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探析

2019-01-27温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9期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大学生

温茹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1 引言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更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理念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首次明确了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①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抵抗西方“和平演变”都至关重要。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事关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要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②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提升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培育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其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③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素。马克思的人本观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主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引导每个公民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的实现必须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国家方针不明

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出台的方针没有系统地提出将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始终,使得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缺乏应有的责任担当。

3.2 社会倡导不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中西方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一些不良的甚至是恶毒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物质利益至上、个人权利最大化视为衡量标准和行动根因,从而导致了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

3.3 家庭教养缺失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父母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越的物质基础,加之父辈们的娇生惯养,使得其从小就很少自己承担责任去思考和做事;在“望子成龙”,追求“高分数”和“高大上”的功利思想的影响下,经历的挫折较少,关心他人不够、关注它事不足,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责任感教育更是严重缺失。

3.4 学校教育缺位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阶段大部分还是强化学生的书本知识,忽略学生的品德修养、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大学教育阶段,主要强调学生的专业性和实操性,德育教育更因学生都已成年而被忽略,学生对人对事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很是突出。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3.5 个人意识懈怠

当代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较易受环境和群体的影响,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较差,被误导和被选择之事时有发生。从责任意识上看,有些学生出现了“热情不高”“兴趣不浓”“勇气不足”的问题,从思想上就对责任意识产生懈怠甚至是排斥情绪。

4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路径选择

①国家层面宏观规划、制定系统的责任感教育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指出,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国家教育相关部门要宏观规划,从整体上构建我国公民的责任感教育的思想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将责任感教育贯穿始末,做到书面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责任担当相统一。

②社会层面倡导风尚、注重责任感教育的引领。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的交往和交往关系构成了人本身的社会属性,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实质上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全社会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良好风尚,积极吸纳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将责任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学校层面立德树人、将责任感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教育是公民教育的提升阶段。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是新时期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高等院校要改变只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传统方式,完善学生责任感教育体制,做到课上、课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责任感教育作为一门完整的、系统课程贯穿于专业课和实践课教育的始终[2]。构建一支稳定的德育教师队伍,强化教师的言传身教、引领示范作用。利用实践基地,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3]。

④家庭层面率先垂范、做好“入情”之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观念态度和行为规范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中率先垂范积极兑现承诺、履行责任担当,把握微观细节对孩子责任感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父母多带孩子参与公益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最后,鼓励孩子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将责任担当外化于行,践行于实。

⑤个人层面提高认识、主动担当、勇于作为。《论语》学而篇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一个人从小要在尊重他人、有责任担当的基础上再学习文献提升自己的学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指出,“作为特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因此,每一个人的责任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责任意识是内化于心的,进而变成自身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指引着自身完成此生的使命和任务。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将自身置于国家、社会的大熔炉之中,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责任大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期望嘱托责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