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艺术风格分析
2019-01-28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430070)
一部电影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不断变化的图像、声音所组成的蒙太奇中,同时也反映在应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呈现的光影中。克里斯托弗·诺兰具有自己所坚持的艺术追求,即便他也十分强调影片具备的商业价值,但更加注重其艺术性,重在突出影片的艺术内涵,这也让他的影片从艺术的角度上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和无数影迷的追捧。
一、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视觉艺术风格
(一)色彩与光线
电影作为光与影的艺术,从1935年世界首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上映之后,光线与色彩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呈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在电影中,色彩和光线的应用也能够很好的对片中人物心理与情绪进行反应,让观众据此来掌握更多信息。诺兰的很多电影都常常是以黑色为基调,结合其他光影的布置,从而营造出独特的风格。
比如说在诺兰的早期电影《致命魔术》中,观众在观影时能够看到画面中充斥着黑色和灰色为主的色彩,魔术师在这样悬疑而神秘的色彩下进行表演,能够营造出强烈的感官刺激,而剧情的逐渐推移,两位魔术师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此时屏幕中黑灰色的占比更多,特别是在影片结局处,魔术最后被揭秘,主角波登与安吉尔可以说置身于几乎全黑的空间之内,诺兰这样设计也从侧面揭露了人性黑暗的主题。而在《记忆碎片》这部影片中,诺兰选择黑白与彩色这两种色调,用彩色调来进行主线故事倒叙,而主角的推理过程则选择黑白色调,这样的设计能够让观众很直接的感受到影片中人物复仇的心理状态。《白夜追凶》这部电影的剧情选择在极昼的小镇,然而诺兰依旧在室内拍摄时使用了暗色为主调,老警官因为意外而杀死多年搭档而心生痛苦,无法入睡,于是将自己的房间完全封闭在一起,希望通过人为制造黑暗的环境来入睡,但室外的光线依旧可以穿过缝隙进入到房间内部,刺眼的光亮与房间的内的黑暗也揭示出了主角的内心,结合演员迷茫的眼神与浑浑噩噩的状态,也让观众感受到主角内心的争斗。
后期所拍摄的蝙蝠侠系列是诺兰将黑色调应用得最突出的电影,蝙蝠侠这样一位超级英雄仅仅在夜晚现身,虽然他穿戴着全黑的装备,但却是城市的英雄,是正义的化身,这与很多人的认知出现了矛盾,人们普遍认为正义应当是白色,而邪恶应当是黑色,而《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中小丑的白色妆容与蝙蝠侠全身黑色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对比,白色成为了邪恶的代表。诺兰将黑色调非常透彻的融入到影片中,借助于光线与色彩的设计来突出电影人物的性格,也凸显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二)镜头画面的隐喻
镜头是构成电影的核心元素,对于镜头的运用,诺兰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常常把具有暗示性的信息依靠镜头予以呈现,扩充叙事的信息容量,为观影者创造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如电影《盗梦空间》中,诺兰借助于隐喻镜头让观众进行想象,在电影结束时,柯布一组人实现了盗梦计划,当他回归祖国即将和自己时刻观念的孩子久别重逢时,镜头突然一转,一个持续旋转不停的陀螺成为电影最后的特写镜头,影片也在陀螺的旋转中结束。之前的剧情已经让观众明白,陀螺是区分现实世界与梦境的唯一物品,而诺兰将陀螺旋转的特色镜头当成是影片结尾,会引起无数观众的思考:究竟主角是否真正回到现实世界呢?而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也将本片的核心主题凸显出来,现实与梦境之间究竟如何区分。
而在蝙蝠侠系列电影中,具有隐喻性的镜头反复出现,《黑暗骑士》主角之一的哈维手中始终拿着一枚硬币,此硬币两面图案一样,每次哈维抛硬币时诺兰都选择特写镜头,哈维脸烧伤之后变成双面人,当他与小丑对赌时再次选择了抛硬币的方式,此时哈维手中的硬币不再是两面相同,就如同哈维一样,过去心怀正义的检察官已经逐渐开始堕落。而《记忆碎片》这部影片的开头就是一张手拿拍立得的照片特写开始,拍立得中的影像逐渐模糊,诺兰将其放倒并表现出来,之后莱纳杀死泰德的镜头也是采用了倒放的形式,这样的设计让影片开始变得立体化,很好的吊起了影迷的胃口,也直接暗示了莱纳的生命就如同这场戏,会持续处于反复的倒转中,变得离奇而荒诞。灵活的镜头设计让诺兰把影片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影迷献上了一顿大餐,优秀的影片总是要依靠这些重要的细节处理。
二、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听觉艺术风格
(一)整体音乐的选择
诺兰影片中的音乐应用较为“吝啬”,从他的首部小成本电影《追随》开始,后续的影片中基本上就很少有配乐,电影中的主角也不存在专门的音乐主题,大多数仅仅是非常简短的旋律来衬托一种节奏感。如在电影《盗梦空间》中,长达155分钟的电影却很少使用音乐,基本上是一些短的旋律,但90%以上的观众却不会觉得剧情冗长,反而沉浸在电影中。除开影片自身的叙事结构和剧情新颖之外,简短的节奏性音乐的应用也营造了悬疑紧张的氛围,即便是当影片结束时,观众也不会立即从剧情中脱离出来。
电影《盗梦空间》中每次为梦境中的人戴上耳机并告知其需要返回现实世界时,都会出现同一首音乐旋律:《不,我无怨无悔》,这首音乐成为了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对于配乐的选择,诺兰做到了准确且有深度,歌词的含义也和电影主角的经历十分相似,由于主角对妻子实施了“植入意识”的实验,让她难以准确区分梦境和现实世界,从而让妻子自杀,因此他始终心怀内疚,这也是为何妻子反复出现在梦境内的原因。这样的内疚感始终存在于主角心中,差点造成任务失败,最终他战胜并拯救了自己。所以主角的经历和心态和歌词中的大意相吻合,他和梦境中的妻子告别后重新开始了新生活,这段配乐的选择也让其也剧情更为贴切。
(二)细节音效的分配
除开准确的配乐之外,诺兰对于细节音效的分配和设计也十分到位,比如说电影《星际穿越》中,诺兰曾经想到部分片段选择静音的效果,当他首次说出自己的这一看法时,拍摄团队中的大部分人都持反对意见,然而最终电影中准确到位的静音处理非常好的体现出了太空中真空的感觉,当主角库博带着宇航员突破大气层时,点火声与发动机声反复在耳边响起,而真正进入太空的一刹那,这些声音完全消失,失去声音的画面仿佛静止了一般,这种感受让很多观众都获得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所有音乐和声音停止之后,观众们也屏气凝神,非常好奇而渴望着下一步剧情的发展,这也是诺兰对细节音乐使用的精妙之处。
与此同时,在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也有很多十分灵活巧妙的声音处理,电影的整体基调是沉重的,画面风格是偏黑灰色,即便这部电影的时间很长,然而对于音乐的选择和把控依旧非常好,如在电影前半段蝙蝠侠与贝恩进行对决的一场动作戏中,诺兰并未使用任何音乐进行气氛的渲染,观众们唯一入耳的便是二人的打斗声,这样就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非常真实的感受。而最后的大战即将开始时,一名男孩在空旷的体育场独唱美国国歌,画面反复切换着警察进入陷阱以及贝恩即将吞并城市的画面,在这几分钟之内,诺兰将其他的音响效果全部去掉,在面临世界末日时结合没有一丝杂质的童声,这样非常强烈的音画对比让人耳目一新,汉斯·季默的配乐表现出了十分强大的震慑力,值得我们细细回味。
三、结论
从进军好莱坞之后,克里斯托弗·诺兰就始终在追求电影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和共赢,从2000年执导的《记忆碎片》到2017年拍摄的《敦刻尔克》,不管是从影片的视觉场面设计、叙事结构、配乐选择,或者是从票房口碑、获得奖项等方面而言,诺兰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超高的技术水准,为世界影坛奉献了诸多跨时代的电影。总而言之,诺兰坚持对电影的艺术性追求,对电影结构的创新与创造以及借助于电影的方式来对社会、文化进行反思与解读,不单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无数导演和电影人,同时也必然会对电影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