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属性和特质

2019-01-27中央编办理论学习中心组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9期
关键词:权威性机构编制党和国家

● 中央编办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机构编制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教科书”。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我们深刻领悟到机构编制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到机构编制工作事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事关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人民性、战略性和权威性。

一、深刻认识机构编制工作的政治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机构属于上层建筑,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涉及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顶层设计,涉及执政资源的调整分配,决定了政治性是第一位的属性,我们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政治性展开,自始至终贯穿了政治性这一鲜明特征。

政治性体现在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为完成党的中心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机构编制工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就已经存在。从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到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政府的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等工作,都是围绕争取军事斗争胜利进行的,包括著名的精兵简政运动。建国后,国家成立专门负责机构编制工作的机构,主要负责党和国家各类机构的职能管理、机构管理和人员编制管理。之后的几十年里,机构编制工作都紧紧服从服务于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从实现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再到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每次机构改革,都从组织体系和机构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政治性体现在始终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的实施、领导方式的改善、领导体制的健全,离不开党和国家机构坚决有效的组织执行力。这些年来,我们设置机构、配置职能、使用编制,都是以是否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刀阔斧对纪检监察、深化改革、宣传管理、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等领域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完善,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特别是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加强。

二、深刻认识机构编制工作的人民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机构编制工作来说,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刻阐明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初心在机构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明确了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价值取向。

人民性体现在建立和完善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机构绝不是封建地主或资本家用来统治压迫人民的官僚机关,而是为人民服务,并用来保卫人民自己的工具”。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国家机构的根本性质所在,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机构先进性、优越性的根本体现。这次机构改革,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教育文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等民生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使党政军群机构运行更好地符合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提高了为民尽责的能力水平,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效率效能,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向。

人民性体现在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背后都同管理体制机制相关,需要在机构设置、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方面下功夫”。机构编制工作虽然不直接面向社会和群众,但涉及基层政权建设、重大民生民心工程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这些年,顺应群众对改革的期待和关切,我们加大重点领域体制机制问题研究和改革力度,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府职能转变、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既破解了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堵点,做到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又推动了服务管理和资源下沉基层,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

三、深刻认识机构编制工作的战略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里谋划推进的,是我们打的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机构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局部改革与整体改革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战略性。

要自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战略作用。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就需要持续健全完善党和国家职能体系,通过机构职责的调整优化,引领带动治理能力提升,实现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

要主动在深化各领域改革中发挥战略作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突破,需要从机构编制工作角度研究提出调整完善的办法,从源头上加以理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在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机构编制工作为撬动各领域改革发挥了重要杠杆作用,构成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渐次展开、有序推进,1981年至2013年间,党中央部门集中进行了4次改革,国务院机构集中进行了7次改革,内涵十分丰富,范围十分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既推动职能和机构的调整,又推动制度机制和运行方式的创新,推动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深化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四、深刻认识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管机构编制的重大原则,明确提出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审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时,都强调编制就是法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权威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在机构编制工作方面的新要求,彰显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

从党对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领导中认识权威性。机构编制归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机构编制权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力,权威性不言而喻。《条例》明确规定,涉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大体制机制和职责调整,必须由党中央动议启动、组织论证、审议批准、统一部署,中央编委按照党中央要求组织实施。

从机构编制管理的刚性约束中认识权威性。《条例》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内容,是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法”,是全方位系统规范党领导机构编制工作的专门法规。《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机构编制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极大增强。《条例》规定了一系列机构编制管理的刚性要求,明确机构编制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的基础性作用,禁止条条干预,坚决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

从“三定”规定的严格执行中认识权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定’规定是党内法规,对明确部门职能定位、规范部门权力运行、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具有重要意义”。强调“部门履行职责要以‘三定’为依据,不能越位、缺位、错位,不能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配干部”,“出现违反‘三定’规定的情况,必须严肃查处、及时纠正”。这些都是机构编制工作权威性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权威性机构编制党和国家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民主的悖论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国防科技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