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与主旨要义
2019-01-27王萍霞
王萍霞
(常州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科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的理论体系,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发展着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科学理论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推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在推进科学理论大众化进程中,各级党组织不能满足于简单笼统、零打碎敲地学习,而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把弄清“是什么”同弄清“为什么”更好结合起来,抓住根本,学以致用。因此,从总体上系统地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精神实质和主旨要义,是一项学习新思想的基础性工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呼唤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领域广泛、思想内涵丰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重要思想,具有引领性、指导性、基础性,是彰显价值诉求的核心内容。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强调共产党人必须不忘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新时代“两步走”发展战略等陆续提出,有力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无论是回顾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还是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价值等全局整体变革的高度,强调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2]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起源于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准确表达,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阐释到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明确提出,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其核心都在于人民性。建党97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反复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经验,针对当今中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必须牢固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3]人民是推动发展的建设者,也是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立足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三)“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总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统领中国发展、争创中国优势的总纲。[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应对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如何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深入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形成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选择更加清晰,体现了习近平对事关全局重要问题的驾驭和把控能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遵循相同的理论逻辑和价值基础,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统一于国家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历史进程,统一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设计。
(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仅是地域性的问题,而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引发全球连锁效应。习近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和总路径。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各国利益休戚与共、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成了一个风险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生命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习近平主张,“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坚持创新、公平包容、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5]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是中国对人类前途和自己道路的战略选择,回答了当今时代人类的共同关切,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为全球治理与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迈出国门、惠及世界,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21世纪中国活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在于通过把握其精神实质而习得精髓。
(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个突出感受,就是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6]习近平从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而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基本内涵、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重塑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构成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党97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每一步都离不开理想信念强大的牵引力。“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7]习近平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比作精神上的“钙”。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仰的丧失或缺失开始。”[8]
习近平围绕着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要为民务实清廉、青年人要学会担当、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等不同维度,强调了要以积极的行动践行理想信念。习近平强调全党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民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执政基础,一旦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就会被弱化、被虚化。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人民的心愿、心声、心思就是民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是最大的政绩。
从2012年履新伊始,习近平就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人民美好生活”这一热词,承载着饱满情感与丰富价值内涵,“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9]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反复强调,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集中表现在把人民的期待变成党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习惯于讲群众语言,住普通房,吃家常菜,穿平常衣,走亲民路线,喜欢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拉家常、问冷暖,亲民爱民。习近平信奉:“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负责帮人民跑事的。”无论身处何方,他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习近平强调,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没有感情是不行的”,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始终把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落实在各项战略任务之中,始终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三)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
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责任担当的认识与实践推进到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倡导优化全球治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格局,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引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共同开创美好未来,集中表现了对人类、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担当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将关于责任的阐述寓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之中,把对民族的责任、人民的责任、党的责任有机地统一于中国梦实践,赋予责任担当鲜明的目标性。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我们要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传承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深刻认识。习近平坦言自己的执政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系列理论创新,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的攻坚期敢于啃硬骨头、闯难关、涉险滩的勇气、魄力和担当,展示了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面当代发展的挑战与困难,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自觉把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统一于推动中国发展和人类进步之中,体现了中国领导集体的战略思维、中国情怀、世界眼光与大国责任。
(四)问题导向的精准发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问题导向、对症施策、精准发力的实践品格,体现了马克主义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指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是攻坚克难、实现全面小康的行动纲领,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发展的潜在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习近平告诫我们,改革要啃硬骨头、涉险滩,但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党的十九大部署的、即将开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对策”“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针对关键点做文章、出实招。精准发力是习近平推进治国理政的工作方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代表和实现人民的利益。精准发力的前提是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把握规律。我们要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对症施策、精准发力,把广大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期盼转化为治国理念和施政方针,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五)运筹帷幄的科学思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彻着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形成了务实、创新的思想方法和运筹帷幄的科学思维。习近平反复要求,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要学哲学,用哲学。领导干部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战略辩证法,实际上要求树立历史辩证、实践辩证、创新辩证、系统辩证和底线辩证等思维方法。
习近平集中全党智慧,以战略思维总揽全局、以历史思维承前启后、以辩证思维排解忧难、以系统思维凝聚合力、以创新思维增添活力、以法治思维增加公平、以底线思维赢得主动,形成了运筹帷幄的治国理政方略。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思维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科学思想方法,要求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善于把各种问题放到更高、更宽、更远的空间去分析把握,注重辩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关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都体现了运筹帷幄的科学思维。
(六)求真务实的实践哲学
求真务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质。习近平指出,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把握规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为做好党和国家工作深思深察、尽责尽力、善作善成。[10]
习近平的理论观点都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都是对实践的概括、升华。他特别强调,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他号召全党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切实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习近平认为:“说真话是水平,干实事是能力。”[11]
习近平倡导“实干兴邦”,要求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
习近平倡导的狠抓落实、深入调研、勇于创新、精准发力等充满了求真务实的实践哲学,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现实表达。习近平指出,抓落实就要打好基础,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一张蓝图干到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正确政绩观。习近平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旨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当代解答。其主旨要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回应人民期待,描绘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人的“初心”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在建党95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了当代中国所处历史方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13]
习近平指出,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消除困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当务之急,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道路选择、总布局、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国际国内环境、方法论指导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勾勒出中国发展宏伟蓝图。
(二)直面实践问题,提出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没有变,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在深入总结中国自身实践经验,汲取世界政党兴衰成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构想,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实施精准扶贫和打赢扶贫攻坚战、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全方位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直面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挑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顺应时代潮流,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机遇与挑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世界正面临新的战略选择的重要历史关口。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引领者、推动者。习近平主张,中国要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顺应时代潮流,中国提出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中国方案,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大力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改革。习近平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等方面作了深入阐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是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全球治理的中国药方。习近平指出:“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14]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共商共建共享是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共商,就是由全球所有参与方共同商议,集思广益;共建,就是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推进建设;共享,就是让所有参与方更公平地享有全球治理的成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打破“国强必霸”的旧逻辑,推动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发展需要相适应,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和谐共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