金融领域众多学者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金融学进一步发展,新兴学派对其进行了质疑,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剖析,如:实证角度(又称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理论角度(又称理论研究,是指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研究)等。
噪音学派的观点为:金融市场中充斥着各种的信息,但拥有信息的投资者则会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无信息的投资者因收集的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其唯有借助价格信息,对未来走势进行评估。此时的价格体系难以涵盖所有信息,随之出现的噪音交易(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判断市场躁动,发现市场错误,从而做出反方向策略,过滤市场噪声,纠正市场的非理性运动)。[2]
在将噪音和价格相结合以后,证券价格反映出的不再仅为信息,也包含噪音。噪音交易数量的提升,受信息影响的交易主体所获取的收益也会增多,因为证券的价格中存在的噪音成分越来越多,所以其根据信息取得收益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但实际上,多数投资人员并不了解自身是基于噪音还是基于信息实施相应的交易行为的,其中基于噪音的交易主体促使价格和价值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基于信息的交易主体则尽可能的缩小价值和价格的差距,所以导致证券的价格随价值变化。因此,基于市场流动的背景性,价格并非单纯指价值,市场也并非始终有效。
有关学者认为有效市场理论与人们现实社会中的市场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有效市场理论中表明,真实的市场具备较高的有效性,即便存在异象也是因为偶然现象而造成的,但实际上,这一理论要求市场长期处于均衡状态,没有任何摩擦,这种完美的市场是不存在的。行为金融学理论从投资主体的视角,结合其自身的行为,对现实世界中市场的实际状态加以描述。从本意义上来讲,这两种理论属于同一体系中的两个方面,存在相互完善性以及互补性,并非各自独立,互相排斥。
(二)疏漏与分歧的思考
不同的学派对金融学持有的观点各异。就如同实施了长期实践仍无法研究出永动机,但是人们却一直坚持信任惯性定律。有效市场理论并无法对全部的市场现象加以有效解释,但并不表示其基于本质意义上就是错误的,因此,真实市场仅为某种条件下有效,且此类有效具备较高的相对性,只有低效和无效才是绝对的。
近些年,行为金融学对EMH的抨击愈发彻底,面对如此震撼的质疑,EMH的捍卫者无言辩解,但这一理论仍未能完全被推翻。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理论是相互补充的,而非排斥。
结束语:综上所述,有效市场理论自身及基于其实施发展的金融学理论依旧为当代社会金融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但现代金融学理论正在日渐丰富与完善,相信,通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探索与实践,相关的理论体系将更加健全,从而将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