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高僧传》联合式复音词研究
2019-01-28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37)
《续高僧传》,唐代高僧道宣所撰的一部重要佛教典籍文献,为补辑梁高僧慧皎所著《高僧传》而作,因成书于唐代,又被称为《唐高僧传》。全书共三十卷,记载了自梁代初期到唐贞观年间百余年僧人的传记。据陈垣(1962)统计,在增补本中,“正传凡四百八十五人,附见二百十九人”1。《续高僧传》中所用文言包含大量唐初的俗语词、新词新义与特殊佛教用语,反映了当时的佛教思想与社会生活,对近古汉语的研究大有帮助。
从动荡的南北朝发展至愈加稳定的隋唐盛世,政治上的变化和文化上的冲突、融合都对词汇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中西方文化、商贸、宗教思想的交流使外来词汇数量激增,社会的发展变迁也使以复音词为主的新生词大量产生。学界已有众多学者对南北朝至隋唐这段时期的文献古籍等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比如:顾若言、周阿根(2018)《唐代源序夫妇墓志录文校补》,周阿根(2018)《墨香阁藏北齐墓志录文校补》,顾若言、周阿根(2019)《〈游仙窟〉被动式探略》等。
现如今已有不少学者针对《续高僧传》中的语言现象等进行研究,如:帅志嵩(2002)《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僧传语言》,李明龙(2012)《<续高僧传>文化语词札记》,王显勇(2013)《<续高僧传>词语考释》,刘娜(2016)《<续高僧传>副词研究》等。复音词作为汉语词汇中的重要一类,在《续高僧传》里被广泛使用,但仅有少数学者的论文对书中的复音词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研究,如李明龙(2014)《<续高僧传>词汇研究》。本文意在对词汇中联合式复音词一类作具体分析,借《续高僧传》探究唐代初期联合式复音词的使用情况,并填补《续高僧传》复音词方面研究的空缺。论文语料依据郭绍林点校版《续高僧传》2,限于篇幅,每种情况采用2、3例用以说明问题。
据李明龙(2014)统计,《续高僧传》中“联合式复音词总共5499个,占整个词汇的36.87%,占合成词的42.92%,占整个复合式合成词的45.20%”3。联合式复音词中动词数量最多,名词和形容词占比次之,除此三大此类,还存在少量数词、副词、连词等。
一、语义构成分析
从语义构成方面分析,根据复音词中构词语素之间的关系情况,可以将联合式复音词初步分为三大类:同义式联合复音词、近义式联合复音词以及反义式联合复音词。
(一)同义联合词
同义式联合复音词指语素义位相同或相近的联合词,但实际上语素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数量较少,大多数同义联合词语素义位基本相同,依然存在义位范围、意义侧重方面上的差别。在《续高僧传》中,同义联合词以动词居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如:
1.帝又于寺中龙渊别殿造金铜像,举高丈八,躬申供养,每入顶礼,嘘唏哽噎,不能自胜。(卷一梁扬都庄严寺金陵沙门释宝唱传二梁武帝 梁简文 僧朗 僧绍)
2.大业季历,荐馁相寻,丘壑填骸,人民相食。(卷十四唐同州大兴国寺释道宗传五)
3.大业五年,天下清晏,逸与诸群小戏于水侧,或骑桥槛,手弄之云:“拗羊头,捩羊头。”众人倚看,笑其所作,及江都祸乱,咸契前言。(卷二十六唐安州沙门贾逸传二十九杨祐)
例1中,“哽”和“噎”同指咽喉堵塞,也同有哽咽之意。例2“人民”一词中,“人”和“民”都有平民、百姓之意。上述两词皆是义位完全相同的同义联合词。而另一例的复音词中语素意义则存在微妙的差别,例3“清晏”中,“清”和“晏”同有平静安宁意,但“清”所指范围更大,常有太平意。
(二)近义联合词
近义联合复音词中的语素语义不相同但互有关联,它们都包含有相同的义素,属于同一意义范畴。近义联合词中的语素组合往往能构成一个比语素意义简单相加更具概括性的新涵义。在《续高僧传》中,近义联合复音词以名词为主,形容词次之。如:
1.以魏兴和四年,因疾卒于平遥山寺,春秋六十有七。(卷六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释云峦传三)
2.于时业下昌言裕师将过世矣,道俗云合,同禀归戒,访传音之无从。(卷九隋相州演空寺释云裕传八)
3.然国家立寺,本欲安宁社稷,唯善行之。(卷二十七唐兖州法集寺释法冲传三十九)
例1中,“春”和“秋”指春秋两季,但在例句中“春秋”是年龄、年数之意。例2中,“道”指佛教或佛教徒,“俗”指与出家相对的尘世,“道俗”则指出家人同世俗人。例3中,“社”与“稷”原本指土神与谷神,但两者组成的“社稷”一词作国家的代称。
(三)反义联合词
两个义位相反或相对的语素构成的联合词即是反义联合词。《续高僧传》中,反义联合词是三类联合词中占比最小的一类,以名词为主,少见形容词和动词。如:
1.或逢群贤博论,未曾不预辩通塞,及至抗击前敌,知理将穷而必下,或遇机隙,便亦应蹑而默然。(卷六梁扬都灵根寺释慧超传十九)
2.安忍善恶,喜怒不形,洗秽奉禁,终始如一。(卷八齐邺东大觉寺释僧范传一)
3.大业末岁,犹未尘飞,而朗口唯唱贼,朝夕不息。(卷二十六隋鄂州沙门释法朗传二十二)
例1“通塞”一词里,“通”与“塞”意义相对,在例句中意指文章顺畅与艰涩处。例2中,“终”与“始”构成极性对立,在例句里意指自始至终。例3中,“朝”与“夕”的意义互补,在例句中“朝夕”意义更具概括性,形容从早到晚,时时刻刻。
二、词性构成分析
从词性构成方面分析,根据构词语素的词性组合规律,《续高僧传》中联合式复音词可分为六小类。前四类语素词性与所构词词性一致,后两类语素词性与所构词词性不一致。其中所构词词性为动词的复音词数量最多,以动词与动词组合构成动词的形式为主;所构词词性为名词的复音词组合方式最多,以名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形容词、动词与动词等组合方式为主。如:
(一)名词与名词组合为名词的结构
1.并德充宇宙,神冠幽明,象设焕乎丹青,智则光乎缁素。(续高僧传序)
2.逮于素王继辙,前修举其四科,班生著词,后进弘其九等,皆所谓化导之恒规,言行之权致者也。(续高僧传序)
3.时以其游涉世务,谓有俗志,为访家室,执固不回。(卷一梁扬都庄严寺金陵沙门释宝唱传二梁武帝 梁简文 僧朗僧绍)
例1中,“宇”与“宙”同为名词,《淮南子•齐俗》:“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与“宙”组合则为天地意,作名词解。例2中,“言”与“行”分别指言语和举止,在例句中,“言行”指言谈举止。例3中,“家”与“室”皆有家庭、家族意,组合为“家室”亦作家庭、家眷解。
(二)动词与动词组合为动词的结构
1.或建福禳災,或礼忏除障,或飨接神鬼,或祭祀龙王,部类区分,近将百卷。(卷一梁扬都庄严寺金陵沙门释宝唱传二 梁武帝 梁简文 僧朗 僧绍)
2.璨令寺僧执之,放于北山,飞鸟群迎,鸣唳而去。(卷十隋西京大禅定道场释灵璨传十二)
3.属炎灵标季,荐罗戎火,馁残相望,众侣波奔,显独守大殿,确乎卓尔,旦资蔬水,中后绝浆,贼每搜求,莫之能获。(卷二十一唐荆州四层寺释法显传七)
例1中,“祭”与“祀”分别指祭神与祀祖的行为,在例句中,组合成的“祭祀”仍作动词,有祀神供祖之意。例2中,“鸣”和“唳”同为动词,意为鸣叫,“鸣唳”亦作此意解。例3中,“搜”意为寻找,“求”意为追求,合为动词“搜求”。
(三)形容词与形容词组合为形容词的结构
1.太尉临川王宏接遇隆重。(卷一梁扬都正观寺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传一曼陀罗 木道贤 僧法 道命)
2.初,裕清贞洁己,正气云霄,器识坚明,抗迹尘表。(卷九隋相州演空寺释灵裕传八)
3.见其褴缕皴错,形容癯瘦,流泪盈脸,不能自胜。(卷二十五唐并州大兴国寺释云选传一)
例1中,“隆”与“重”同为形容词,合为“隆重”意为盛大的、庄严的。例2中,“清”与“贞”同为形容词,“清”意为纯洁,“贞”意为忠贞,“清贞”意为清白坚贞的。例3中,“癯”与“瘦”同为形容词,构成形容词“癯瘦”,形容人清瘦的样子。
(四)数词与数词组合为数词的结构
1.经夕忽有异花绕尸周帀,披地涌出,茎长一二尺许,上发鲜荣,似款冬色,而形相全异。(卷十四唐蒲州仁寿寺释道逊传三道谦)
2.世之三史,卷余四百,尚有师寻,岂喻释门三五帙也!(卷三十一唐京师法海寺释宝岩传十二)
例1中“一二”、例2中“三五”皆为单纯数词的组合,此类组合在《续高僧传》中较为少见。
(五)形容词与形容词组合为名词的结构
1.永徽之中,睦州妖女陈硕真邪术惑人,傍误良善,四方远僧,都会建业,州县搜讨,无一延之。(卷二十一唐润州牛头沙门释法融传十六)
2.此则圣贤天分,优劣自显。(卷二十四周新州愿果寺释僧勔传六)
3.周历讲会,亟经炎燠,神用通简,莫不精诣。(卷二十五唐终南山至相寺释弘智传六)
“良”和“善”都有善良的意思,所构词“良善”在例1中却为名词,指善良的人。例2中,“优”与“劣”意义相对,分别指优越与低下,“优劣”则作名词,指高下好坏。例3中,“炎”和“燠”都用以形容炎热的状态,“炎燠”在句中却作名词。
(六)动词与动词组合为名词的结构
1.未疾,礼佛常以百拜为限,后不能起居,犹于床上依时百过,俯仰虔敬,所忏所愿,与本不异。(卷五梁扬都宣武寺沙门释法宠传六智果 僧淑)
2.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卷十六齐邺下南天竺僧菩提达磨传五道育)
3.道人者行道人也,行必可履,言必可法,被服出家,动为法则,不贪不诤,不谗不匿,学问高远,志存玄默。(卷二十四周京师大中兴寺释道安传五慧俊慧影 宝贵)
例1中,“俯”和“仰”分别指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而“俯仰”在句中则表名词,意为举止。例2中,“得失”由两个动词构成,在句中意为名利的得到与失去。在例3中,“学”与“问”都是动词,意为学习和询问,“学问”则表示人的学识。
三、从词序构成分析
从词序方面分析,《续高僧传》中存在着一些改变了语素顺序,词义也基本相同的特殊复音词,即AB式与BA式共存的复音词。同时,也存在一些复音词在《续高僧传》中仅使用BA形式,现代汉语中采用AB形式。如:
(一)《续高僧传》中AB与BA形式共存
1.返还—还返
(1)至武德元年,以并部旧壤,怀信者多,化道赴缘,义难限约,乃返还兴国,道俗欣庆,奉礼交并。(卷十九唐并州大兴国寺释慧超传六)
(2)行达襄土,方趣海南,属寇贼交侵,中国背叛,途路梗涩,还返南阳。(卷二十唐京师弘法寺释静琳传四)
2.侍奉—奉侍
(1)慧达依承侍奉,俊悟当时,敷传法化,光嗣余景。(卷十一唐京师延兴寺释吉藏传十二慧远)
(2)恺等终夜静立,奉侍咨询,言久情谊,有时眠寐。(卷一陈南海郡西天竺沙门拘那罗陀传五高空 德贤 善吉)
3.尘俗—俗尘
(1)少厌尘俗,早游佛寺,崇奉戒约,诵习群经凡三十万言,日夜通准,以为常业。(卷二十二齐邺东大衍寺释云隐传四洪理 道乐)
(2)然以宿植德本,情厌俗尘,父母留恋,抑夺不许。(卷十三唐蒲州栖岩寺释道杰传十三)
(二)《续高僧传》中BA形式,现代汉语采用AB形式
4.亡坠—坠亡
值齐历亡坠,道教陵夷,婆罗静洁身心,外绝交故,拥室栖闲,养素资业。(卷一梁扬都正观寺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传一曼陀罗 木道贤 僧法 道命)
5.律格—格律
太和十九年,高祖擢为修律博士,有诏令刊定律格,永成通式。(卷一元魏南台洛下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传四常景 李廓 宝意 觉定 法场 智希 杨炫之 昙显 智贤 法希 藏称)
6.盖覆—覆盖
八日将下,五色云盖覆于塔上。(卷十隋西京海觉道场释法揔传十)
此类复音词变化词序后,大部分词的词义和词性是相同的,但也有一部分复音词改变词序后,词性发生变化、词义扩大或缩小。在例2中,与“奉侍”相比,“侍奉”的意义范围扩大,不仅有“奉养”之意,还有“服侍”、“虔诚致力于”等意。例3中,“俗尘”只能作名词用,“尘俗”可作形容词用,有“庸俗”意。例5中,“格律”与“律格”相比,词义更广,可指“法律条令”,也可指“曲谱”、“气韵”。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续高僧传》中联合式复音词详细的使用情况、构词特点与其展现出的时代特征:
其一,从语义构成的角度看,在《续高僧传》中,近义式联合复音词的数量最多,然而此类联合复音词语素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反映出了当时词汇量剧增、构词条件宽松的特征。从词性构成的角度看,《续高僧传》中出现了一部分语素词性同构成词词性不一致的复音词,而魏晋之前少有词性不一致的情况,这也体现出唐初构词条件渐宽,更具灵活性的特点。从语序构成的角度看,共有AB与BA两种形式的联合词大多语素义相近或相反,在经历近古汉语的长期发展后,大多数的AB式复音词仍被广泛使用,得以传承,而其BA形式则被人们弃用。
其二,《续高僧传》中联合式复音词被大量使用,说明联合式复音词已经成为当时极其重要的构词方式。《续高僧传》中随处可见“归依”等特殊佛教词,说明了隋唐时期中外佛教徒来往之密切,梵文佛经随外来高僧流入中土,“通晓梵、汉的隋唐高僧把中国佛经翻译事业推向了高峰,并在译经过程中创造了大量新词新语,给汉语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4。
注释:
1.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0页.
2.[唐]道宣撰、郭绍林点校.《续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版.
3.李明龙.《<续高僧传>词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版,第195页.
4.介永强.《隋唐高僧与语言文字学》.《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