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改革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
2019-01-28汤子隆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汤子隆 广东金融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时表示,民营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的“三座大山”(王健、袁瀚坤,2019)。其中融资的高山反映出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规模小、资本薄弱、财务制度不透明等问题突出,金融机构对其不敢贷、不能贷,从而使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张斯琪,2019)。因此,中央多次提及要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然而,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难题,在学界并没有统一定论。但对于上述问题的科学研判,不仅有利于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为后续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制定与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从我国当前的融资结构来看,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比偏大,直接融资占比偏小,这拉升了实体经济不可持续的杠杆率(王瑞,2019)。从金融供给侧入手,调整融资结构,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是当前金融改革势在必行的任务(黄剑辉,2019)。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首先,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问题在于,第一,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较小,金融机构对于小规模融资需求所付出的信息评估成本与监督成本与国企的大规模融资需求相当。且民企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资金需求时效性强,不确定性高,银行信息获取难度大,导致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足。第二,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机构普遍实行抵押担保制度,民营企业资产规模较小,难以找到合适且有效的抵押品,不能满足银行的抵押和担保要求。这就导致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面临坏账的风险,导致金融机构不敢贷。第三,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不透明,且社会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且许多民营企业没有长远科学的经营决策,“跑路”现象时有发生,这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对民营企业进行风险评估。
其次,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的主要问题在于,第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我国历来重视国企融资,在企业设立、市场准入等方面,国企享有优先特权。在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等方面难以获得地方政府支持。第二,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我国证券二级交易市场大规模融资主要以国企为主,民企大多数都在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上市,融资规模远小于国企。且资本市场对民企监管更严,导致许多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获得股权融资比例较小。第三,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审批严格。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由于民营企业盈利能力较国企差,所以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直接导致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且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门槛较高。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无论是在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这就亟需以金融供给侧改革来破除民营企业融资桎梏。
三、金融供给侧改革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对策
金融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金融在市场中的出清作用,更有效合理的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体系抗风险的能力,让金融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助推剂。要解决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比例偏大,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的结构性矛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金融供给侧改革创造流动性湿度的货币环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在实施传统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力度,定向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需求,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第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注册制改革,破除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桎梏。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引导资金投资于有价值的企业,并完善资本市场对冲机制,使资金敢于在资本市场投资。有效提高资本市场发展质量。
第三,优化金融机构布局,大力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更好的支持初创企业融资需求。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多元化支持。
第四,改革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一方面要坚决防止资金进入金融领域、房地产领域空转,另一方面要化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综上所述,金融供给侧改革要从政府、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大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比例,降低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成本,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使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