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龙府文化与黄龙戏关系初探

2019-01-27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130117

大众文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萨满黄龙皮影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130117)

陈照阳 (农安县黄龙戏传承保护中心 130200)

孙乐祺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130117)

一、黄龙府文化的历史渊源

《宋史·岳飞传》:“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岳飞口中的黄龙府便是现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境域,已有七千多年的人类发展历史,经考证是中华文明繁衍的发祥地之一。其早在辽金时期就形成了一个多民族交融、共存的生活生产方式,特殊的地域历史使其在民族融合与发展历程中逐渐演化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又在同一时刻,融合了多地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习俗,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黄龙府文化。从广义上讲,凡是农安县境内的从古及今存在发展过的历史文化都可称其为黄龙府文化;狭义上来说,黄龙府文化主要是指辽金鼎盛时期带有浓郁东北民族融合风格,蕴含传统中华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本文将以狭义黄龙府文化为主要内容,探讨其内涵及与意义。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古代黄龙府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在辽金时期,因中原与地方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加深,使得彼时的黄龙府文化在教育、文字等方面发展迅速,并于金朝时期仿照辽代设立学校并于古代东北地区推行。科举考试、学校的推行,有利于该地区文化的发展,也同样有助于更进一步促进中原文化在东北地区的传播。

其次,古代黄龙府在宗教问题上也有了进一步的融合与发展,如佛教与萨满教的共融共存。早在辽朝初期,佛教便传入契丹。同一时期,佛教文化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宣扬与推广,黄龙府的佛教文化开始繁荣发展,并修建多处寺院,最著名的便是黄龙寺。但如今黄龙寺早已经不在,只留下了辽塔,现存于吉林省农安县境内。除佛教文化以外,辽朝也同样将萨满教文化放在重心。萨满教也同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之一,萨满文化对伏尔加河流域、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同样产生过重大影响。

二、黄龙戏的历史渊源

黄龙戏是以东北皮影戏中流传于农安本地的“此地影”(艺人对本地皮影的称谓)音乐为基调,以流传于农安的民间小戏(俗称“唱玩意”)为基础,并充分借鉴和吸收本地萨满乐舞、民间音乐而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悠久传统、广泛文化基础的珍稀地方戏曲剧种。因农安古城在辽金时称黄龙府,故称黄龙戏。1黄龙戏作为地方戏曲剧种,是农安县地方艺术文化的集大成者,反映了东北地区的人文精神、风土人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性。

皮影艺术于辽金时期随南下军事入侵流入中国东北地区,是黄龙戏的唱腔基础并在当地广为流传。东北皮影艺术于两宋时期与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作用影响,最终定义了东北皮影艺术的新风格。农安皮影艺术于1889年左右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展,改为演员走到台前进行演出的一种民间小戏。1910-1947年,张小手作为东派皮影艺术的传人,因将牛皮影人的手都捏的较小而得名,成为彼时彼刻的知名曲艺代表者,王矬子、池兜子也同样在该时期推动了黄龙戏的发展。1947年,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民间小戏在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发展。1958年,为贯彻落实周恩来总理指示,挖掘整理全农安县的民间艺术。其后以“唱玩意儿”为基础,其他民间小戏为借鉴,经过了总结、完善、融合最终创立了黄龙戏。

黄龙戏的艺术特点十分鲜明,表演形式以东北二人转为基础,角色行当上可分为生、旦、净、丑。表演技巧上讲究唱、扮、舞、说(口说)、绝(手绢儿、扇子等绝活),其唱腔可分为正调、清调两种,有女正调、女清调、男正调三套声腔,都是上下两句、结构严谨的方正乐段,音乐结构采用可多次反复的乐段体2。在服饰装扮上灵活多变,因戏而变,历史戏以传统服饰为主,现代戏具有东北地区民俗特点。题材上黄龙戏也很有自身特点,历史戏多以辽金题材为主,现代戏以东北地区田间地头新时代风貌为主要题材。

三、黄龙府文化在黄龙戏中的艺术呈现及应用

黄龙戏是东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具有深厚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并在主题、题材等众多方面展现了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豪放的民族性格。从1959年至2017年,共有23篇黄龙戏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且在多次汇演中受到广泛好评。

1.古代黄龙府宗教文化在黄龙戏中的艺术呈现及应用

在辽金历史题材的黄龙戏中,萨满教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萨满被认为是与天神之间交流的媒介,并在戏剧中多有体现。在《魂系黄龙府》中,辽朝皇帝耶律延禧听信了萨满巫师的谗言,下令屠杀黄龙府所有未满岁的婴童;在《圣明楼》中,辽朝皇帝天佑帝身兼萨满职位,在处决皇后萧氏的祭祀活动中喃喃有词并向天神祈祷;在《歪梨娘娘》中,萨满预言被认为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并推动了剧情发展;在《情系松漠》中则展现了萨满在日常生活中“跳大神看病”的仪式化场面,剧作者也借此讽刺了彼时萨满弄虚作假、装神弄鬼的现象。

在辽金题材的黄龙戏中,佛教文化也多有体现。如在2015年首演的历史剧《兴国皇太后》中,就有这样的一段对白:

冯素素:(鞭指远处)你看,这五周山佛光普照,真是洞天福地呀!

李奕:是啊,先帝在此凿石窟造佛像,真是好眼力啊!

冯素素:(一声长叹)唉……

借此也可以看出,在辽金时代宗教间的共融共存,二者皆对当时政治军事、社会生活、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古代黄龙府服饰、配饰在黄龙戏中的艺术呈现及应用

在金代,帝王多以金色丝织服饰来彰显其统治地位,官员多以紫色丝织服饰来体现其阶级等级。女真族的服饰工艺在借鉴宋朝技术的同时,同样保留了其独有的民族风格及特色。在饰品的选择上,多以珍珠、玉石等来彰显尊贵身份。这些饱含地域民族特色的服饰配饰,均在辽金题材的黄龙戏中有所展现,并添进了新的元素。

这些不仅体现了古代黄龙府文化对辽金历史题材黄龙戏创作中的影响,黄龙戏在创作中也将黄龙府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表明了黄龙府文化与黄龙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重要关系。

四、结语

历史上,灿烂夺目的黄龙府文化深深地影响了黄龙戏的创作,体现出了黄龙府文化独特的艺术构造。首先,在黄龙戏的创作发展中,古代黄龙府的历史故事、宗教文化、民间小传为古装黄龙戏的编排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素材与创作灵感;其次,黄龙戏中也呈现了古代黄龙府文化中独特的民族特色与古代东北少数民族豪放的民族性格。黄龙戏作为东北各民族文化因子相互交融的结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个性化展现,对发扬黄龙府文化具有文化价值;黄龙戏中包含的萨满文化、民间戏曲、民歌等均为民间艺术的存留,其间所内涵的风俗风情等,均为地方民俗艺术的二次呈现,对黄龙府文化的具有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在历史上,黄龙府文化更多的影响着黄龙戏,为其提供大量素材与资源;但是,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黄龙戏也同样可影响黄龙府文化。黄龙戏作为我国民族区域文化艺术品牌,在其极大的艺术发展空间中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来传承、传播黄龙府文化;所以,二者具有交互关系。因此,关注我国非遗剧种黄龙戏的传承与保护,既符合现实的需求,又符合时代的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萨满黄龙皮影
等价转化
雪舞黄龙
月光皮影
不老的皮影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黄龙河川道
浅谈满族装饰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
皮影的来历
黄龙核桃
皮影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