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多味之秋
2019-01-27文丨
文丨■ 牛 锐
时间如流水般消逝,转眼间盛夏光年渐行渐远,秋风秋月,红叶寒鸦逐渐取代暴雨骄阳,接天莲叶。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情有独钟,历代文人墨客抒写秋天的诗词文章浩如烟海。然而,古人眼里的秋天大多是萧瑟、悲凉的,相反,近现代作家眼里的秋天则大多是清新、亮丽和静美的。
秋天的美,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有不同的神韵。“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读台湾女作家罗兰的《秋颂》,不禁让人欣喜万分。在她的笔下,秋天是素雅、自然、闲逸的,“澹如秋水,远如秋山”。秋的美,美在“秋林映着落日”,美在“秋日天宇的闲云”,美在“纯净的风”和“明澈的水”。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从这篇《秋颂》中便可读出她旷达淡然的人生观。“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从季节里的秋天悟出了生命的规律。秋天是成熟、收获、充实的季节,而罗兰看重的更是秋之淡泊,正体现了她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
秋天的神韵,她美的情愿让人为之折寿。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堪称现代散文的名篇。“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写出了北国之秋的神韵。他“不远千里”辗转到北平,就是“想饱尝一尝”故都的秋味,可见他对故都何其眷恋。相比南方之秋的浅味,北方的秋更淳厚。住“一椽破屋”,晨起,心情惬意地“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一听“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去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还有细腻的槐花铺地,凄美的秋蝉鸣唱,悠闲的秋雨飘洒,如此闲适美好的秋日,怎能不让人向往呢?难怪郁达夫发出如此感叹:“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寥寥数语就能写出秋天的美丽与魅力的还要数老舍。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先生妙笔生花,寥寥数语就道出了济南秋天的美丽与魅力。老舍还盛情难却,“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这样的秋天,虽然没有春的艳丽,夏的火辣,冬的冰冷,但是如诗一般静美,字里行间全是济南秋天的美丽与魅力,读罢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秋天如此之美,很多作家都对秋天那样的迷恋、虔诚和敬畏。张晓风在《秋天,秋天》一文中,通过几个记忆片断来描绘她眼中的秋天。开篇便写道:“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不免让人神往。在张晓风眼中,秋天的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秋天更是“坚硬明朗的金属季”,是她深爱的。张晓风对秋天心存迷恋、虔诚和敬畏,同时她也希望,生命恰如这般,“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有的作家以为秋天还具有独特的情味。林语堂觉得春天娇媚,夏天热情,冬天寒冷,只有秋天纯熟、温和、稳重。在《秋天的况味》中,他写道:“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幽默机智的林语堂,把秋写得熟练而深远,凸显了他从容闲适的生活观。史铁生的秋天是一个沉痛伤怀的季节。《秋天的怀念》一文,他淋漓尽致地挥写了母爱的伟大。“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而面对这样美丽富饶的时节,史铁生却无限伤痛和怀念。
秋天虽是一个季节,但她多姿多彩,或明澈或浓郁,或成熟或伤感,不同的秋天,呈现了不同的人生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