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肢体语言提高低年级学生歌唱能力初探

2019-01-27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201100

大众文艺 2019年12期
关键词:音准肢体歌唱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 201100)

歌唱作为音乐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音乐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1亦是最容易引导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纵观我国歌唱教学的现状,依然存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特点及内心感受,模式化、单一化、机械化的弊端。这与国家大力强调的素质教育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特别是低年级唱游课中的歌唱教学,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使儿童在欢快的唱、游中认识客观事物、启迪思维活动,陶冶美的情操,并在唱游过程中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协调性、灵敏性,培养节奏感、韵律感和音乐表现力。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唱动结合、乐中学,学中学。

而反思日常教学课堂,特别是歌唱教学的现状,学生喊唱低效的教学行为仍旧存在。作为一名执教者,对低龄学生概念化地强调歌唱方法、知识技能忽视了学生内心对“音乐性”、“趣味性”的体验。单一的范唱、模唱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小朋友非但不能理解理论化的“歌唱方法”,在歌唱实践中还是无法避免大声吼唱、音不准、节奏不稳定等问题,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被动、呆滞,并不能发自内心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与感动。

歌唱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重要手段。2故而,在歌唱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具体学情,展开更加深入地探究,采用相应、适当的方法与策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在快乐中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歌唱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歌唱能力成为众多小学音乐教育者上下求素的问题。笔者十分赞同维尔特先生所坚持的“轻松的学习,快乐的歌唱”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然、轻松、源自心灵的歌唱。需要指出的是,在歌唱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在课程进展中,除去培养学生基本习惯以外,应更加注重学生是否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是否在歌唱中获得情绪的宣泄、是否在歌唱中体验到美与感动、是否在音乐中沉迷留连。

从维尔特先生的教学成果以及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准确、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与音乐的兴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肢体语言的创设并非机械地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音乐形象,配合适当、形象的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内心起歌”,源自内心的歌唱,触及音乐的灵魂,进而得到美的享受。正如达尔克罗兹所述:“音乐教育不能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或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首先应该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3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肢体语言实现歌唱前的放松

肢体语言在歌唱过程中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4所以,在歌唱前的预热是十分必要的,音乐与体育是密切联系的,一定要有身体的参与。故在歌唱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做热身运动。把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以最自然放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未发声前,首先带动学生,进行全身运动。放松手脚身体。并从生活与娱乐的过程中领悟正确的发声。如:早上刚起来伸个大大的懒腰,打个懒懒的哈欠,练习开口音“a”(啊)。模仿骑着摩托车去学校,身体放松发出“du”音。想象长长的鸟嘴,衔住肉,并配合双手从下往上画半圆,发出“dui”音。

对于练声,在根据低龄学生的学情,选择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小曲目的基础上,应结合身体动作,帮助学生练习,进而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不是一味地模唱。5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小小鸟,稳稳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唱歌。学生便会调整弯腰驼背被动的状态,使身体自然涨高,打开“小翅膀”,手的位置变高,调整呼吸,身体保持放松,模仿小鸟唱歌。或者引导学生将小眉毛抬起来,帮助他们做到“低声高位”,发出自然的声音。

二、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解决音准问题

歌唱的肢体语言对于发声和音准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身体姿态有利于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6运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进行音阶练习是培养音准的有效方式。特别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有些还未形成音高概念。通过手势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形象化、趣味化地培养音高效果良好。教师应汲取柯达伊教学理念精髓,努力使学生将音乐学习当做一种享受,在歌唱中体验快乐。

此外,在歌曲学唱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解决音准问题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笔者近日在一年级唱游课《数高楼》的教学中,对第18、20小节两个节奏相同但音高不同的X·X X音型进行了难点预设与思考。其中第20小节弱拍的音较低18小节高了一度,于是我引导学生运用吹小喇叭的动作帮助演唱,首先用双手放在嘴边摆出吹小喇叭的造型,在第18小节请学生模仿将小喇叭吹向4楼的窗子,而唱到第20小节时,引导学生将小喇叭吹向5楼的窗子。令人欣慰的是,结合伴奏音乐学生很快有了音高低的概念,解决了这两个小节的音准问题。

再如笔者在执教《在欢乐的节日里》一课时,抓住印尼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结合音乐运用了伦巴舞的动作充分地将律动与歌唱结合。笔者抓住了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这个“千岛之国”濒临海边,海浪高低起伏的风土特点,设计了扭胯、转手腕和转圈三个动作。其中扭胯与转手腕结合,配合旋律的高低起伏,仿佛在模仿海浪一高一低起伏的感觉,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歌曲的音准与旋律走向。而歌曲的第三句与第四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尾音上稍有变化,由第三句的d m s变为了d m d。在曲中的衬词“啦啦啦”处,一字一音的处理手法更增强了欢乐的气氛,充分展现了儿童们在欢乐的节日里纵情歌唱、欢乐舞蹈的情景。在这里笔者结合歌词内涵与音乐情绪设计了转圈与拍手的动作,其中第三句末尾的d m s跟随音高逐渐增高手势也逐层向上拍,而第四句末尾处的d m d则设计了拍手两下与手掌平摊的动作,表示音乐由主音回到了主音,很好地帮学生解决了音准问题。这样的律动设计学生不仅容易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其掌握旋律的高低走向并理解歌词内涵,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与表演的热情,在有趣而轻松的氛围中载歌载舞,体验了印尼小朋友欢度节日时的欢快气氛。

三、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解决节奏问题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肢体动作除了辅助音准稳定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节奏问题。正如达尔克罗兹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他将人的身体视为最有效的乐器。我们应努力汲取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理念的精髓,将之适时有效地运用于歌唱教学中,令学生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速度、力度、时值的变化,培养协调自如的节奏感。当然根据音乐选择恰当的肢体动作亦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面对《数高楼》中由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不同组合构成的两种节奏:XX X与X XX ▏X 0▕,起初笔者用拍手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节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只因拍手的动作是一样的,学生依然很难直观的区分两种不同的节奏组合。故我对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做出修改,运用两种不同的恰恰舞步帮助学生体验并区分这两种节奏。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住了以上两种节奏,更重要的是伴随音乐进行恰恰舞步有韵律的扭动为其带来更多欢乐的、充满活力的音乐体验和律动体验,学生真正在快乐里学会了歌唱。

四、 运用肢体动作帮助学生唤起内心体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肢体语言的创设并非机械地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音乐形象,配合适当、形象的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内心起歌”,源自内心的歌唱,触及音乐的灵魂,进而得到美的享受。正如达尔克罗兹所述:音乐教育不能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或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首先应该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

例如在《小树快长高》的中,第二、四句分别为“拥抱春风”与“拥抱小星星”的乐句,学生应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与第一、三句欢快、跳跃的句子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帮助学生从内心体验第二、四句悠长的气息与柔美、连贯的乐感,笔者引导学生在歌唱时配合肢体动作——轻轻张开双臂分别温柔地拥抱春风和小星星——形象化地帮助其体验到了歌曲所蕴含的情绪,从歌唱中体验到优美与亲切。

又如二年级歌唱课《金孔雀轻轻跳》,全曲旋律优美、明快,曲中多以同度反复和三五度音程进行,活泼跳动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傣族小姑娘、小男孩与孔雀一起翩翩起舞的生动画面,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其中第一段歌词“展翅开屏”和第二段“阳光洒满”音高较高,可以配合前面学过的“孔雀开屏”的肢体动作,辅助学生演唱。一方面启发学生想象孔雀开屏,翅膀高高展开的动作和美好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手慢慢举高,带动声音到高位,手缓缓两边打开,划出弧线两边延展,帮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连贯的气息唱准音高。需要指出的是把学生固定在座位上,拘束僵硬的站姿、坐姿很难让学生找到放松、自然的状态。

作为一名经验尚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辅助肢体动作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难点,变技术指导为艺术指导,显然是笔者日后应该学习与探索的难点之一。笔者至今仍对2018年度第八届中国小学课堂展示活动中许老师《诗韵悠悠》一课印象颇深:许老师《诗韵悠悠》中的歌曲处理——“临行密密缝”一句让学生思考为何“临行”的节奏拉宽,通过老师的范唱引领,让学生感受出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教师抓住“词与旋律”的关系,从歌词内涵上引导学生演唱;为何“密”字加入波音记号,教师指导学生这里表现的是母亲内心的颤抖;再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下行旋律,感受一种情感上的不舍,等等。把“音乐要素”、“音乐情感”、“肢体语言”的表达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非常生动地引导学生明白音乐要素对表达音乐情感的直接作用。学生的演唱技能也很好地通过情感的引导,肢体的辅助,步步推进。学生能在音乐课堂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这正是音乐课堂的最终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歌唱课中,根据音乐并结合肢体语言进行教学的方式,体现了音乐新课程关于“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和“强化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思想,它对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歌唱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提高歌唱能力,还需在日常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积累中,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努力与学生一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歌唱的快乐。

猜你喜欢

音准肢体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肢体语言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肢体写作漫谈
歌唱十月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