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打赢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战
2019-01-27邢可利
□文/ 邢可利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陕西省目前有贫困户33.79万户,贫困人口77.55万人,其中因病致病10.02万户,占贫困人口29.6%。
新机构、新体制,我们要发挥机构整合的制度优势,释放机构改革红利,全力以赴、精准发力,在脱贫攻坚战中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打赢医疗保障扶贫攻坚战。
一、站位高,责任实
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
增强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国家医疗保障局制定下发的《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坚持现有政策标准和保障水平,明确界限、守好底线,既不擅自提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自行降低标准,影响脱贫质量;既不急躁蛮干、盲目追求速度,也不松弛干劲、消极拖延,以攻城拔寨的劲头和扎实有效的举措,如期实现医疗保障扶贫工作目标,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坚强保障。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突出重点,抓谋划、抓部署、抓协调。建立完善督导考核机制,进一步夯实扶贫工作责任,把扶贫成效作为对贫困地区医保系统干部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形成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良好局面。
二、举措精,靶向准
精准施策贵在“精”“准”。要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识别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实施“靶向施策”。
目标精准。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农村残疾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把精准扶贫要求贯穿识贫、救助、脱贫全过程,找准发力点。
数据精准。完善提升全省医疗保障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功能,实现省市县三级和省级相关部门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政策精准。针对不同对象人群和特点,采取不同保障标准。在统一政策的基础上,贫困原因不同,医疗保障扶贫策略不同。在基本待遇保障上实行统一提高报销比例的倾斜政策,拉开乡、村两级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慢性病封顶线。针对贫困残疾人特殊群体,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针对贫困老年人,开展医疗保障敬老项目。
投入精准。加强财政投入力度,全面落实资金、项目、举措“三倾斜”支持政策,及时把中央补助和省市配套的医疗保障扶贫专项资金拨付到位。优化财政、个人筹资缴费比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三、聚合力,强效应
医疗保障扶贫必须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形成合力,以大整合带来强效应。
形成政策合力。核心是加强政策设计,联动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充分发挥队伍整合、管理整合、制度整合的优势,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扶贫政策效应统一起来,有效衔接,发挥政策统合效应。完善医疗保障扶贫政策,执行统一的待遇标准、覆盖范围、工作流程,实现一个窗口服务、“一站式”即时结算。
形成部门合力。核心是医疗保障部门统领,相关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完善省市县三级责任体系,省医疗保障部门负总责,统筹协调全省医疗保障扶贫攻坚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督导各市(区)贯彻落实。市级医疗保障部门负主体责任,将医疗保障扶贫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推进,积极会同财政、卫健、扶贫、税务等部门建立医疗保障扶贫工作沟通机制,统筹各区县进度安排,协同推进实施。县级医疗保障部门负直接责任,对医疗保障扶贫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形成社会合力。核心是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调动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医疗保障扶贫攻坚。积极构建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聚焦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推动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力的大社会扶贫格局。
打赢医疗保障扶贫这场“攻坚战”,必须坚守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干劲,驰而不息、真抓实干,全力攻克贫困堡垒,确保打赢医疗保障扶贫攻坚战。
编后语:
自本刊开展以“省级医保局长谈新时代医保体系建设方略”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以来,已发表9省医疗保障局长的文章。这些文章展示了新机构新局长的守正创新思路,给读者以信赖和期待。本期刊发的四位局长的文章,依然思路清晰,各有特色。例如,辽宁省医保局局长张秀坤提出,保基本和可持续不仅是贯穿医保改革20年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医保工作的基本遵循,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保基本和可持续;内蒙古自治区医保局长金满义认为,新时代医保事业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抓住医保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建机制、促改革、补短板、强弱项;解决贫困问题是两个“百年目标”的重大目标任务,黑龙江省医保局长齐峰和陕西省医保局长刑可利不约而同地提出,医疗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应立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现有制度功能,明确界限,守好底线,既不擅自提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自行降低标准,影响脱贫质量。这些观点,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高度一致,且紧密联系本地实际,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