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本质·困境·着力点

2019-01-27张志远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普世民主

张志远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公共理论教研室,云南 景洪 66610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交流步伐的加快,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比以往更多地涌入国内,给国民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冲击,带来了困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1]本文阐释了普世价值的来源及内涵,回顾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由来、实质及遭遇的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困境,提出党员干部理性看待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着力点,自觉抵制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侵蚀。

一、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由来及本质

(一)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由来

“普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基督教东、西两派为争夺在整个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而提出和使用的,就权利而言,主张生存权、自由权、幸福权和财产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转让。从广义来看,“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且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价值理念。从狭义来看,“普世价值”是指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如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从哲学和心理学角度看,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评判标准。各国历史文化、国情民情、政治制度等存在差异,价值的评判标准也存在差异,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及模式。

二战以后,以杜勒斯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敌视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提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从此,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成了美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正如亨廷顿所说,“一种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明里暗里对别国进行“普世价值”渗透,达到按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别国的目的。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一度被一些中小国家奉为圭臬,兴起了一股民主化浪潮,主要体现在国家制度的变革。进入21世纪,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被滥用,例如,“人权高于主权”,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却成为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冲突、分裂和内战,就是明证。

(二)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本质

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常常被用来否定别国现有制度、削弱别国的策略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工具。

1.削弱别国的策略。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国际政治学者汉斯·摩根索就明确指出,“所谓普世价值根本不存在,那只是强者美化自己、削弱别国的一种策略。美国应该不断地以自己发明的普世价值去蒙蔽别国,同时极力防止对方的蒙蔽。”[2]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常常被人为披上价值共识的外套,达到制造话语陷阱的目的,利用自由、民主、人权等概念,布设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迷魂阵”。若中小国家接受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则正中西方国家的下怀。反之,则会被西方国家扣上“不民主”“反自由”“反人权”等帽子,借此设置诸多障碍。通过华丽辞藻包装,迷惑他国落入西方预设的“陷阱”,达到削弱别国的目的。

2.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在国际政治中,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就是用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别国。凡是符合西方标准,就认为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认为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通过对中小国家进行“民主输出”“制度输出”,不管这些国家有无意愿,均按照西方意图进行所谓的“西式”民主化改造。若未达到目的,则不惜动用军事战争手段推翻原有的政权,强行移植西式民主。当前,国内一些人鼓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实质上是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争夺舆论阵地和话语权,搞乱党心民心,动摇党的执政思想基础,达到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根本制度的目的。

对我国而言,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不论以何种形式、何种面目呈现,都难以掩盖其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最后否定社会主义的邪恶本质。

二、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双重挑战

(一)理论的难题

1.历史终结论的破产。1988年,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断言历史将终结于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在此过程中,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功不可没。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一度被追捧,成为西方进行“民主输出”“制度输出”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有力地驳斥了历史终结于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论调,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随之破产。

2.中国道路预示着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破产。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生产力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改善。即使是最顽固的“西方中心论”者之一,弗朗西斯·福山也不得不承认中国道路的有效性。2015年,弗朗西斯·福山不得不承认中国模式的有效性及中国治理经验的世界性意义。他在其新作《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一书中指出,中国模式体现出强大治理能力以及政府超脱利益集团的高度自主性,为当前众多处于国家衰败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甚至为美国改革治理体系并提高治理绩效提供了某种有益的借鉴。彼得·巴恩斯在《资本主义3.0》中既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开出了升级版药方,也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中国的某些优势。这正揭示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破产。

(二) 现实的挑战

1.“西式民主”造成后发展国家政局动乱。西方在“普世价值”的旗号下进行“西式民主”输出,不但没有解决后发展国家的发展问题,反而扰乱了其发展和稳定,各国民众深受其害。北非的埃及、利比亚,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先后出现颜色革命与“阿拉伯之春”。它不但没有带来“民主的曙光”,反而产生了始料未及的灾难:恐怖主义和“伊斯兰国”的崛起。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多地爆发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都可以归因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种下的恶果。事实上,每个国家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都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力。西方以所谓的“普世价值”为旗号,大搞“民主输出”“制度输出”干涉他国内政,西亚、北非、中东等地区的动乱已证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旗号下的“民主输出”“制度输出”行不通。

2.排他性突出,导致党派恶性竞争。世界文明发展史证明,没有所谓的“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恰恰证明了西方文明的“排他性”,更谈不上求同存异、合作共赢。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下的民主,极端表现为一人一票的“唯票论”、缺乏共赢共享的党派恶性竞争、缺乏宏伟蓝图的对立式轮流执政等,暴露了其丑恶的本质。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先后出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英国脱欧、意大利宪政危机等,充分暴露了排他性、党派恶性竞争的制度困境。

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下的西式民主,不仅遭遇外部的质疑,而且也遭遇内部的质疑,在西方国家内部,这种质疑不仅来自华尔街精英,也来自普通民众;既来自左派,也来自右派。可见,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不仅遭遇理论挑战,而且遭遇现实的挑战,日渐苍白无力。

三、理性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着力点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迁,社会结构日趋呈现阶层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特别是思想观念领域的价值多元化。在一些社会群体的思想认知上,甚至还出现利用所谓的“普世价值”西化、弱化、丑化中国领导人、丑化时代英雄和诋毁中国政治制度的言行。我们要积极应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挑战,坚决抵制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

(一)清醒认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危害

1.扰乱党心民心,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西方“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涌入,给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思想意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些思潮通过舆论、话语体系等推行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似是而非,以假乱真,断章取义、曲解本质等是主要病灶,不仅“西化”“丑化”“弱化”党的领导地位,而且扰乱党心民心,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达到削弱别国、巩固维护自身霸权的目的。凌胜银、胡志彬和陈茂霞指出,国内一些人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某些字面上的重合,宣称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企图用西方“普世价值”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2.妄图改旗易帜、西化中国,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一些人企图用“普世价值”解释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存在问题,实际上是在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下,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极力否定中国发展,争夺舆论阵地,争夺话语权,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根本制度。[4]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鼓吹者,企图混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就是妄想通过“偷梁换柱”,抽空我们的精神支柱,销蚀我们的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邪路,最终达到改旗易帜、西化中国、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目的。[5]

实践证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遭遇的理论与现实双重挑战。西亚、中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前车之鉴,教训极其惨痛,党员干部必须头脑清醒,深刻认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对意识形态和思想领域的危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切实增强“四个自信”

中国不仅没有重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覆辙,而且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中“一枝独秀”,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应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走出西方理论与框架藩篱的束缚。西方理论与框架藩篱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西方价值体系认为对的就是对的,认为错误的就是错误的,完全脱离国情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费孝通指出,“我们相信中华文化中还有许多特有的东西,可以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甚至可以解决很难的难题,这是可以相信的,不然哪里会有曾延绵5000年的巨大活力。”[6]费孝通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自觉,主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辩证地看待不同文化,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实现不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发展。郑杭生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理论自觉与中国学术话语权的问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及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同时,西方国家先后出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英国脱欧、意大利宪政危机等事件,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及西式民主日趋遭受到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困境,加之一些海归学者通过对我国和西方国家现状的理性分析,国内学者逐步认清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本质,慢慢走出了西方理论与框架的藩篱。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理论精髓、理论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鼓吹者)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7]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发展道路时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西方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并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2009年,丹比萨·莫约写了一本畅销全球的著作《援助的死亡》。丹比萨·莫约出身非洲赞比亚而长期在西方求学,她尖锐地批评了西方对非洲的发展政策,相信中非务实合作将为非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她在书中称“中国是我们的朋友”。随后,她还写了《西方迷失之路——西方的经济模式是错误的》的著作,全面质疑西方发展模式的正确性和普适性,认为中国模式能为世界发展提供一种正确选择。

3.深化文化交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之间交往重在交心,文化交流是交心的重要方式。第一,要请进来。文化交流可以缩减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心灵距离。积极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对话,可以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不同文化下各国人民的友谊。云南毗邻中南半岛,澜沧江·湄公河将中国(云南)、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连接在一起,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是实施文化请进来的重要形式,内容涵盖文艺晚会、国际摄影展、彩陶汇、商品交易会、服装秀、绘画写生等,加深了地缘国家人民的了解和感情。第二,要走出去。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联系变得日趋紧密,不仅加强了政治经贸往来,而且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交流应运用市场化方式运作,以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以版权输出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结合国际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扎根当地文化市场,在获取出口收益的同时,扩大文化传播,提升国家影响力。

(三)着力提升对西方理论的鉴别分析能力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认清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本质,才能提升对西方理论的鉴别分析能力。

1.着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第一,致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铸牢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立场坚定。第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阅读及研究,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等的科学系统研究,加大对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现实维度与实现路径等阐释和价值体系建构。第三,加快推进全球话语体系的建设。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是话语权的基础。既不能被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思潮迷惑,也不能被西方的话语体系牵着鼻子走。要通过多种渠道、多场合,主动宣传中国方案、中国主张和中国故事等,提升全球话语权。

2.认清西方中心论的本质。“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是世界的中心,西方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优于和高于非西方文化,人类的历史围绕西方文化展开;西方文化特征、价值或理想带有某种普遍性,因而代表非西方未来发展方向,西方的道路是世界的普遍道路。[8]西方中心论的危害性:用西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式,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是缺乏信心、崇洋媚外、顶礼膜拜。国内一些西方所谓“普世价值”鼓吹者,就是西方中心论的忠实信徒,其思维逻辑是“西方有,我们没有,所以向西方学习。”“我们有,西方没有,所以要革除。”因此,只有认清西方中心论的本质,才能不被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华丽外衣所蒙骗,更不作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应声虫。

3.警惕西方话语体系的陷阱。长期以来,中国部分学者言必称希腊,将西方理论奉为圭臬,崇洋媚外。近年来,西方出现的各种“陷阱”理论成为中国的流行语言,从“中等收入陷阱”到“低生育率陷阱”,从“卢梭陷阱”到“塔西佗陷阱”,从“修昔底德陷阱”到“金德尔伯格陷阱”,陷阱说多是哈佛教授炮制出来的,中国的“哈迷们”再去呼应,媒体接着跟风,炒作这些理论,无形中提升了西方的话语权,帮了西方学者的大忙。[9]

鉴于此,一是我们不能滥用、套用这些所谓的“陷阱”理论,更不能对号入座,落入西方学者为我们设定的理论陷阱和话语陷阱之中,要警惕“陷阱”理论包装背后的政策陷阱。二是继续加大打击“丑化”“西化”“弱化”党的领导的言行及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谣言等。三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看待西方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不迷信不盲从,着力提升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0]可以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展开,国家层面: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1]社会层面: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政策与法规的保障,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法规同频共振,转化为人们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感召力。个人层面:以家庭为基础,筑牢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行为规范。

2.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第一,增强政治意识。加强党的理论的学习和增强党性修养,牢记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第二,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区域与全局的关系,从宏观视野认识大局,从长远谋划大局,坚决维护和服务大局;第三,铸牢核心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第四,树立看齐意识。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看齐。

3.强化“五个认同”。“五个认同”是应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挑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

第一,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掌握伟大祖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主权独立、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民族富强的发展历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强化对伟大祖国认同。

第二,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经过长期以来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格局,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各民族形成“三个离不开”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要引导各族人民客观看待国情和发展阶段,树立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强化对中华民族认同。

第三,中华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包括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态,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以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通过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产阶级政党,人民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党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愿景,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组织和实践,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要从本质、道路、制度、理论等方面,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总之,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只是弱化别国的策略而已,对我国不利影响主要是先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达到否定社会主义的目的。实践证明,不论是主动或是被动接受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最终的结局大多都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在西亚、北非、中东等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如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指出:“如果无视自己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对自己的国家没有起码的信任和情感,而将西方的政治制度无知地顶礼膜拜,成天就想着如何将中国现在的政治体制推倒,建立符合西方的政治体制,到头来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2]因此,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四个自信”,深化“五个认同”,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才能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普世民主
思想“陷阱”与消解之道——论“普世价值”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挑战冲击及策略应对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以书之名:《岛上书店》叙事中的虚构与真实
“普世价值”正在失去秀场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