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儒家经典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意义

2019-01-27韩东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儒家管理者

韩东子

(河南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鲁山467337)

1 引言

我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思想一直居于中国传统理政的主体,有着深刻影响。近代的国家饱受战乱,经济发展跌入深渊。如今奋起直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也不断的发展壮大。然而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此时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当今世界文化处于多元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和理论思维模式已被打破,那么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作为儒家思想中的经典是否还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还有其生存价值?现代企业管理者需不需要儒家精神,是否可以借鉴?本文对此展开了探讨。

我国企业家们不断探索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不断结合寻找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拿来主义可以用,也可以借鉴,但终究是别人的,根基于西方人文思维模式的。我国经济总量是要变大变得更强,离不开企业的长远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传统儒家文化有效结合,造就企业源源不断的动力,成就企业的辉煌。让现代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

2 规划引领企业未来的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礼记·中庸》,是儒家经典语录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事前先定计划,一切按照计划来,就能成功。不制定计划,盲目做事,一定会有所偏废。这是企业的一种经营哲学,是企业管理智慧的体现。企业管理意味着展望未来,对未来发展成果的现阶段打算,而预见是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素,预见的目的就是制定行动计划。所以在管理的五大职能中,计划是所有职能的基础,是处理事物的标杆。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而儒家的这句经典充分体现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管理人员在处理企业的经营状况时,要对整体有充分的了解,要有积极参与并且对企业每天、每月、每年乃至数年等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企业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要对自己的部门进行总结和预测,对制定的相应的规划,根据实践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计划,做到有的放矢[1]。一切事物都在计划内发展,做任何事顺理成章,事半功倍。

3 企业管理者做到知行合一

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为学之道,是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件大道理。企业何尝不是呢?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只有好学才能上进,只有好学才有本领。儒家经典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所有的管理都是基于所学、所问、所思过的。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的办法,然后进行判断和决策,最后做这件事情。这是一个过程,一个管理者应该有的处事方法。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身为管理者就应该具备这样的修养,现代的管理者不仅要求会什么做什么,具备专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社会的复杂变迁,思想的不断变化,管理者也要随机而变。正如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所以管理者要广泛地学习,身体力行,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不被淘汰。

4 诚信带动企业发展

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下,诚信更是这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早在两千多年孔子就教导弟子们,人无信而不立。“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

诚信是作为管理者必备的优良品格。管理者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文化。管理者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他所在的是一个讲诚信的企业。讲诚信的企业,在现代化市场营销模式下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企业,人们会忽视它的存在,不愿意与它合作。言必信,行必果。所以人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企业管理者不可放弃。在现代社会,管理者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字名片。

5 坚定不移的执着

敬业精神是每一个管理者的必须拥有的素质,人与人能力上的差别,有时就在于99 步与1 步之间,有毅力走完最后一步的人往往是成功者。成功取决于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相信很多管理者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关键的时刻还有自己一如既往的执着。乐观进取、百折不挠是管理者必由之路。一个有作为的人,一生做人处世,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要坚持到底,不可以见异思迁。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儒家先贤早就告诉人们人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企业管理的道路上,无数的问题、无数的麻烦接踵而来。只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俘获金石。“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企业家在管理的道路上,以持之以恒的心态面对事物,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功。

6 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本质是管人。“民可近,不可下”,企业的员工需要亲近,不能怠慢。涉及企业的发展,不管企业发展到如何地步,制度如何严谨,归根结底需要人去做。儒家经典不仅在治国理念中体现出来,更是传承于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当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直接点出员工心齐则企业长久稳定,反之,则亡。这是几千年来传下来的历史真理。管理者也应认识到这一点,敬畏大众、敬畏员工们赋予的权力。企业全体员工心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企业通过“仁政”管理,使领导对员工们有仁爱之心,爱护、尊重、帮助下级,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实行儒家的“仁政”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团结、互助、友爱、共同拼搏。

在企业经营中,管理者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管人。儒家是以人本主义为管理哲学,符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儒商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范蠡。春秋时期就提出以儒家思想为行为处事原则,强调经济人才的作用,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在古代儒家管理者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把“得人心”作为发挥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前提[2],因而千方百计地照顾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使职工心甘情愿在为企业出力,相辅相成,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儒家经典对现代管理还有许多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影响着许多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很好地告诉了企业管理者要有远大的理想。井底之蛙永远不知道天有多大。现代企业管理者往往设立目标,却是毫无规划、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的去实现它,而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失败的。管理者没有明确目标,就等于人没有了灵魂。现代企业管理者需要从儒家经典汲取力量,提高自己,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儒家经典是儒家精神的精华所在,千古流芳至今具有深刻意义。现代企业的管理不再是专一的制度方法,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人们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同时,可以仔细阅读前人留下的经典著作,品味其内在深刻道理。企业管理者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情况,领悟儒家文化精髓,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当中,营造奋进向上的企业环境,创造企业活力的源泉。总之,儒家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企业管理者深入研究思考,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促进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儒家管理者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企业管理者纵论品牌建设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