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交流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9-01-27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研究生阶段交流

吴 红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研究生阶段仍设有英语视听课程,但是研究生教学大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目的是学以致用,这就决定了研究生在英语学习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经过此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熟练使用英语这一工具,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形式,才能激发他们学习和操练语言的兴趣。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积极实践多种教学方法,摸索出“话题交流法”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的特点

研究生经过了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词汇,且语法知识牢固。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随着教学大纲要求的提高,他们的阅读量随之增加,表达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同时,他们心智更加成熟,对社会的关注度增强,更善于思考并且表达个人的看法和见解。这就为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原动力。(2)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没有了应试压力,而是有了更多的实践需要。因此,他们大都想进行更多的英语实践活动,为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做准备。这为研究生英语课堂形式的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3)在大学阶段的基础英语学习中,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考级上,英语的应用能力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学生更习惯于那些标准化的答题模式,缺乏根据基本知识熟练生成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英语学习方法的过渡,为研究生英语教学形式改革提出了要求。

二、“话题交流法”的提出

(一)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方法

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直接法、听说法[1]、情境法、认知法、交际法[2]和任务型教学法等。(1)直接法主张外语教学过程必须把思想和语言结合起来进行,不能使用母语,而是采用直观手段,如动作和图画等,来解释词义和句子,通过朗读、口头问答、口头复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听说法是以美国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为其语言学基础,以行为主义为其教育心理学的基础,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通过模仿、练习和机械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虽然课堂上学生做了大量的句型练习,但是却忽视了语境的重要性。(3)情境法克服了忽视语境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创造一定的语境,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强调语言实践活动必须在一定的语境情境下进行才有意义。(4)认知法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语言操练活动。(5)交际法重视培养的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主张创造一定语境,进行听说训练。(6)任务型教学法反对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认为只有借助一些活动才能促使学习者真正地掌握语言。其主要特点是教师应当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特点,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真正学会语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我国基础英语教学领域所接受,并且成为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二)“话题交流法”的形成

“话题交流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法。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思想上的交流常常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而简单的交流也无益于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想要真正有效地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提高交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因此需要设定一定的任务目标,让学生课前做好一定的准备,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在语言输出中增大词汇量和描述部分,锻炼语言表达中的逻辑能力,这样课堂实践内容才更具体,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效果。笔者为更好地提高研究生语言应用能力,根据其学习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按照实际教学条件,在交际法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教学方法,尤其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总结出独特的“话题交流法”,即精心选择出适合的话题作为任务,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讨,鼓励他们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点,由此切入,提前准备,深度剖析,最后在课堂上以讲演的方式呈现个人的观点和态度。这一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将话题交流变成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完全符合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特点,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环节,强调课内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将课程由教师主导型向学生主导型转变,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拨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三、“话题交流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阶段

(一)“话题交流法”的主要内容

笔者在多年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研究生学习特点,不断地思考,反复实践,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完善,逐渐摸索出适应“研究生英语新视听”课程的教学新思路。简单来说,该课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广泛地看(watching or reading)、粗略地听(listening)、简单地聊(speaking or discussing)、自主地谈(further discussion)。所谓“广泛地看”是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给学生呈现与选定主题相关的一些规范的文字内容,多视角拓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粗略地听”是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听力资料,要求学员听出主要信息,培养他们边听边理解,同时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能力;“简单地聊”是指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资料学习的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做即兴交流,进而使他们就特定话题开展初步的思考与阐述;“自主地谈”是本课程的重头戏,学生经过充分准备之后详细阐述个人见解,并且跟其他同学在一些问题上争鸣,交流变得深入而细致。这几个内容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使得话题的讨论由浅入深,学生的活动从被动转向主动,交流从粗浅到深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思想上、情感上变得更加丰富。以主题为基础、真实语言文化任务为学习情景的训练模式, 不仅包括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供研究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自主学习课件,还包括学习语料库等资料, 这些都能够帮助研究生整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4]。

(二)“话题交流法”的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启发铺垫阶段

在启发铺垫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与话题有关的资料,比如新闻事件、社会舆论、经历或感受,形式可以是相关的英文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话题,通过“广泛地看”“粗略地听”引发他们的思考,课堂上可随机“简单地聊”。这些讨论仅仅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为后续深入讨论做铺垫,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话题资料主要也是为了让学生找到阐述角度。教师给学生提供与话题相关的不同视角,学生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视角,为“自主地谈”这一阶段精心准备。另外,教师还要在此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充当主持人,负责即将到来的讨论活动。

2.第二阶段:交流演练阶段

为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必须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情境的活动,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解决问题[5]。“自主地谈”是“话题交流法”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语言演练的阶段。从内容上来说,此阶段由两部分组成:有备而来和即兴而谈。“有备而来”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给予的启发和引导,经过精心的课前准备,自主选择或寻找与话题相关的视角,通过资料的整合和加工,把语言输入变成语言输出,通过英语演讲的形式清楚阐述个人观点或表达主观感受。“即兴而谈”指的是根据现场情况,参与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可以是对其他同学发言的感受,也可以进行观点的争鸣。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前一个方面学生应注重语言的规范性、逻辑的条理性以及表达的流畅性,尽量做到完美;后一个方面则是强调学生参与的活跃度与思考的积极性,语言要求上会更口语化一些。

在交流演练阶段,主持人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提前选定两位主持人带领大家进行话题讨论。主持人课前要对同学们的讨论内容做详细了解,从而制定出自己的主持步骤。他们负责讨论视角之间的转换,组织活跃气氛的小游戏,与同学们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推出即兴小话题让大家展开讨论,也会适当给予提示或总结。主持是个性化的活动,教师不给主持人太多的限定,只是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即可,使其充分展现个性。好的主持人必须做到既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又调动了参与者来表达自我,各尽其言。

3.第三阶段:点评阶段

话题讨论结束时,待主持人总结过后,教师对整个讨论展开点评,点评内容包括: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讨论组织、活动设计以及现场应变能力;参与者的热情、现场气氛、讨论的视角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和他人的交流活跃度;讨论的条理性、连贯性和积极性;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性;肯定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话题交流法”的具体操作实例

为了更加清楚地阐述“话题交流法”,笔者以授课过程中的一个话题“Social Moralities”为例,把这一话题和理论上的三个实施阶段相结合,再现这一课堂形式具体的操作过程和课堂效果。

在启发铺垫阶段,教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将内容聚焦在三大部分,笔者用三大关键词来进行概括:不道德行为(negative practices)、信任危机(crisis of trust)、惩戒措施(punishment)。之所以选择这三个部分,是因为学生对这些话题很熟悉,也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又或者他们曾有过亲身经历,因此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笔者选取几个角度给学生提供以下学习和讨论资料:(1)听力练习,a story on the airplane(飞机上让座的故事);(2)图片描述,negative practices against social moralities(社会上不道德现象);(3)读后讨论,street eats(街头小吃)、debates over shows “crisis of trust”(信任危机)、China punishes drivers for not giving way to pedestrians(不礼让行人,司机将被罚);(4)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评论(comment on Chongqing bus accident);(5)关于碰瓷的小讨论(little discussion on “Pengci”)。

当然,这些信息资料并不是生硬而简单的输入,而是通过朗读、启发和讨论等形式传达给学生,刺激学生的语言中枢,并且进一步打开关于“社会道德”主题的讨论思路。笔者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起示范作用,更深入的讨论是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中。为拓宽学生的思路,笔者还特地列出了一些其他视角以供参考,比如:中国古代的道德标准(On some Chinese ancient social moralities),描述社会上出现的不道德行为(On phenomena which are against social moralities),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Give some positive or negative examples on social moralities and make comments on them),社会如何培养人的道德观念(What should society do in order to cultivate public awareness of social morality),分享交流道德行为是如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Share some experiences that can help the progress of society),对“道德绑架”的看法(On moral kidnapping),等等。

经过这样的层层铺垫阶段,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找到自己最有感触的点,然后经过查找整理资料,梳理个人经历,积极准备讨论内容,就能很好地做到“有话要说”和“有话想说”。这种教学方法创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学生能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学习,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与自己的生活和目的息息相关,才会用心地热情参与[6]。

在交流演练阶段,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两位主持人课下准备了精彩的幻灯片,在熟悉同学们演讲内容的基础上,将讨论组织得井井有条。他们将整个话题分为几个部分,在每个内容下,又将一些小的视角整合在一起,把同学们的演讲内容有机融合,其中还有一些即兴的小话题和观点的交锋,这些都是现场交流中迸发的灵感。而这种灵感的迸发,恰恰说明了主持人的现场应变力,也说明了学生们真正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分享了观点和经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思想上获得了提高,懂得了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激励他们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心智上获得了提高。

在点评阶段,笔者分别对主持人和参与者的课堂表现进行了总结,并就一些学生的发言做具体评价,总结发言亮点,加以鼓励。同时,对需要提高质量的演讲,指出需要改进的部分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形式问题等,真正实现“因人施教”,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提高。经过笔者的总结与点评,学生结合讨论交流的表现,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对于如何更好地使用英语组织讨论演讲就有了感性认识,这比纯粹的说教和要求要有效得多。

通过倾听别人的演讲和老师的评价分析,学生们就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究竟在何处,明确了努力方向,同时为下个话题的讨论和演讲做好进一步的准备。

五、“研究生英语新视听”课程的考核方式

教育部对一流本科课程的考评体系指明了新的方向,以激发学习动力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采用报告答辩式等各种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笔者认为这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评价制度非常有参考价值。为检验“话题交流法”的教学效果,结合语言学习的特点,笔者在课程考核中大大增加了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重点考察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参与实践活动的次数,并记录在案,给予相应的量化,这种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考试成绩的有效性,使得平时学习和期末考试成为有机整体,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改变了“平时不努力,考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习惯,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适当增加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无论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考核方式的调整,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对目标有更明确和感性的认识,笔者将表达能力概括成三个级别:第一级,利用已有的语言基础,通过语言输出,简单规范地陈述个人观点或对某种情形进行描述。第二级,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将语言输入转变为语言输出,清楚条理地陈述资料中的观点和思想。第三级,通过语言材料的收集,经过分析、综合和加工,并结合个人感受和体验,提炼出新观点和新思想,最终达到丰富个人语料库并拓宽思维视角的目的。

通过考核发现,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语言基础,进行比照,通过训练,明确前进目标,在个人现有的语言水平上逐渐进步。

六、结语

“话题交流法”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所收获。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启发铺垫、交流演练以及点评阶段,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主观认识,利用已有的英语语言基础,通过口语表达这一形式,进行思想上的深刻交流,既将英语应用到实处,又加深了和同学的沟通与了解。同时,学生主持人通过主持讨论,进一步提高了个人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现场应变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英语是如何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从而改变了那种枯燥的死板的学习方法,解开了英语学习中的死结,使英语学习发生了质的飞跃,个人心智也获得了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按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课堂无疑是丰富多彩、个性十足的。教师能在讨论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状态。与此同时,课堂讨论中的亮点为教师的话题设计增加新的灵感,为讲稿的更新增加了新鲜血液,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研究生阶段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