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运行程序的思考
2019-01-27■颜晨
■颜 晨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引 言
对于质量成本是指在提高、保证产品质量方面而消耗的人力、财力等成本。在开展产品制作时,需要通过相应的质量活动保证产品质量,此种活动和劳务与产品有着密切关联,其属于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成本和质量成本之间也属于整体关系,在生产经营中,质量成本有着重要作用,而质量成本管理则属于对质量成本开展的管理活动,借助对内部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并对质量活动进行成本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以及考核等活动,同时构建报告制度,为投资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相关质量成本数据,对自身质量成本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自身质量成本管理效率[1]。
1 管理职责划分
对于工业企业,质量保证工作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细节均有着一定影响,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备料、加工、制作完成的生产活结以及保管环节、销售环节等各道工序[2]。其管理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各道工序中均有所体现,需要将对所有产品参与人员的管理职责划分作为切入点,同时由相关职责管理人员以及职责单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更具相关财务要求,提供进行质量成本资金识别的核算资料。
2 工业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运行程序分析
2.1 质量成本计划编制
需要保证计划与质量成本工作过程与内容有着密切关联,以保证具有一定质量成本控制作用。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在计划编制过程需要将年度设定成制定期,同时将季度跟踪调查作为辅助,以实现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因此,需要在将质量保证工作纳入到企业全面管理方案中,进而达到顺利开展的目的。
(1)计划组成。计划环节主要由故障性成本支出和预防性成本支出两部分计划组成。
对于预防性成本支出,主要由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构成,涵盖:①为了实现质量目标,根据技术规范开展校验试验产生的成本费用。②为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而产生的成本。③为构建质检档案信息产生的成本。④为了满足质量保准要求,对前一道工序进行复检产生的成本。⑤在开展生产活动时,对各个环节与部位进行跟踪鉴定产生的成本[3]。⑥检查鉴定产品材料产生的成本。⑦开展员工岗前培训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并且这些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支出的,一般企业质检部门以及下属公司质检部门开展以往年度相关数据信息收集工作,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合理制定能够满足企业年度计划的生产状况,与质量活动相符的分项计划与分类计划,同时在检查单位、责任单位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中进行落实,并及时将计划执行情况反应给上级部门与领导。
故障性成本主要由外部与内部两部分组成,涵盖:①在生产准备、开展生产以及产品支付的各个环节中,由于产品质量未达标而进行补救过程中产生的损失费用、复检费用等成本。②在产品交付实用时,由于质量未达到要求标准,所产生的责任赔偿费用与修理费用等。③产品售后服务成本。这些质量成本可以避免,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之后,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过程、结果以及相关补救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估算损失金额,并由企业质检部门进行专项成本计划编制,由上级部门进行鉴定,通过鉴定之后,将其设定为预控指标在生产中加以实施。
(2)计划编制要求。预防性计划一般由相关职责单位负责,比如技术管理、物资供应以及各质检等部门,由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数据收集工作,在计划初始月上旬制定,并由企业质检处进行审批,财务部门进行存查。故障性计划应该由成本核算、产生生产、技术管理以及质检等人员互相配合,共同进行质量成本测算,及时、合理制定专项计划,并由财务部门与质检处进行存查。计划汇编工作与装订工作质监部门完成,对年度计划内的质量成本进行有效预控,同时将年度计划作为企业自身生产资料,对工作总结以及计划制定不断强化,为促进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提供数据保障。对于质量补救策略与保证策略,应该以节约原则为主,严禁将随意标准提高,使计划支出费用增加。需要结合价值工程理论,保证成本与质量的关系得到科学处理。若是相关单位没有根据规定要求开展计划编制工作,在成长质量成本时,财务部门可以拒绝支付,因此,各个部门需要对计划制定加以重视。
2.2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与形式
对于核算工作,不应该仅仅将其作为事后计算过程,应该突破传统会计模式束缚。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将核算与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在开展核算工作时,培养自身财务危机意识,开展财管工作时,应该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和宗旨,促使生产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实现有机结合。核算工作应该采用实际成本计算体系,对质量活动中形成的所有费用,根据具体归属其,并结合计算对象与成本分配等进行归集分配,保证质量成本计算结果的完整性[4]。为了满足核算要求,应该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对不同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明确。
(1)获取核算数据。为了保证会计机制执行的严肃性,并应用财务语言进行质量成本现状反映,企业可以通过备查账薄形式进行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的反映,并通过增加记账凭证内容与之相互补充与协调,进而对核算范畴、成本项目以及计算对象等进行明确,以满足质量成本管理与全面成本管理需要,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成本核算人员可以兼职质量成本核算工作,结合平行登记记账的原则,将同一项目分别记录在成本账簿与质量成本账簿中,两者采用一个凭证编号即可,质量成本的备查账簿同样需要以账簿登记为主要原则,及时开展对账工作、过账工作以及结账工作,保证相关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要想充分满足上述要求,机械设备、水电气、工资、物资供应等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在将成本核算原始凭证交给财务部门时,需要对支出用途进行详细标注,促使会计人员可以顺利开展质量成本归集分配工作。
(2)质量成本核算原则。质量成本使产品综合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此方面核算工作时,其原则需要与生产成本原则保持良好的一致性。①对财务通则中成本支出范围规定进行严格执行,不应该由核算对象支付的成本。②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应该积极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就是由本期应该负担的相关费用,即使由于一些原因致使相关支付手续未及时办理,也需要通过计提形式在本期进行充分反映[5]。③为了使核算口径更加一致,严禁随意调整间接成本分配的原则,并且需要保证分配原则与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等需要相符。④成本核算工作需要排除领导意志以及其他人为干扰因素,工作人员应该将质量成本实际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严禁借助估算成本或是计划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替换。
(3)其他方面内容说明。①质量成本的核算工作主要作用就是将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提高质量成本管控效率,相关核算人员开展产品成本核算工作时,需要及时与计划方案进行比对,进而在质量成本产生过程中发挥自身监督效能。②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质量问题,需要归纳到营业外支出方面,若为国家核实范围问题,则需要提供相应的书面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回报,进行待处理损失处置,在资管部门予以批准之后,进行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冲减处理。③在进行设备、材料运输时,由于受托方因素而引发的因素,则不需要企业负担其质量成本,需要通过委托单位办理相关追陪手续,将赔款收回,若是双方出现争议问题,则可以借助法律手段进行处理[6]。④对于产品交付前产生的质量问题,需要积极查找其原因,若是由于设计图纸失误而形成的质量问题或是由生产单位引发的问题,则应该将具体责任分清,之后由责任单位予以补偿。⑤若是产品使用后产生质量问题,需要分析问题原因以及形成过程,若是由用户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时进行公证办理。⑥在生产过程中,若是购货方提出其他质量要求,需要由企业销售部门与其进行沟通,追加额外销售收入。
2.3 质量成本报告编制
对于质量成本报告,其属于定期未管理层级提供相关成本费用的文件,由企业管理人员监督报告,并与自身资金周转率、产值以及利润等指标进行比较、联系,进而保证企业充分提高质量机制的真实性与适应性;需要对区域识别加以注意和优化;合理确定自身下一阶段质量目标与成本目标。
报告主要分为报表与报表说明书两部分。其中,在设计报表格式时,需要对以下内容加以注意:①物性损失,一般反映由于质量原因对生产进度造成影响,还有由于退货、返工、产品损毁等原因引发的信誉问题,需要在报表说明中进行详细描述。②有形损失,可以将其作为员工薪酬分配、货币支出以及实物领用等,归纳到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中,询问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即可获得此种数据的原始凭证,将数据在记账报表中进行填写,在报表中予以反映。
报表说明说一般涵盖以下内容:①深入分析质量成本中的节约项目。②分析计划期内质量成本实际情况。③全面分析质量成本超支项目。④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合理制定预控策略,如何将质量计划作为切入点,在核算、控制方面进行层层把关,同时对核算与控制进行有机结合,达到管理目的。如何实现对无法避险成本的压缩,实现质量保证部门;如何使可避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减少损失、促进产品信誉度。
报表编制要求。①报表数据应该由财务人员填写,报表说明应该由质检人员以相关资料为基础进行编制,在此环节中财务人员应该予以配合,为其提供准确的会计数据。②对企业自身质量成本的节超额与发生额进行全面反映。③根据规定期限上报报表,并与相关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促进报表实效性,使报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④为了保证报表和总成本报表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在报表说明中记录无形损失的具体数额,保证报表和备查账薄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严禁人为更改相关数额。⑤报表和报表说明不仅需要提供给主管部门,还需要在质检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存留,并根据档案管理规范加以保管[7]。
2.4 质量成本分析
对于质量成本,进行单独管理与核算的主要目的为:①借助财务语言对质量机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度量,主要是质量成本与企业盈利等有着直接关联。②通过此种度量形式,对无效活动进行识别,并从内部对相关活动加以优化,以实现质量机制稳定运行、强化质量管理等目标。
对于分析工作的基础,是借助管理机制的运作,并结合当前相关核算数据,进行报告书编制,分析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内容与原因。同时实现以下目标:①明确各项措施需要满足的要求;②明确提高质量成本的主要项目。③根据具体原因合理制定优化策略。
(1)组织工作。质量成本的分析主要分为不定期与定期两种类型,需要及时召开相关会议,由主管领导和财务部门、质安部门等组织相关人员在下年度或是下季度的初始月召开会议。对于不定期会议,主要是分析质量损失报表,需要相关部门与质量问题单位参加,并主管领导进行主持[8]。
(2)分析过程。①进行计划、核算以及其他方面数据与质检资料和会计资料的收集工作。②对质量成本实际数额与计划数额进行比较,计算两者差额,找出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③深入分析重点项目,合理制定优化策略,同时要求相关人员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④将相关策略在责任单位、检查人员以及责任人员中进行充分落实,对实施情况予以跟踪,保证实施质量。
3 工业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运行的保障措施
3.1 对客户拥有质量加以重视
对于工业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与制造时,获得客户满意是主要目标,在满足客户预期要求的基础上将自身价值发挥出来。因此,需要企业能够在进行产品设计前,深入调查客户需要,主要涵盖市场需求、顾客审美等,同时结合顾客心理进行产品设计与制造。对此,企业需要牢牢把握顾客需求点,才能够保证企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并且顾客拥有质量能够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自身市场份额有着界决定性作用,结合通用调查数据,若是企业可以将5%的顾客保留下来,则利润的增长空间能够达到25%左右,因此,企业需要对顾客拥有质量加以重视。
3.2 有效掌握质量成本管控核心内容
当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使得工业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彼此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对质量管理机制中反馈系统、有效数据流等进行综合应用,对成本考核进行细化,不断扩大其范围。需要对产品实际制造成本进行深入考虑,同时需要对其责任成本以及质量成本加以控制。需要对其售前成本加以关注,对售后成本加以控制,对管理理念进行积极转变,从成本核算积极向成本控制方面进行转变。在落实相关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把握重点内容,对自身质量成本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行业特点、质量支出等情况制定重点工序与二级科目一次通过的原则,促使管理工作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3.3 构建岗位质量成本责任制
通过对岗位责任制进行构建或是优化,能够促使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不断压缩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责任制,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努力,各部门对责任制落实情况,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利益,在开展管理活动时,需要保证奖励与惩罚的明确性,财务部门对质量成本中所有衡量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若是存在管理死角,需要及时制定补救策略。需要对考核制度进行优化,促使各个部门可以进行有效的质量成本管控,达到自检的目的。提高产品质量,进而减少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投入的资金,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利润,开始积极在质量成本方面开展管理活动。可以通过对客户拥有质量加以重视、有效掌握质量成本管控核心内容等策略,提高管理质量,进而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