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唱词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2019-01-27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10000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00)
一、前言
南京白局是以南京方言表演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孕育于云锦织造的摇篮之中。心灵手巧的南京云锦工人,不仅织出了灿若云霞的云锦,还在漫长而枯燥的织锦生产中,手不停梭,口唱小曲,创造出具有浓郁南京地域特色的民间说唱艺术——“白局”。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南京白局的唱词内容由云锦工人和部分白局作词人创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南京地区的市民生活,是属于老百姓的“文学”,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而民俗文化的创造与传播的主力军是老百姓,因此探寻南京白局唱词中的民俗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于此,本文将以白局唱词作为文本分析,挖掘白局艺人口中传唱的南京民俗,探寻这些民间习俗和风土人情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详尽阐述民俗文化的不同类别、审美情趣及其文化价值。
二、选材内容:跨时空、多角度展现民俗文化
南京白局唱词由南京云锦工人和词作人创作,展现了南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诉说着这座历史古都的古往今来,南京丰富的民俗文化通过白局唱词展现在世人面前,具有跨时空、多角度的特点。
(一)风景名胜
南京白局有不少篇目涉及了南京本地的风景名胜,其中,《新编金陵遍地景》用全部篇幅介绍了南京当地的著名景点,详尽列举了明孝陵、梅花山、莫愁湖、阅江楼等数十处风景名胜。除此之外,唱词还介绍了这些风景区的具体特色,多角度展现了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的人文意蕴。
(二)节日风俗
《南京风俗景》按照时间顺序详细阐述了南京当地的节日民俗,除了有全国通用的节日之外,如:元旦放炮仗、烘“元宝火”、插“天竺”和“腊梅”、拜年,端午节“挂钟馗”、“供菖蒲剑”、“雄黄泡酒”,中秋节“赏月”,重阳节举行“菊花会”;还有南京特有的节日民俗,如:正月十三举行“纱灯会”、敲锣打鼓,正月十六“玩城头”,三月龙抬头接女儿回娘家,清明节“插杨柳”,三月二十八举行“东岳会”。
(三)婚丧嫁娶
南京白局许多篇目均或多或少涉及了南京本地婚丧嫁娶的相关习俗。《南京风俗景》中提到了南京本地关于丧事的民间习俗,“十月呀(招),家家(么)户户,把纸来烧。”此处指出过去南京农历十月初十不忌,可以上坟,人死了要摆在家里,到这天可以下土。此外,《贞妇调》《小寡妇上坟》《哭妻房》等篇章还强调了古时南京地区婚姻的忠贞、夫妻关系的深厚以及女子的贞洁。
三、审美意趣:音韵和谐,在文质结合的语境中迸发人的生命力
(一)文质结合,雅俗共赏
“质”是南京白局唱词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从遣词造句上还是题材选择上,白局唱词都具有很强的质朴性和民间色彩。首先,在题材选择上,南京白局孕育于南京云锦工人的创作之中,取材多源于民间故事、新闻轶事。据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黄玲玲介绍,南京白局有近百个传统曲目,选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歌颂喜庆吉祥,演唱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反映民俗、介绍地名风景,反映时事四类。这些选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南京底层人民的生活,民间色彩浓厚。
其次,在遣词造句上,南京白局的一大特色在于用南京俚语表演,多采用口语化表达,追求通俗易懂。如《机房苦》中“朋友劝我改行,我没的生意做”宛若白话。
南京白局一些篇章改编于文学作品或其他曲艺,在“质”的外表下融入了“文”的内涵。比如,《闻鲜花》中的“好一朵茉莉花呵,好一朵茉莉花”改编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于《醒世恒言》中的同名短篇拟话本小说,《英台思兄》改编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此等等,文学作品和经典曲艺的融入赋予了白局以文雅之感,可供文人雅士赏玩。
(二)音韵和谐,富有诗意
南京白局唱词讲究韵律美,在一些选段里会频繁出现押韵的情况。《智斗霸王》开篇前七句均押“ang”韵和“uang”韵,如:“千万桩”、“几大框”、“楚霸王”、“那地方”、“不说谎”、“去逛逛”。
一些新编曲词不采用传统的曲牌名,篇幅较大,形式也较为零散。由夏冰流先生新编的双口说唱《金陵散曲》在行文中出现了一词一诗的形式,在讲求韵律美的同时,为全篇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其中以“二簧屏”为曲调的词押“uan”韵和“ian”韵,如:“满街悬”“喜周全”“心算”“花艳”“九重天”“动心弦”等。而以“八板”为曲调的词押“ang”韵,如:首联、颈联、尾联最后一字分别为“长”“煌”“香”。
(三)迸发出南京人民的生命力
“生命力”有很多层意蕴,它涵盖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某些精神力量,如:创造力、生命韧劲、意识觉醒等等。南京白局在记录南京人民生活的同时,也透过漫漫历史折射出人性的精神力量。
南京白局不少篇章展现了南京人民对抗艰苦环境和黑暗势力的反抗精神,从而反映出人们内心喷薄而出的生命韧劲。《机房苦》是表现南京云锦工人处于艰苦环境下坚持劳作的代表作,而《抢官米》《倒城墙》《倒文德桥》《打议员》则是从黑暗社会这一大环境下捕捉人民反抗腐败政府的写实镜头。无论是艰苦的织造业小环境,还是黑暗的社会大环境,白局都用细腻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南京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不屈的生命韧劲。
《倒贴调》《二姑娘害相思》等篇章表现了女性追求幸福、自由、平等意识的觉醒。女性不再被要求像《贞妇调》里所宣扬的贞洁、内敛、相夫教子等封建条框所束缚,而是开始大胆地突破限制,追求属于自己的权利。这一点在《倒贴调》里具体表现为女性向男性大胆而直白的求爱,在《二姑娘害相思》里则表现为未婚女性对男性的极度相思。这种“大胆”和“直白”真切地反映出新时代女性身上洋溢的蓬勃生命力。
四、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与文化记忆
(一)“新闻腔”叙事蕴含历史价值
“唱新闻”是白局的一大特色,久而久之,这类以新闻为题材的白局被归纳为“新闻腔”,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时事新闻。
白局作词人充分运用白局的编词唱新闻这一大特点,把当时所发生的社会新闻、重大事件变成“新闻段”传唱开来。以“新闻段”闻名的代表性曲目有“两倒一抢”(《倒城墙》《倒文德桥》《抢官米》)的新闻段以及《打议员》。由这些记录在白局的古时新闻深挖开去,会产生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二)赋予南京云锦特殊的文化记忆
南京白局对于南京云锦有着一种重要的文化贡献和文化记忆。南京云锦不仅是南京白局的孕育者,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存状态,以及云锦工人的喜怒哀乐也在南京白局的传承发展中被记录了下来。《打议员》篇章里反映的内容,则真实记录了丝织业工人反对南洋省议会议长朱守仁勾结日本商人开办茧厂垄断江南土丝,冲进省议会的抗争壮举。如此等等并由此推衍开去,南京白局传统曲目段子中所记录的情况,既是云锦织造工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们关注生活体察社会的视角,这无疑对当下深入研究云锦文化,以及探讨南京云锦和南京白局的关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此外,《云锦诀》篇章生动地介绍了云锦织造过程,赞美了云锦的稀有美丽和云锦工人的心灵手巧。如此,白局的传唱在一定出程度上宣传了云锦,并为云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力量。南京白局和南京云锦在传承发展中相辅相成,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良性关系。
五、结语
南京白局孕育于云锦工人,传唱于白局艺人,其蕴含的民俗文化以及独特的审美趣味,具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白局正处在濒临失传、逐渐消亡的境地,保护与传承成为南京白局最大的历史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