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2019-04-27成青青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服务业江苏制造业

成青青

(中共海门市委党校,江苏海门 226100)

2019年9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的趋势,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必须着力解决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这个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问题。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6.48万亿元,同比增长6.2%。 2012年至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24.49万亿元增长到46.96万亿元,年均增长7.9%,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江苏既是制造业大省,又是服务业大省,在全国占据较为突出的优势地位。2018年,江苏实现GDP总量9.2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0.28%。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8%。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1.0%,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江苏已积蓄雄厚实力和强劲动能。站在新的起点,准确把握江苏的新方位、新坐标,成为江苏在更趋激烈的区域竞合中制胜未来的战略依托。

一、文献综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更是国际竞争的主战场。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与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这样的划分是以工业化为背景提出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也是推动全球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1]。进入21世纪以来,以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不断驱动着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种融合互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方面服务业向制造业深入渗透,不断丰富为制造业服务的内容,另一方面制造业不断向服务经济转型,实现制造价值增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分析2019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从制造业与服务业分类的起源分析,盘和林认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分类源于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于1935年创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之后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对整体进行了完善,明确了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三个阶段,而制造业和服务业则分属第二与第三产业[2]。

从制造业与服务融合的本质和趋势上来看,刘远举认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融合,本质上,是供给侧在数据、商业模式的帮助下,对产业链的重新优化升级[3]。盘和林表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现代信息技术即互联网技术为全球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相关产业正在重新进行国际性重组与分配,为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新路径[4]。

李金华认为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应是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先进、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生产过程系统化、集成化、信息化的制造产业[5]。王惠珍表示,作为“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伴随产业分工细化和新技术加速应用,从制造业内部分离出来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也是工业化后期阶段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体而言,包含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专业金融服务、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6]。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面临“高端封锁”与“低端锁定”双重夹击。胡敏翔从产业发展层面分析认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突破困局的重要举措。加强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协同效应,突破产业间的条块分割,进一步减少产业间进入壁垒,放大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从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7]。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李北伟、何常青认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研发、咨询、金融服务、物流等处于制造业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做大做强,实现制造业中间投入成本有效降低、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大幅增加,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地位[8]。

研究表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对先进制造业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两者深度融合,对于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组合效应,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位置,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理论考察

(一)基本内涵和特征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它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在不同的环境下先进制造业的定义被不断扩展,也在不同的背景下对先进制造业赋予不同的外延和内涵。先进制造业是指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产业,广泛采用先进制造设备、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先进制造业不断吸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技术综合应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具有产业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制度的先进性和发展模式的先进性等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是适应现代化需求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建立在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服务方式和新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业,包括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知识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等,它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和高增值服务含量的特征。

(二)两者间相互关系

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与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两者间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相互促进性越来越强,相互协调性越来越紧密。事实表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跟进配套,同理,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作支撑。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通过中间性服务投入和价值链的互补等方式,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处于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建立起相互间的联系。

随着制造业生产分工和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制造业开始将原由自己承担的生产性服务部门分离出去,形成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在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过程中,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大量的研发设计、品牌推广、运营维护等价值链前后端环节的投入,这不仅促使服务质量的改善,而且促使服务种类的多元化,形成新业态、新模式,这些行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构成。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演进。

现代服务业向制造业渗透,不断丰富为制造业服务的内容,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不仅促进先进制造业实现分工体系的专业化,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而且降低了先进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现代服务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拉动对先进制造业产品的需求,有助于整个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因此,制造业在不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服务业也在朝着高端、全面、精细的方向发展,使得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的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

(三)“两业”融合的深层原因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一是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能力不断增加,最终趋向于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比例结构,促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之间的互补性、替代性不断提高,靠着产品差异性战略保证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困难。两者融合,有助于缩短制造业的价值链,强化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三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价值增值仅发生在销售环节,两者的融合,将为制造业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助力向更高的增值制造服务发展;四是制造业有资本优势,服务业有人才优势,两者融合,有助于产生化学反应,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五是随着消费升级,市场不仅对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消费服务也有了新的要求。

(四)“两业”融合的现实困境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而是要实现聚合效应,这将面临多重挑战。一是我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还处于低效均衡状态。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力”不够,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不够,形成了制约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短板[9]。一项实证研究表明,中国22个制造业行业中,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的行业达12个,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居高端的行业只有3个[10]。二是受思想观念、认识水平、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制造业服务化进展缓慢。跟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占比仍然偏低。2018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19%、40.65%和52.16%;而美国为0.8%、18.6%和80.6%。在三大产业中,美国在第三产业上的总量具有绝对领先优势,是我国2.33倍。三是制造业追求大而全,具有生产性质的现代服务业如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大多数趋于内部化。四是受困全球产业分工,缺乏充足的现代服务供给和需求。我国制造业中间投入中,具有生产性质的现代服务业长期徘徊在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五是新技术的创新原动力不足,一些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特别随着国际竞争加剧和我国要素成本上升,我国产业出现“对外转移”现象,一个龙头企业转移出去,往往有一批配套企业一并转移出去,这对“两业”融合带来阻碍。

三、江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基础和现状

江苏经济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江苏经济的优势已不再体现在速度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创新力和竞争力上。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两业”融合奠定基础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否有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至关重要。

1.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较。由表1可知,2018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2:40.7:52.2。江苏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比较,一产占比低于全国2.7个百分点,二产占比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三产占比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分析表明,江苏一产占比基本定型,唯有三产占比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这一现实也真实反映了江苏工业在全国的基础作用和地位。同时,据资料介绍,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基于这一实际,判断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既不能简单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更不能简单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根据世界各个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析,我国一产比例略高于理论预期值,二、三次产业比例略低于理论预期值,但偏离程度处于合理区间[11]。

表1 2018年江苏三次产业总量与结构比较(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2018年相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2.与国内其他省份三次产业结构比较。根据表1分析,江苏在2018年全国GDP总量排名前四的省份中,第二产业总量和占比均高于广东、山东和浙江,表明江苏制造业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江苏的第三产业总量低于广东10.51%,却高于山东19.76%、浙江34.91%,其占比低于广东、浙江,高于山东,表明江苏服务业在全国同样具有较高水平。

3.与自身历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较。从表2分析来看,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并不断得到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4年的5.6∶47.7∶46.7调整到2018年的4.5:44.5:51。数据显示,2015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为38152亿元,首次占GDP的“半壁江山”,自此以后,江苏“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表2 2014年~2018年江苏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变化(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为“两业”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1.工业运行质效较高。江苏以制造业为主,占工业比重已超过94%,这表明制造业对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图1分析,2018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675家,占全国12.07%;主营业务收入128085.6亿元,占全国12.53%;利润总额8491.9亿元,占全国12.80%。在全国“四强重镇”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共占到全国45.5%。江苏45675家,少于广东1781家,位列全国第二。主营收入江苏低于广东5.55%,也位列全国第二,但江苏利润最高,达到8491.9亿元,而广东则8309.7亿元。特别从利润率来看,江苏达到6.6%,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而且高于广东、浙江、山东,表明江苏工业运行质态要好于其他省份。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发布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整理图1 2018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比较

2.先进制造业贡献率提升。表3显示,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基本与全国保持一致。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来看,江苏与全国比较接近,与广东、山东也在同一水平线上,相比较浙江在这方面比较突出。据资料介绍,江苏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1.1%和8.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个和2.9个百分点;对规模及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3.4%和74.2%。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产值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2.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3%。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3D打印设备、智能电视、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39.9%、107.1%、51.4%、36.4%和26.2%。

表3 2018年江苏相关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全面发力。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2018年6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遴选出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纺织服装、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等1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着力增强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据介绍,13个产业集群规模总量达4.9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

4.江苏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布局。2015年底,江苏省经信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一批)试点的通知》,明确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获得创新中心试点资质的单位将获得政府每年给予的相关资助。2018年5月,江苏省经信委又发布了《关于第二批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关工作的通知》,对达到要求的创新中心批复试点,给予政策支持。截至2018年11月,全省共培育了江苏省微纳制造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创新中心等27家,其中试点7家。

(三)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新引擎作用不断释放

近年来,江苏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致力于不断推动服务业产业比重和质量效益的双重提升,加快产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努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1.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攀升。2018年江苏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同比增长7.9%,占GDP的比重为51%,超过第二产业6.5个百分点,并且呈逐年攀升态势。同时,江苏服务业多个关键指标上升到新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十三五”以来,江苏服务业始终“领跑”总体经济增长,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8.6%,比GDP年均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

2.新兴服务业增速加快。2018年,江苏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技术含量高、业态领域新的服务行业均呈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高于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左右。新兴服务业增速加快,动力引擎作用更加凸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60%。

3.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规模来看,2018年,在纳入统计的31个行业大类和4个中类中,江苏营业收入前十大行业均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包括商务服务业、道路运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在内的5个行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其中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居首位,达2500多亿元,同比增长7.9%。

4.服务业动力引擎作用更加凸显。“十三五”以来,江苏服务业在经济贡献、就业贡献和税收贡献三个方面持续走强。2017年,全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到56%,提前达到“十三五”服务业规划目标。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员的主阵地,2018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值达到40.3%。服务业税收已占全省总税收的49.5%。2018年,江苏服务业税收实现6788亿元,同比增长17.4%。

同时,江苏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做优做强,继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南京作为江苏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区域,不断发挥综合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徐州切实抓好列入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重要机遇,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先行先试,江苏正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全省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新引擎作用不断释放。

(四)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

江苏不断强化自身科技资源丰富的基础优势,加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人才投入、研发投入和载体平台建设,新动能不断增强。

1.江苏科技人才优势突出。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对“人才当量密度”和“基础科学研究”依赖程度较高。实证研究,人力资本不仅对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有影响,而且会影响资本的积累。江苏在“双创”引才计划的带动下,全省各地出现了竞相引才的生动局面。由表4可以看出,2017年江苏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到75.42万人,全国排名第二,占到全国的12.14%,而且具有较好的人才结构优势。目前,江苏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8人。

2.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R&D经费投入强度是反映创新程度的核心指标。从表4可以看出,2018年江苏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国0.46个百分点,低于广东0.01个百分点,高于浙江0.12个百分点。资料显示,2018年R&D经费投入强度北京位列全国第一,上海第二,广东第三,江苏第四。同时,江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至1.3%。

表4 2017、2018年江苏省主要创新指标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201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相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

3.集聚创新资源载体扎实。截至2018年底,江苏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60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1个,科技服务平台27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04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26个,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117家。2018年,江苏共有50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从表5分析,2018年,江苏专利授权总量占到全国的12.55%,虽低于广东,但高于浙江0.9个百分点。2017年,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江苏占到全国的11.59%,虽低于广东,但高于浙江5.1个百分点。所有这些,都为江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供了平台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江苏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存在的短板

江苏工业基础虽然雄厚,制造业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但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方面,还存在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向制造业拓展延伸不快、制造服务平台打造不足等短板。

1.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趋缓。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6.2%,江苏为5.1%,广东为6.3%,浙江为7.3%,山东为5.2%。江苏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广东1.2个百分点,浙江2.2个百分点、山东0.1个百分点。说明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开始放缓,对 “两业”融合带来影响。

2.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基数较大。从表5来看,2018年,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四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达到了27720家,占全国比重48.39%。其中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为6612家,亏损比例达到14.48%,虽然低于全国15.14%的比例,但占到全国比重的11.54%,排名全国第三;从亏损额来看,2018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达到715.6亿元,仅低于广东,排名全国第二,占到全国的9.01%。因此,发展新动能,减少亏损企业,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表5 2018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情况比较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发布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2019年2月《2018年江苏工业运行情况及2019年预测》整理图2 2018年江苏各设区市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比较(%)

3.江苏创新能力水平还有待加强。特别在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层次相对较低,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创新型跨国企业等。放到全球坐标系中衡量,江苏差距不小。无论是全球创新企业100强、科技企业100强、研发投入100强、25大科技公司,还是全球企业500强和企业价值品牌100强中的科技企业,江苏无缘1席[12]。

4.与广东有不断拉大差距的趋势。不管是研发投入强度,还是国内专利成果等,江苏与广东差距较大。以专利成果为例,其中专利有效数,2017年江苏比广东少35万多件,可以发现,江苏专利成果具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2018年,广东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198.45亿元,增长8.6%,占到第三产业的62.93%,显然江苏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广东的经验对江苏如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5.区域间工业经济发展不均衡扩大。2018年,江苏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全省工业增加值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并保持在中速增长区间,但各区域之间工业经济增速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从图2可知,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南京、无锡等10个市保持了同比增长,有镇江、连云港、徐州3个市增速出现负增长。增速最高的是无锡,达到9.0%;负增长最高的是徐州,达到9.9%。区域间工业经济增速不均衡,对全省“两业”融合的效应带来不利影响。

四、基于江苏实践的方向性启示和对策建议

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的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全球产成品贸易中约1/3的价值增值来源于服务业。加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其主要体现: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和服务外包化。各省市要在充分论证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条件、比较优势、互融效应等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13]。

(一)加快融合互动,彰显产业升级主导力

经济活动的核心是服务生产,制造与服务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在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中,江苏有8个行业收入排名位居全国第一、6个行业位居第二、6个行业位居第三、四位[14]。制造业要由大变强,必须彰显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通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技术、装备和工艺创新为重点,以产业一体化、协同式发展为目标,加快进行存量优化和增量布局。一要不断向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方向发展。构建起服务型制造体系,从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服务业要向制造业深入渗透,诸如创意、研发、金融等服务部门要以制造业为主要市场,为制造业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同时,制造业要不断向服务业转型,引导制造企业依靠服务实现制造价值增值。事实表明,在产业链、价值链中,制造加工环节收益占比越来越低,而研发、设计、物流等服务占比越来越高。二要促使“制造外包”与“服务外包”为企业增值。服务外包是企业将内部分工转变为社会分工的结果, 专业化分工是生产性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15]。制造外包通过新的生产要素投入、市场创新延长全球价值链,而服务外包通过服务增值、商业创新获取价值链治理能力。要有全球视野,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服务业外包基地,既服务好本国企业,又承接好国际外包服务。三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区域壁垒,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让优质的生产要素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流动。世界银行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四要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成果转化。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信息的开放共享。构建公开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质量论证、技术交易等专业化服务。构建国际化的技术、标准、服务平台,有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加强业务关联,增强产业集群带动力

研究表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最具产业集群的鲜明特征。产业集群通过核心环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然后通过扩散与延伸进入附加值更高的环节。2018年6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公布全省将加快培育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等1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此推动江苏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型。

提高服务型制造水平,要加强业务关联,增强产业集群带动力。一要制定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促进计划,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石墨烯、纳米技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16]。提高产业间和产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形成。二要增加服务要素在制造业上的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聚焦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服务等,实现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据相关资料介绍,美国作为信息技术产业制造服务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占制造企业的比重达58%,通用电气的“技术+管理+服务”模式所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到公司总产值的2/3以上。三要增强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匹配度。要依据制造业发展水平匹配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层次。如技术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先进制造业,就需要在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等方面提供匹配的服务。四要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构建金融、信息、物流等相关服务业体系,形成产业共融、市场共享、资源共用的互动发展格局。

(三)突出链条延伸,优化产业链条整合力

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如果放在“微笑曲线”中来看,大多数处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位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企业的利润率也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部。而处在“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销售两个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我国企业则显得相对薄弱。

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等既是现代产业组织发展形态,也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等链条的延伸,不断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市场竞争力。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大部分利润集中在研发、品牌和销售环节,这些环节进入壁垒高,可获得的利润也高。一要由制造环节向前延伸,加强原创设计、技术研发等环节,提高产品和产业的技术含量。研究表明,75%以上的产品制造成本和大多数产品生命周期特征都在设计阶段确定。二要由制造环节向后延伸,加强检测、营销、服务等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制造产品与消费市场的结合,实现制造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商品价值。三要实行制造环向关联,形成与其他产业相互作用的效应,打造基于制造环节优势的全产业链条,带动整个产业的提档升级。四要以主导产业为牵引,促进集成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合,加大力度打造领军企业,培育一批能主导产业价值链的“链主型”企业。

(四)注重技术渗透,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控制力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等新技术的加速应用,江苏制造业正在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先导,已成为江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突出特征。资料显示,2018年,江苏13个设区市共评出分属26个行业的智能车间728家,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行业表现突出。

事实表明,20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必须要注重技术渗透,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控制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要将新技术渗透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提升每个环节的科技水平与竞争力。二要拓展“智能+”,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创新和技术优势。实现“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拓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17]。要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加快创建智能车间、积极实施智能工厂、切实打造智能产业园等,加速企业“智变”。逐渐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水平。三要提高系统集成服务、产品在线服务、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信息增值服务、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水平,将集成消费、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的工业大数据应用逐步进行产业化推广。四要加快创新发展工业云服务等智能服务,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或主导行业标准制定,掌控技术话语权。通过技术渗透,促进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集群的形成,带领江苏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猜你喜欢

服务业江苏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江苏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