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
2019-01-28李江帆中国人民大学
李江帆 中国人民大学
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常逐步发生着变化,由此就要求企业自身必须对自身的市场竞争方法进行调节;为了应对未来企业市场竞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未知风险,我国企业也需要对自身的风险规避能力进行提升。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就是从企业内部工作的工作开展出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水平进行增强。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的现状问题
1.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流程不够明确。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的方方面面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对自身工作进行重复的把握,并依据自身的经营目标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然而,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工作流程安排,这就会导致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不被员工所熟悉,从而在就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应用效果的不佳。
2.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仍然是采用“亡羊补牢”的风险控制模式,例如,只有当公司员工出现出勤问题时才会制定相应的出勤管理要求。企业这种在出现问题后才进行解决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是存在着客观滞后性的,当问题暴露出来时说明其已经在企业内部存在了较长一段时间,这些已经造成的企业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因此,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应对加强对其的管理力度,从而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对问题给予解决。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不强。伴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均制定了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了有效落实。我国的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形如虚设,不仅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手段对制度落实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所发现的问题,企业也无法做到有效的处罚。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后便不再对其进行更新,在企业经营环境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实背景下,其过往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早就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由此就造成了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下降。
二、现代企业经营所要面临的风险分析
1.国家税收对企业内部控制造成的风险。伴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工作的开展,我国的税收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对于企业的经营而言就可能造成挑战。企业自身如果无法对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解读,就会造成自身纳税的风险。除此之外,为了扩大自身的经营效益,企业在具体经营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合理避税和纳税规划工作,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企业的工作规划造成影响,进而导致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增加。
2.企业战略选择的风险。在上文中提到,企业需要通过纳税规划来保障自身未来工作开展的稳定性,而纳税规划工作就属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工作之一。现代企业经营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对自身的发展道路进行有效预估,而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度不仅要关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发展状况,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现状进行考衡。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战略便也和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具有着重要的联系。
3.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企业经营的持久维续需要有一定的现金流量支持,这就需要企业做好自身的资金回收工作。企业进行资金回收是开展在市场环境中的,企业通过对自身利益和本金的回收才能够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在现实经营的过程中,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资金回收不够及时,从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链。因此,企业的资金回收工作也是为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因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分析
1.企业内部应当营造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环境。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不够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缺乏一个开展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氛围所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自身必须要在内部形成一个两的风险规避环境。企业的上层领导者自身应对首先加强对内部风控的重视度,从领导决策的层面带领全体员工遵守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并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力度。其次,员工层面也应当人人都树立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工作,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因素的原则,从而减少自身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的不用心、不严谨情况,从而更好促进企业经营稳定性的提升。
2.加强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水平。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可以依托的先进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和风险规避工作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化管理技术来实现。例如当前已经非常成熟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便可以对企业内部经营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随后则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分析,来为企业的内部风险防范情况进行一个直观可视化的评估。企业通过引入这些信息化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还可以促进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高效性,从而更好的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并为企业节约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例如。为了适应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要求,企业自身首先应当增强对信息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资金和人才投入,通过资金投入来引入相应的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并以优厚的薪资待遇吸引高素质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操作人才为企业发展助力。其次,企业还需要对自身原有的内部控制工作者进行培训,教导其有效应用信息化内部管理系统的方法,从而促进这一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的可行应用。
3.企业应当增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防范性建设。正如同上文中所提到的,当前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着滞后性,在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后才对其进行解决,这样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言具有着滞后性,是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的。为此,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防范性建设进行增强。首先,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完善性进行提升,通过对公司内部工作现实状况的重复把握,补充自身原有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从而提早的预防各类内部控制风险问题的发生。其次,企业还需对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行实时的更新,依据现实市场竞争环境的各类新要求、新挑战,对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从而避免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出现落后性。为此,企业可以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实名认证机制,将自身企业的各类工作分门别类的进行划分,随后为不同的工作板块设置专门的负责人,并进行实名登记。这样,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后,便可以第一时间的找到问题的负责者,从而对问题产生因素进行把握,及时的对其进行治理以免问题对企业的危害扩大化。运用内部控制管理实名认证机制,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每一名员工都增强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意识。
4.促进合理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建设
企业制定完备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后,为了保证制度实施的有效性,还需要建立对应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企业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的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时情况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制度应用的有效性。企业也可以通过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和员工的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内部管理制度的应用落实情况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和企业的风险规避工作具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企业的经营需要时刻注意风险规避,而当前我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全面,企业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不强等问题。为此,我国的企业可以通过引入信息化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建设实名认证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从而真正的为企业的健康持续经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