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音乐教学的游戏化探究

2019-01-27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文化传播系408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戏剧儿童幼儿园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文化传播系 408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均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音乐教学也不例外。从课程组织的角度讲,游戏化是学习者(幼儿)与学习对象(环境)的对话, 是学习者(幼儿)的心灵感悟,是学习对象(环境)的内在价值对学习主体的展现。 可以这样说,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正是师者所追求的 “主客融合、物我同境” 境地,更是幼儿认知发展的推进器。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好比生命一样。游戏也是孩子们的“工作”,他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游戏,且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游戏过程中丰富、合理的感官刺激能帮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自主、愉悦等良好情绪体验,在日常生活中使之积极主动地尝试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语言表达、合作组织、想象创造等综合能力。

一、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许卓娅教授提出:音乐教育并不是教音乐的教育,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是让孩子通过音乐活动各方面都得到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正是丰富幼儿感官、拓展与开发智力、构建社会责任与道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动机是内隐的,是处于自己积极主动的内部动机,趣味的游戏有利于形成幼儿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寓教于乐,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将音乐活动教学与游戏结合,让幼儿在 “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 ,就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的学习情感,在学习中获得“游戏性体验”,学习在游戏中由此诞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幼儿园音乐课程的游戏化,让幼儿在律动游戏、节奏游戏、表演游戏、戏剧游戏等音乐活动中得到快乐的原体验, 这种愉悦的体验成为幼儿的“工作”精神支柱,甚至影响幼儿后继生活与学习的的态度与品质。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最终目的以实现幼儿的终生幸福为目标,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使幼儿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研究表明,自由、愉悦、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全发展,而游戏作为幼儿快乐情绪的主要来源,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课程的游戏化发挥了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让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也就是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游戏引领童年,音乐开启快乐

许卓娅教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提到:游戏引领幸福童年,音乐开启快乐。 而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一句嘹亮的口号让家长矫枉过正,甚至用脱离实际的高标准要求孩子,无数“小神童”的诞生,造成幼儿的“童年恐慌”。 这种幼儿既无法承受更无法理解的外部压力,使得幼儿形成了较长时间的焦虑心态,忽视幼儿的身心特点,忽略幼儿的全面发展,揠苗助长甚至会给幼儿造成心理危机,酿成家庭悲剧。

(二)游戏化的组织形式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种活动中,还体现在它的组织形式、方法、内容选择等方面,不仅仅是传统音乐课堂唱唱跳跳、敲敲打打,还可以是配乐表演、韵律感知、儿童戏剧等。而在游戏进程中,幼儿体验的是愉悦、自主、自由和创造,和“玩”一样的感觉,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音乐教学内容涉及广泛,囊括了歌唱表演、乐器演奏、舞蹈编排、韵律操、配乐故事、配乐诗朗诵、儿童戏剧课程形式,还包含手指游戏等小型音乐游戏等。当音乐课程的每一种形式都以游戏做载体,孩子在游戏中的创造表现、人际互动,促进了幼儿音乐技能的提升、自我的成长,收获乐经验与快乐!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游戏化

幼儿教师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与组织中、在音乐游戏的指导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教学活动套路,从教学思路上着手,采取多元化教学法,注重以幼儿主体体验的游戏方式,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合理需要在游戏化活动得到满足。我们提倡的是“游戏音乐,健康成长”,强调的是素质教育。

(一)灵活组织教学

通过游戏化的幼儿音乐教学提高素养、塑造人格、全面发展,灵活多变的音乐游戏可以解决日常教学和幼儿园各类活动的一些困扰。如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过渡环节,音乐手指游戏、朗朗上口本地歌谣可在衔接等待时等情况下进行,让等待有意义,让生活蕴含教育;在集体活动、大型表演活动中,可利用集体合作游戏,如韵律操、律动舞蹈、配乐表演等。

(二)幼儿音乐教学与戏剧表演结合

儿童戏剧包含了观赏性儿童戏剧和创造性儿童戏剧,有学者认为儿童戏剧应是“儿童的戏剧”,戏剧只是表演的一种形式,其内容、语言等应用儿童的思想、想象、情感和经验,体现动植物的生活、人和物的关系、社会的现象、人生的意义,最终促进幼儿的成长。 在国家大力提倡戏曲进校园的背景下,幼儿音乐教学与戏剧结合,弘扬了中华国粹,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因条件受限,可以让幼儿通过视频模仿。

(三)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教育性和嬉乐性并存

在早期教育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核心是音乐教育,游戏化是幼儿热爱的,其价值在于通过满足幼儿的兴趣、好奇心,完成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必须与游戏相结合,教育性与嬉乐性并存,寓教于乐。

(四)掌握音乐节奏促进教学发展

1.在音乐游戏中匹配“幼儿化”的节奏

首先从在音乐游戏的内容、方式、组织上来看,幼儿的学识往往和年龄、生活经验有关,故施教者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自身喜好来安排幼儿的学习,我们须坚持“幼儿为本”。

其次,在音乐游戏中,音乐旋律的有效掌握应该与幼儿游戏息息相关,通过旋律融入幼儿游戏,让孩子们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来开展游戏,这样,就能较为准确的把握旋律。把音乐要素贯穿到幼儿的肢体,情绪感受中,形成一定的节奏感,也能有效地对音的强弱变化培养起到一定作用。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必须知道,介于幼儿有限的精力,决不能苛求孩子面面俱到,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点,都值得称赞。

2.为音乐游戏匹配“意境化”的旋律

无论是艺术教育还是其他教育,环境都会以一种隐形环境的影响因素时刻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在音乐节奏的感知中也是同样的,在合适的意境化环境下幼儿会积极的投入学习。例如奥尔夫韵律游戏《大象与蚊子》,利用幼儿对声音轻重的已有经验表现角色,在进行音乐游戏的编排时,这种意境化的游戏更加具有场面感,游戏中蚊子登场了,细腻的音乐节奏呈现给孩子们,当大象登场了,粗犷的音乐呈现给孩子们,这种意境化之下,音乐节奏体现的淋漓尽致。

3.音乐游戏编排“嬉乐化”

音乐课程教学游戏的“嬉乐化”是将教学过程的游戏性和情趣化有机结合起来。音乐游戏嬉乐化的方法有: 一是把音乐游戏中的过程动作与游戏结合起来,二是根据音乐的节奏编排嬉乐化动作让孩子尝试。 例如音乐《水果碰碰碰》,利用水果代替音符号,儿童易感知。

4.音乐课程游戏的“思维化”

在幼儿智力发展的进程中,思维是发展的核心。音乐作品中的感受、欣赏、表现、创造都是思维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如在节奏游戏中,通过图谱促进幼儿对节奏与街拍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理解力、创造力、注意力、观察力等智力因素,让音乐教学游戏的“思维化”。

四、结语

现在,人们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和游戏整合,增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致和乐趣,首先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学习掌握,促进了“学会学习”素养养成,除此之外,在音乐的情境熏陶下,加深孩子对于音乐的理解,从而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和支持,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幼儿“实践创新”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戏剧儿童幼儿园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爱“上”幼儿园
戏剧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