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权力的关系
——论布迪厄的实践语言观
2019-01-28张慧中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50000
张慧中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50000)
一、 语言交换背后的权力支配
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一种封闭自足、自我调节的系统,是一种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交流代码。布迪厄批判索绪尔对语言静态的描述,认为其割裂了语言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关系,忽视了语言使用的社会条件,是一种“语言共产主义的幻觉”。在对传统语言学的反思的基础上,以及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布尔迪厄提出了自己的实践语言观: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而且是一种象征性暴力符号。语言交换不仅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而是言说者及所属的社会群体之间权力关系的间接体现,隐含着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等级制度。1他在《言语意味着什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英国贵族躺在椅子上,对身边的仆人说道:“约翰,你不觉得天气有点冷了吗?”于是,仆人就会马上去关窗户。从这一行为看出,贵族与仆人的对话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隐含着权力的支配关系。
在布迪厄看来,语言交换中权力关系的存在有四个方面依据:资本差距、语言惯习、语言能力和语言市场。资本差距是权力关系产生的最主要依据,语言交流的双发处于社会的不同位置上,位置决定了双方不同的资本量。具有较大资本的一方具有较强支配能力,就发生了所谓的权力关系。语言惯习作为个体化的性情倾向或者说“表达旨趣”,实质是社会地位在个体上的内在化。布迪厄以法语的说话口型为例进行了说明,在法语里有两种说话的方式,抿嘴式和张大嘴式,前者多见于中产阶级,后者则是工人阶级使用的比较多。因而一个工人阶级如果想要跻身上层,就必须学会上层社会这种说话方式。同样的,语言能力看似是个人的语言运用技巧,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因为语言运用技巧是要靠学校教育培育出来,而学校教育本身在布迪厄看来就是一种文化资本。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获得的教育培育不同,因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不同。所谓语言市场,是一个决定语言产品价格的系统。2在这里,布迪厄把语言看做一种产品,整个社会就是通过语言这种产品而进行权力交换的市场。
二、语言的象征性权力
象征性权力概念是布迪厄在分析卡贝勒人社会中的礼物交换的实质含义时提出的。在像卡贝勒人这样的社会中,很少有明文规定的支配关系,因而个人必须想办法寻找对他人实施权力的途径。债务是一种获得硬性权力的途径,如果一个人借给另一个人高利贷,那么放贷人就有理由支配负债人。送礼物则是一种获得软性权力的途径。在送礼物的过程中,一方的礼物显得很贵重,而收礼者很难回馈相当的礼物时,就陷入了类似负债的境地。送礼就变成了一种变相的占有过程,占有的过程是送礼的一方以慷慨的姿态让收礼者接受债务契约。这便是布迪厄所说的“象征性权力”或者说“象征性暴力”,以区别于债权人的硬性暴力。这种暴力是文雅的、看不见的,并不为人所认出,而多被看作是一种信任、义务、客气等崇高的伦理美德。统治者通过这种方式,将残酷的暴力笼罩在一层美丽的面纱之下。因而,受支配对象很容易在象征性特征的迷惑下,“误识”了权力和实权力施行主体的合法性。此外,受支配对象不是被动地接受权力的压制,而是在“误识”的前提下主动地参与了权力的运作,在自己没意识的情况下认同了统治阶级的统治理论,并且成为统治基础的重要一环3。
语言的象征性权力指的是通过语言实现的隐形权力。语言具有构建事物的能力,支配者通过自身话语的合法性权力,塑造被支配者对世界的认识,或改造世界自身的存在方式。有时候,统治者也会故意拒绝施展语言中的支配权力,来借此掩盖权力的暴力性,强化误识的效果。其中“屈尊策略”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手段,可以看做是为掩盖权力暴力性而使用的语言调整策略。布迪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法国的一位市长在贝阿恩诗人的活动中,使用了贝亚恩语发表了讲话,这一行为被多数居民看作一种体贴。4法国市长运用当地的语言只是在表面上否认了法国市长和贝阿恩本地人的支配关系,让贝亚恩市民误认为自己的身份很尊贵,毕竟贝阿恩本地人已经接受了法语作为合法的官方语言。屈尊策略所运用的前提仍然是对权力关系的认可。只有个体言说者在权力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时,这种的言说方式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比如法国市长获得了民众加倍的支持和信任。如果反过来,贝阿恩语农民讲了一口流利的贝阿恩语,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三、语言象征性权力的合法性
布尔迪厄认为,语言与权力能实现共谋的关键在于“合法性”,支配者要使自己的话语具备权威性,就必须获得社会体制的授权,从而使自己的话语能在特定的场合得到他人的认可。“语言至多也只是代表了这种权威,表现了它,并且把它象征化了。”5可见,语言表达的效力,并不是语言固有的内在属性,而是社会制度赋予的被接受的功能。这种获得社会制度授权的语言就是合法语言。合法语言是语言市场中占支配地位的表达形式,相对于其他阶层或区域的方言而言,是一种象征性的支配者。6
合法语言通过国家制度、教育制度这一具有迷惑性的体系,向其他言说群体施加象征性暴力,以此来获得这些言说群体对自身合法性的认可。以汉语普通话这种具体的合法语言为例,国家体制和教育体制在其合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国家先颁布法律条文赋予普通话法律效力,个体的语言习性都要以其为标准化理论规范。另一方面,各级学科领域的专家通过编写汉语词典等标准化产品,将普通话的理论内容规则化。教师则充当了代理人的作用,反复向学生灌输普通话的使用规则,并且通过考试这种形式使普通话成为学生语言水平的检测标准,进而巩固普通话的支配地位。这一过程中,教师身份的权威性,学校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学历证书等都是具有象征性特征。学生渐渐误识了普通话的合法性,个体的语言习性渐渐的就被一体化的语言市场同化了,这种同化的过程也同样说明了语言象征性权力的隐蔽性。
四、总结
布迪厄的语言观试图摆脱理论的束缚,把语言分析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揭示出语言交换背后的权力关系。在学术研究方法上,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借用了社会学和文学领域的方法,将传统语言学引入了社会文化层面。尽管布迪厄对语言社会性的强调容易导致对语言本身的忽视,但他的研究为开拓语言学研究范式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
1.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35.
2.布迪厄,华康德,等.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193.
3.朱国华. 权力的文化逻辑[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2004:109.
4.布尔迪厄. 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M]. 商务印书馆, 2005:51-52.
5.布尔迪厄. 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M]. 商务印书馆, 2005:86.
6.布尔迪厄. 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M]. 商务印书馆, 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