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香港迈向长期繁荣发展的新路径

2019-01-27胡荣荣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10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改革开放

胡荣荣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不仅让我国完成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也给香港保持繁荣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香港与祖国大陆优势互补、携手前行的历程。香港既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贡献者”“受益者”。如今,面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机遇,香港需要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探寻迈向长期繁荣发展的新路径。

40年来,香港一直都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主要渠道。从改革开放初期为国家引进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和国际营销网络,到后期为内地企业走向世界搭建平台,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专业服务中心,香港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地位和独特优势,和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相连。香港的工业生产萌芽于上世纪50年代,大批资金和人才进入香港,香港的经济活动开始活跃,为后来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70年代中后期,正当香港经济发展困难之时,内地开始改革开放,大批港商抓住先机,扮演了开拓者的角色,大量工厂北移,带去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外资籍由香港蜂拥进入内地。香港不仅在内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实现了乘势转型,为香港由制造业中心发展成为今日的国际金融中心、亚太商贸枢纽、物流中心与旅游都会城市创造了条件。到90年代中期,香港绝大部分制造业工厂已迁移到内地,为内地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启动资金,香港也成功转型为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为香港与内地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政治基础。1998年,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举行,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自此启动。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在内地投资已不再局限于工业,房地产、金融以及教育医疗等纷纷登陆,同时内地产业和资本也开始大举进驻香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内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香港成功发挥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为全国各地的企业提供筹融资和“走出去”的服务。

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涉及贸易、金融、服务、旅游等各个经济领域,大大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同时中国内地针对香港放开了“自由行”旅游政策,香港经济迅速从非典(SARS)疫情导致的低迷中获得大幅提振。内地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对全部原产于香港的货物实施零关税,促进了香港制造业的发展。2004年2月,香港银行开始受理当地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这是中国踏出金融改革开放关键一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亲自见证粤港澳三地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有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

40年来,香港人均生产总值由约3900美元增加到约4.6万美元,增长超过十倍。香港的独特作用得到优先发挥,包括离岸人民币业务的率先试点,开创性地启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至今仍是内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内地企业最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超过1000家,占港股总市值逾六成;香港还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2018年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约79%在港进行;同时,香港也是内地重要转口港,2018年经香港转口的货物中有57%原产地为内地,55%以内地为目的地。种种数据都显示,香港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国家改革开放也促进了香港金融、航运物流、专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习近平主席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寄语香港: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这为我们研究探索香港如何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机遇、迈向长期繁荣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引。

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

在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激发我国市场巨大潜力。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形下,香港在助力国家“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作用更显突出。

“一带一路”建设为香港搭建了突破现状的国际舞台、提供了创新、创业、创富的绝佳机遇。香港要继续带头并带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参与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特别是要把香港国际联系广泛、专业服务发达等优势同内地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整、科技实力较强等优势结合起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建设广东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积极吸引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机制,把香港打造成“一带一路”经贸投资和专业服务的首选平台,推动香港企业和专业服务业者落实投资和参与项目,协助香港和内地企业密切协同,共拓“一带一路”广阔市场。

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是连接国际合作项目的枢纽城市。国家将逐步放开银行、证券、保险、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资本眼中,香港拥有法治、廉洁等优势,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可靠平台。未来在CEPA框架下,国家将推动对香港在金融、教育、物流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放宽对香港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的限制,香港应把握先机,发挥高端服务业的先发优势。香港还应发挥开放平台与示范作用,使珠三角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从而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内地企业可以借助香港的国际金融体系、律师、会计师和商业网络,而香港服务业获得新的营收渠道。

新时代改革开放将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香港完全可以打造成国家双向开放的“桥头堡”。过去,香港更多的是引进外资的窗口,现在既是“引进来”,也是“走出去”的窗口,通过发挥自由开放的市场、优越的区位、联通世界的信息和交通网络、专业服务发达等优势,在参与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过程中,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在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科技合作、贸易合作等多个方面充当“桥头堡”。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更是香港发展的大势所趋、前途所系,最重要的是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吸引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将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国际商务资源与科研力量,深圳的高新技术和科创产业孵化器,广州的商贸物流、珠三角的高端制造整合到一起,建设广东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竞争力,借助语言、文化、法律等香港软实力,向全球输出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湾区,也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其战略定位类似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特区。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体制机制创新首先要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要强化重点领域合作,突破体制性障碍,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立粤港澳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粤港澳同属“一国”之内,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探索,粤港澳三地需要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框架内,在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完善区域合作协议、完善政策协调机制、编制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等方式,在湾区内实行无阻碍的经贸政策,切实保障人员、货物、服务、资金、信息等经济要素“全流通”,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

巩固大湾区合作先发优势、市场驱动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善优势,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香港已更紧密地接入内地日益完备的交通网,连通广东全省及全国。今后应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民商事判决司法相互认可和执行,为大湾区跨境经贸合作提供更好的司法保障。还应制定完善便利港人在内地生活、就业、创业、求学、生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粤港澳大湾区还要积极拓展在教育、文化、旅游、环保、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不断提高大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塑造和维护香港特区宪制秩序,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香港的经济腾飞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香港的稳定繁荣也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塑造和维护国家宪制秩序、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

香港不仅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更要按照同“一国两制”相适应的要求,把中央依法行使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履行主体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通过资质互认、标准对接、民生合作等治理协同措施,塑造和维护特区宪制秩序,提高管治能力和水平,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继续发挥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的优势,为国家新时代改革开放作出贡献。

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依宪治港、实践“一国两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回归起,香港就已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实践“一国两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区的宪制基础,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提供了法理基础,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因此,香港各界人士应当自觉维护宪法和全面准确地落实基本法,维护国家安全,探索良法善治的新机制,夯实“一国两制”的法治基石。加强宪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普及,建立健全香港同胞参与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参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让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治港、维护国家政治体制的观念深入人心。

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

作为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具有多元文化共存、对外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在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进程中,香港有望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国家方针政策,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的窗口、提升和展示国家“软实力”的窗口,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的发挥作用。

多年来,香港一直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中心,具有中西合璧、文脉相承的人文优势,香港文化的多元性使大湾区建设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方文化创意交流中心成为可能。改革开放40年来,以影视合作为代表的香港文化产业起步很早,通过与内地合作,香港企业通过工业化拍摄和国际化营销手法,创作出数百部享誉世界的影视作品,西方国家民众对中国有了更真切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近距离接触异域文化,将会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不同传统文化的个体间互相了解,减少误解误判,促进各国人民更好地和平共处。当今世界,文化趋于多元化,竞争日益激烈,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香港拥有众多熟悉国际商务规则以及西方国家社会运作的文化创意人才,在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传播等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现与阐释,创意开发与国际化演绎,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科技含量以及品牌影响力,根据国际惯例及对象国需求来进行量身定做,实现传统性与全球性的统一,生产出既有中国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情趣及国际消费习惯的文化产品。

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需要传播方式的创新,要积极活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力量,加强国际传播网络建设,力争做到精简快捷、鲜活立体的传播。香港不仅具备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凭借香港独特的国际化背景,还可以在内容创新、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大有作为。应培养一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举办高水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性巡演和跨国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形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的包装、宣传与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文化链条,从而在生产、推介文化产品的同时,将蕴含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等中华文化理念推向世界。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改革开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