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在欧亚传播与影响对比研究
——以日本与法国为例

2019-01-28江苏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212013

大众文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诗经法国日本

(江苏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 212013)

一、《诗经》的世界意义

《诗经》是《五经》之首,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不仅是中国的瑰宝,在世界范围内也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画卷。具有现实色彩的《诗经》向世人揭示了先秦时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状况,成为西方人研究古代中国的一手资料。其次,《诗经》有丰富的社会功能。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它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天地万物,也可以认识人间万象,无论是美好情感的展示,还是残酷现实的映射,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诗经》中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具有普世性。来自不同国家的读者可以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将《诗经》本土化,让外国读者也能在阅读中接触多元的思想,体验文字里蕴藏的情感。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但矛盾、冲突、误解仍不断产生。因此,在造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需要一个具有共性的事物拉近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文学作品无疑可以从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诗经》正是这样一部可以让各国读者从中寻觅人类共同情感思维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文学”。

二、《诗经》在日本与法国传播与影响对比研究

(一)《诗经》在日本与法国的传播时间

《诗经》在日本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虽并无明确的文献记载其传播的具体时间,但在《宋书卷九十七•蛮夷》一书中记录了顺帝升明二年,日本雄略天皇遣使上表刘宋皇帝一事。张思齐(2012)认为该表的口吻与《采薇》一模一样,反映了雄略天皇对《采薇》一诗的心领神会,特意用它来传达自己的心声。这是因为他的理想,就是做周文王那样的一代明君。他同时指出,除了行文的毕肖之外,该表中也有化用自《诗经》的地方。如原文“有封国偏远,作藩于外,自昔祖祢,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中的“不遑宁处”与《小雅•采薇》中的“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有相似之处。这说明至少在公元478年之前,日本人就已经对《诗经》有所了解了。

向西方国家的传播则是借着东学西渐的东风。不少学者认为,《诗经》的西传开始于16-18世纪。当时,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他们在中国传播教义的同时,也着手翻译中国的古代典籍,并将它们带回自己的国家,《诗经》就是其中一本。17世纪,传教士金尼阁在传教之际将《五经》译成了拉丁文。1733年,法国传教士孙璋着手将《诗经》翻译成拉丁文。1872年,法国汉学家鲍吉耶翻译出了法国第一本《诗经》全译本。法国的第二个全译本诞生于1896年,由传教士顾赛芬所译,有中文、法文、拉丁文三种文字对照。除此之外,还有马若瑟、韩国英神甫等人对《诗经》进行了翻译和研究。

有学者指出,《诗经》西播起步早而历时长,既是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的源头,又是其曲折发展、逐步深化的一个标志。西方学者对《诗经》的研究角度多基于西方的文学理论,如从人类学、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它与亚洲《诗经》研究各有特色,又互为补充。

《诗经》在日本的传播远早于法国。这与地理位置、历史环境、文化背景都有关系。日本和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所以其对中国的了解更全面、丰富。两国在文化、思想等方面也有相同之处,因此日本更容易接纳中国文化。

(二)《诗经》在日本与法国得以传播的根源

《诗经》能在日本进行广泛传播得益于古代中国对周边各国的巨大影响力。首先,是中国古籍的影响。日本曾大量派遣遣隋使、遣唐使等来中国学习,在此之前日本也曾通过百济学习汉籍。除了学习中国古代典籍之外,他们也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日本曾效仿古代中国建立科举制度,将中国古籍列为士人考试时需掌握的内容。《毛诗》是其中之一。其次,是中国汉字的影响。古代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隋书•东夷传》中提到:“倭国无文字,唯以刻木、结绳为手段,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他们在学习中华文化时也学习了中国的文字,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籍的内涵,在无形中对《诗经》等中国古籍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是《诗经》本身的影响。《诗经》的题材广泛,内容贴近生活,不仅有统治阶层可以学习的文章,也有反映底层群众生活的诗篇,容易引起共鸣。

《诗经》在法国的传播首先是出于传教的需要。传教士来华期间主要是宣传天主教。让百姓接受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很难,所以不少传教士采取“适应”的策略,即读儒书,习儒学,翻译汉籍,著书立说。他们希望从中找到与其教义相似的地方,减少百姓的抵触心理。基于这样的需求,不少传教士开始学习和研究中国古籍,成为传教士翻译古籍的基础。其次,《诗经》在法国的传播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诗经》在西方国家传播的时间,与这些国家高速发展的时间大致相同。经济的繁荣和思想的开放,为各种文学研究带来了生机。同时,处于发展阶段的西方各国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学者渴望用中国文化解决自己国家面临的问题。从17世纪开始,欧洲的学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将中国文化作为武器来攻击社会时弊,希望通过中国的社会政治模式达到“改良”的目的。因此,法国兴起了“中国热”,中国古籍的翻译在西方有了市场。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诗经》作为中国文化典籍的代表之一,也逐渐为西方学者所了解。

(三)《诗经》在日本与法国的影响

《诗经》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文学创作,都有《诗经》的影子。在日本,一些店铺或者建筑就用《诗经》中的典故命名。村山吉广在《日本古代建筑物中以<诗经>诗句命名的名胜古迹》中详细列举了实例。如专卖熏香及文具的老字号鸠居堂一名,就是由《召南•鹊巢》“鸠占鹊巢”的典故而来。

《诗经》对日本影响最为深远的领域,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在日本,许多诗歌的创作都可在《诗经》中找到出处。纪贯之等人编著的《古今和歌集•序》中提到:“和歌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与《毛诗大序》的“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如出一辙。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与《诗经》在内容、风格上都有相似之处。王晓平在《<万叶集>对<诗经>的借鉴》一文中提到了正冈子规的观点:《万叶集》大量运用了汉语俗语。王晓平指出其中不乏直接来源于《诗经》的词语。除此之外,《万叶集》也使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一些意象的表达也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与《诗经》在日本的影响力相比,其在法国的影响逊色不少。在早期传播时,部分法国学者的汉语水平有限,他们在翻译《诗经》时往往基于自己的理解,其译本与《诗经》的原文内容有所出入,想要完美还原诗文原本的含义、韵律、意象更是困难,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法国学者对《诗经》的理解。除此之外,法国也缺少传播《诗经》的土壤,没有政治文化制度在背后推动,也没有形成阅读中国古籍的风气。《诗经》在法国的社会影响力自然比东亚国家小得多。

但是,《诗经》无疑是帮助法国了解中国的媒介。《诗经》不单只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资料。毕瓯指出:“这部作品(《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最无可争辩的文献。”他通过《诗经》研究古代中国人的生活,著有《根据<诗经>探讨古代中国的风俗民情》一文。

(四)《诗经》在日本与法国的传播效果

日本关于《诗经》的研究丰富,视角多元,并且形成了具有本国特点的诗经学,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及著作,如高田真治、青木正儿等,他们对《诗经》的本体和表现手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一些日本学者受到西方理论的影响,开始通过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研究《诗经》,如白川静、赤冢忠、松木雅明等。日本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只局限于《诗经》本身,还关注后世的注释,并且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注本。江户时代的日本产生了专门的诗经名物学,如細井徇《诗经名物图解》、岡元鳳《毛诗品物图考》等。日本还成立了诗经学会,形成了更为系统的研究体系。

法国曾一度是西方《诗经》研究的中心,其研究成果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对《诗经》的研究。上文提到的运用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诗经》的日本学者就多受到法国学者葛兰言思想的影响。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西方《诗经》研究的中心已由法国转向美国。

三、日本、法国的《诗经》传播对当代《诗经》传播的启示

日本和法国是亚洲、欧洲各国中对《诗经》研究较为出色的国家,分析并对比《诗经》在日、法的传播可以对新时代《诗经》传播产生重要启示。从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日本还是法国,都是主动地学习、了解《诗经》,在最初的翻译阶段,也多是以本国人为主对《诗经》进行翻译。新时期下《诗经》的传播需要注入更多的中国力量。

(一)鼓励中外译者翻译多语种《诗经》译本

中国翻译家已经翻译了一些英文版的《诗经》,但其他语种版本的《诗经》则数量有限。宇文所安认为中国的典籍应该让他国母语者进行翻译,而不是由中国人自己翻译。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译者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更了解中国文化,更清楚《诗经》中各种意象的含义,所以能更加准确地传达《诗经》的精髓。许渊冲在《中国人、外国人,谁能翻译好诗经李白》一文中也提出了中西方翻译不同点,一是中国译者讲求“从心所欲不逾矩”;二是英美译者只求“达意”,中国译者还要“传情”;三是英美译者的文字只表达意义,中国译者还能创造意义。我们认为可以鼓励中外译者合作,为海外读者提供风格不一的《诗经》译本供其选择。同时,要着力加大《诗经》译本的推广,不断增强《诗经》在现代读者中的知名度。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诗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与消息闭塞的昨日已大不相同,不同文化信息交流的速度日新月异,《诗经》的海外推广也应与时俱进。首先,可利用电影、电视、新媒体等方式进行《诗经》的推广。现在的读者多熟练使用各种社交媒体,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接收信息。社交媒体传播信息时应图文、音频相结合,避免内容形式的单一、枯燥。碎片化的传播形式也说明其承载的信息量不宜过大。可将较为浅显的诗句与时下热点结合,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吸引受众的兴趣。近年来,台湾爱情电影凭借着其清新的风格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受到了韩国等国家年轻人的喜爱。《诗经》中关于情感的诗篇也打动了许多读者。相关从业人员可以从中寻找灵感,出品符合当代人精神追求的电影、短片。其次,建立《诗经》相关品牌,形成独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链。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强盛,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如近年来大热的故宫文创品牌。不少消费者选择将这些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文创产品作为送给外国友人的礼物,成为了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方式之一。形成自有品牌后,还可进一步进行其他推广活动,如利用粉丝经济,与受到海外青少年追捧的名人或品牌合作,让古老的《诗经》与现代营销方式结合,焕发新的生机。

(三)将《诗经》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日本的文学作品、日常生活都与《诗经》进行了结合,这是《诗经》在日广泛传播的有利因素。我们可以以此为鉴,分析海外文化潮流,加强《诗经》与其他本土文化的融合,进一步促进《诗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诗经法国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莫奈《睡莲》[法国]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黄金时代》日本版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