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医疗保障事业新发展

2019-01-27金满义

中国医疗保险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医疗制度

□文/ 金满义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我国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新时代的医疗保障坚持问题导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抓住医保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聚焦医保领域的热点、难点,建机制、促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医疗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机制,着力完善基本制度

十九大提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联系医保制度改革发展实际,我认为当前应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完善基本医保制度。2016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行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这项工作我们开展得比较早也比较好。但部分地区在实际操作中,还在实行旗县级统筹“分灶吃饭”,在落实“六统一”上还不严格。医疗保障基于“大数法则”,如果统筹层次低、基金池子小,保障能力就有限,基金穿底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需要加快推进力度,尽早实现统收统支的盟市级统筹,为下一步推进自治区统筹打好基础。

二是完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措施。防范和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是医保系统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以去年9月以来开展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为契机,从完善制度建设和加强监督管理两方面入手,完善医保监管制度。一方面,建立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打击欺诈骗保举报奖励制度,完善医保运行分析制度,建设全覆盖的智能监控系统,建立部门联动的综合监管机制;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打击欺诈骗保行动,继续堵漏洞、强监管、重处罚、严震慑,出真招实招硬招,逐级压实监管责任,对骗取套取医保基金行为露头就打,依法从严查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守好“责任田”,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

促改革,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

根据本次机构改革赋予国家医保局关于“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的职能,我认为医保系统应该与医疗、医药系统加强联动,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

一是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完善补偿机制的重要举措。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面,重点加强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推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以现行医疗服务价格为基础,通过摸底调查和监测评估,开展“小步快走”的动态调整,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医疗服务价格。要加强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自治区将研究制定分类管理指导意见,各盟市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实施基本和非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通过价格的杠杆作用,引导医院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健全“互联网+医疗”收费政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及性。

二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是医保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改革,我们推了多年,也有了一定成效,但进展还不理想。支付方式改革对合理控制费用、规范诊疗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要把支付方式改革放在医保制度改革的关键位置上来,采取有力措施,主动进行推进。在总额预算基础上,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可按床日付费;对基层门诊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做好支付方式改革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品流通、人事薪酬改革等政策的有序衔接,建立“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约束激励机制,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三是推进药品耗材采购制度改革。这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我区将借鉴“4+7”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经验,探索开展与医保基金结算相结合的集中带量采购,重点在跨区域联合采购上多做文章,为今后提高谈判议价能力、完善谈判机制积累经验。

补短板,加强医保基础性建设

医保方面的短板包括法制建设滞后、精细化和精确化管理尚需要完善和加强等。因篇幅所限,我这里仅谈以下两点看法。

一是要抓好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医保部门处在供方和需方之间,作为经办机构,职能就是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是我们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技术支撑,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今年,国家将建立全国统一信息编码标准数据库,制定15项业务标准规范,我们要按照国家要求抓好落实,推进自治区医保信息化建设,强化管理平台,完善监管系统,有效整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药械采购等数据信息,加强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强化数据应用,促进信息互通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推进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选好干部、建好队伍。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政策、研究政策、搞懂政策,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另外,还要严格抓好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专业化医保队伍。

强弱项,提升医保治理能力

在基本医保制度实现全民覆盖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医保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医保系统应该以高质量的服务来建设高质量的医保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享受医保制度政策的可得性。

一是不断强化服务能力建设。要以便民、利民、惠民为重点,深入推进医保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好群众缴费、办卡、报销、咨询等方面存在的办事堵点问题。要全面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服务、一窗办理、一单结算”服务,积极推进统筹区域内就医即时结算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化水平。对定点医疗机构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简化审批和签订协议程序,优化结算方式,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做好对定点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

二是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医疗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大业,要把这项民生大业建设好,根本途径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通过深入细致的政策宣传和沟通机制,着力构建“民生大业人民共建”的格局。我们要围绕医疗保障重点改革、重大政策、重要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唱响医保好声音,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释疑解惑,回应社会关切,让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强化舆情应急处置,为医保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医疗制度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