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者论”视域下王小帅电影的现实叙事和作者表达
——以《地久天长》为例

2019-01-27王建丽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名作欣赏 2019年35期
关键词:刘星王小帅现实

⊙王建丽[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王小帅作为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凭借其扎实稳重的拍摄风格呈现了一部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从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到 《地久天长》在国际上斩获各类奖项,足可见经过多年的淘沙,其作品越来越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作为第六代电影导演来说,他们是追求个性的一代,又生活在特定的年代,影片中所蕴含的历史反思、现实困境和情感归宿成为其一以贯之的表达,并形成了王小帅独具特色的艺术品格。

一、时代嬗变中的历史反思

时代是王小帅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背景因素,“对于出生在20 世纪60 年代的人来说,经历了中国山乡巨变的几十年,从创作角度来讲,遇到这么多的起起伏伏是一件幸运的事”,王小帅这些年一直在坚持做作者电影。作者论的核心就是将导演视为电影创作的核心人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所谓作者电影,即在充分体现作者意图的前提中,影片中有明显的导演风格、独特的导演拍摄手法,一以贯之的命题探讨和自成一派的美学追求。因此,王小帅电影中离不开的就是把普通人物放在特定的典型的环境中去审视,最拿手的就是把历史命题放在时代洪流中去挖掘,然后将人物的命运与时代联系起来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边缘人与主流群体之间的异质,把人放在特定的时代中去对抗命运,对抗时代,最终留给观众去反思时代与历史,这些成为王小帅独特的叙事风格。

《地久天长》这部电影,导演建构了一个典型的环境,把两个普通的家庭放在1966—1976 年、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下海下岗、房地产热、出国潮等大环境下去进行命运交响曲的变奏。影片中三个家庭在时代的浪潮中起起落落,从上山下乡到工厂劳作,从改革开放时期流行元素悸动着年轻人们的心到计划生育政策刺伤的家庭隐痛,从乡亲乡爱的地久天长到南下生存生计的步履维艰,这一切真实的历史在影片中次第出现,与家庭生离死别的清晰命运纠缠在一起,让观众感觉到一种独特的时代悲剧。王小帅的镜头总是在担负着社会的记录者的角色,他努力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电影艺术融为一体,他对这个时代的理解以及社会的伤痛都来源于自己对时代的感悟。这可能就是一位电影导演在艺术创作中努力发现自我、确认自我、彰显自我的一个过程,对其表现的世界赋予独特的意义,用以言说历史。影片中在场景布置、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做到了历史的真实,所谓历史的真实总是切肤之痛的真实感触,即为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有不由自主的代入感,并产生不言而喻的情感共鸣。比如片子出现的筒子楼、舞会、收音机、大喇叭裤等象征着年代的记忆符号,使观众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三个小时穿越三十年的过往,不断使观众沉浸在自己和影片的回忆漩涡里寻找共鸣。而且把关于父母、孩子、孙子三代人的成长经历放在特定的成长环境中激发人物的深层情感,通过人物情感变化挖掘历史的嬗变。我们从多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其视点一直紧扣时代脉搏,真实地记录社会现实,以人物际遇为创作基点于银幕之上投下时代的缩影,在历史的反思中自我意识觉醒,从而建构完整的世界观。

二、窥探性的社会现实困境

《地久天长》是一部现实主义旗帜鲜明的电影,影片刻意隐去了具体的时间和年限,把两个普通家庭的纠葛放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去审视,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现实。影片在社会现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来回穿梭,让艺术创作和现实困境交织在一起,这是一种对社会现实无情的披露和具有窥探意味的现实拷问。

影片遵循了新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打破了常规的线性叙事,采用时间线交叉跳跃的方式来建构故事,这样做看似弱化了故事的张力,却无形中引导着观众走向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没有憎恨和复仇,只有善良和温柔。这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促使或者引导观众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辉,在叙事中也叫作双向反思叙事。影片多处运用了这种手法,例如,以刘星出事为节点,刘星出事前,画面一:父母生活的惬意、邻里相处的和谐、朋友相处的融洽;画面二:刘星出事、咏梅悲痛、伤心离开,二者穿插相连;刘星出事后,画面一:父母下岗、背井离乡的生活、丈夫出轨妻子自杀;画面二:刘星和浩浩无忧无虑的童年、两个孩子一起过生日、大人一起憧憬未来的场景交替出现。社会现实的残酷与幸福岁月交相辉映,既突显了在社会变迁中人们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困境,又把人们在面临生活的裂变和社会的变迁时绝处逢生的勇气和自然平和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再比如,在丽云下岗片段中,镜头不断在厂长、工人、丽云之间来回切换,人们的心在一个个名字中揪得越来越紧,直至听到“王丽云”三个字,丽云的眼泪奔涌而下,这是众多下岗工人的哭诉,也是最残酷的社会现实。导演用了很多大远景跟特写的调度,把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丽云的紧张拉伸有度地呈现出来,把人物内心的崩溃和隐忍刻画得真实而客观。

现实纵使残酷,但导演总能给人希望。影片中新生儿的啼哭声出现过三次,分别给三次遇到坎坷的丽云以活下去的希望。第一次是在刘星溺水送进医院的时候,背景音响里新生儿的啼哭声在多个场景中出现;第二次是在丽云被迫去做计划生育手术的时候,背景音响里也有新生儿的啼哭声;第三次是在丽云试图自杀而被送进医院的时候,背景音响里还有新生儿的啼哭声。每遇到一次生命的危机,就有来自上帝的声音告诉人们:“生与死、欢聚和离别,人这一生虽没有地久天长,但请过好这一生。”现实纵使残酷,但在导演的影片中充满了希望,似乎是早已洞悉一切。社会没有在人们心中烙上对政治的反叛和对生活的绝望,反而用一种光明引领未来,这种宽宏的世界观得益于导演的人生经历,得益于其对艺术真实的美学追求,成为王小帅独特的作者表达——“一个‘作者’将自己从各种‘成规’中剥离出来的过程,也是‘作者’通过外部世界的表述,建构和表述自己的‘世界观’的过程”。

三、期待视界中的情感归宿

王小帅在采访中说道:“人性的复杂多样,是电影人不断追寻、思考和表现的主题。”在改革的浪潮中,导演的作品一直在追寻着什么或者说一直在寻根。从《青红》中人们受够了工厂的生活,后悔决策的失误,纷纷提出返城愿望,到《我11》中政局不稳定,人心惶惶,人们渴望返城,再到《闯入者》通过各种手段成功返城,但是紧接着就是道德的沦丧和内心的不安。笔者认为导演一直在寻找出路,寻找潜在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归宿。而今《地久天长》把关注点放在普通家庭和普通人的情感表述中,通过普通的家庭叙事展现社会历史的变迁,从个体映射群体,用从艺术映照现实,在不断推进的段落中加入羁绊,在一次次抉择中回应温情,导演用“地久天长式”的人文关怀和大爱无疆给了众多寻求答案的观众无言的回答——珍惜当下。

在影片《地久天长》中,当三个家庭在面临变故时,几家人分别用温情式的回忆、不抛弃不放弃的现实呐喊,以及一辈子的忏悔,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期待,最后用人性的光辉照亮了人们的心扉。当耀军和丽云失去自己唯一儿子的时候,他们没有斥责任何一个人,宽恕了浩浩及家人;当丽云被逼去做流产手术而导致今后无法受孕的时候,她既没有怨政策也没有怨海燕,默默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所以才能在面对沈浩深深的忏悔时坚定而坦然,对别人的宽恕就是对自己的解脱,这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心灵的救赎。当抚养的孩子刘星扬长而去时,他们不急不躁,才能有刘星选择重归养父母的怀抱的美好结局,耀军夫妇用善良完成了人性的救赎,丽云自杀、茉莉还命、海燕愧疚,以及美玉无怨无悔默默的等待,与此种种,宽恕与包容,善意和宽爱,笼罩着整部影片,这是王小帅电影的美学追求,也是他想要“与世界和解”的价值观的传达。

“不要让一次伤痛影响你的一生”的创作理念让影片主题“友谊地久天长”得以升华。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作者自己往往就是他的主题。无论什么样的故事,导演总能在影片中灌注同一的思想、同一的认知和同一的价值观。可以说,导演一直在践行着潜意识里相对独立的艺术追求,这是一种强烈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也是作者电影的美学观照。

四、结语

作为电影艺术的探索者,王小帅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原则,是电影艺术探索的先锋,其创造力不断得到国际的认可,电影中蕴含着导演的个人追求,探讨着关于人性和家的时代命题,践行着作者论的精髓,从而使该影片拥有了国内外共通的批评意义和价值。整体来看,由小及大,当下中国电影走上了一条艺术探索的道路,各路导演都在突破自身固有的框架寻求创新,而我国电影市场正需要一次“中国特色”的电影新浪潮。

① 豆 瓣影评王小帅自述:《〈地久天长〉关于电影,关于我们》,2019年3月21日。

② 孟 君:《作者表述:源自“作者论”的电影批评观》,《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75—79页。

③ 傅 莹:《激情所关注与生命所坚持的——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访谈录》,《文艺研究》2007年第8期,第72页。

猜你喜欢

刘星王小帅现实
门神
人工智能情境下的行政裁量存在吗?
证据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证据
寻找好嗓子
证据
The analyze the diverse themes in plots from the lottery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