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永别了,武器》分析美国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019-01-27郑州市第106中学郑州450002

名作欣赏 2019年35期
关键词:凯瑟琳人道主义亨利

⊙程 龙 [郑州市第106 中学,郑州 450002]

文学作品能够记录人类发展历史,反映人类思想价值追求。美国作家海明威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对人类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作出了深入的分析,留下了大量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永别了,武器》就是其中著名经典的作品之一,该作品结合了海明威亲身的战争经历,真实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作品通过描写美国青年亨利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战争经历和情感变化,展现出明显的反战色彩,能够从中探索海明威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人道主义思想与《永别了,武器》

人道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体现,如海明威的经典作品《永别了,武器》。人道主义思想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是探索人类生命意义与个性发展的思想理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它重视人类生命和生存持续发展,捍卫自由和平的理想,并且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使得人们更加尊重生命和爱护和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道主义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明显体现,其中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体现得颇为显著。《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依照自身经历而创作的一部优秀文学著作,充满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思想。作品将意大利和德国两国之间的战争作为故事背景,通过叙述美国中尉亨利的人物经历和情感变化,不仅描写了战争摧毁个人幸福以及毁灭人精神的场景,同时也引申出对人类生活状态和人类尊严思考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永别了,武器》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为目睹并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作家,海明威对战争的描述更加真实和具有生动力,他希望通过对战争的描写来促使人类反思和进步。《永别了,武器》中表现出强烈的幸福意识、反战情绪以及自我意识,是对海明威人道主义思想的简单概括。

(一)强烈的反战情绪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而创作的文学作品,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参与者和受害者,他希望通过文学形式让读者真实了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尼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同的人拥有着不同的思想,换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新的认知。战争是一种罪恶,但是它却是一种相对的恶,假使我们仅以对错两方面衡量,那么战争本身显然是错误的,无论输赢结果,无论国家民族。《永别了,武器》作品中描写的战争,是一场不一样的战争,或者说跟那些饱含民族大义、热血激昂的抗战电视剧有着明显的不同。作品中主人公亨利由于受到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盲目参与了意大利跟德国两国之间的斗争,没有所谓的家国兴亡,也没有读者熟悉的义愤填膺。有的只是一个把士兵作为职业、毫无信仰的普通中尉,有的只是对战争输赢与战友生死毫不关心的开救护车的司机。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不止一次描写了战场的残酷厮杀和士兵对这场战争的厌倦,以此表达出自己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反对。比如说在亨利的救护队中,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军官,几乎所有人都在咒骂着这场战争。而且有的士兵为了不用上前线,还故意使得病情恶化。“和平万岁”“我们要回家去”这些愤怒的声音也是随处可见,让读者更加直接明了地感受到人们对于战争的厌恶和痛恨。此外从亨利与凯瑟琳的感情发展也能够看得出战争对个人幸福的毁灭。在作品中,海明威描述的战争没有爱国情怀,没有民族大义,更没有正义可言,反而带有一丝悲观的情绪所在。人道主义的重要原则就是把人当作人来对待,而战争明显违背了这一原则。海明威认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只有死亡和伤痛,能够摧毁心灵和扭曲人性,即使取得胜利也是阶级之间的胜利,而不是人民大众的胜利,是非常不人道的。整部作品中抒发着浓烈的反战情绪,道出了战争非人道的本质。

(二)强烈的自我意识

。《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再是某个阶级的代表,而是具体实在的个人形象亨利,通过描写亨利的生活经历以及心灵成长,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自19 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与战争的频繁触发,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做出了很大的挑战。人们越来越觉得社会发展难以控制,个体生命在大千世界中无力与渺小。于是人道主义思想从博爱的胸怀逐渐转向到自我意识层面,人们逐渐开始审视自己内心,并且观察这个世界。自我意识是海明威人道主义思想的价值支撑,亨利不是英雄人物,只是一名开救护车的普通士兵,但是亨利却具有独立鲜明的性格特点。他不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时刻保持独立的思想和清醒的状态,以此对现实进行理性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亨利参军的出发点就与大多数人不同,亨利认为参军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民主和正义,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亨利在战争中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是非常清晰,作为加入意大利军队的一个美国人,他始终觉得这场战争并不是自己的战争,对于战争的成败和战友的存亡漠不关心,并始终把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定位成局外人。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后,亨利对这场战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认为这场战争毫无意义,只不过是一场手段卑鄙的骗局。但是作为独立且自主的个体,亨利在面对现实时仍会感到孤独和落寞,而且有时候即便跟爱人凯瑟琳在一起时也会有这种感觉,那便是跟世界格格不入的孤独。在《永别了,武器》中,我们看到了亨利这个孤独而理性的自我,也促使读者联想到生活中每一个具有孤独意识的实在个体。亨利虽然看起来冷漠麻木、空虚乏味,但是他却在时刻捍卫着自我的独立存在和宝贵自由。这样一个拥有着多重人格和复杂个性的人物形象,代表着海明威所处社会时期中的大多数人,为读者传达出美国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强烈的幸福意识

。《永别了,武器》中除了残酷的战争描写之外,也有着少量的温情场面,那就是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作品中的爱情不同于一般言情小说,没有所谓的花好月圆和一见倾情,而亨利接近凯瑟琳最初的目的也不是因为爱情。亨利认识凯瑟琳最初只是想丰富战争生活,打发一下无聊时间,更多的是看成一场游戏。随着时间的流逝,亨利再次遇见凯瑟琳时却突然发现爱上了这个女人,看不到凯瑟琳时会有一种莫名的流浪感和孤独感。于是亨利渴望跟凯瑟琳逃离这场战争,渴望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为了追求幸福和自由,亨利决定带着凯瑟琳逃离这场战争,趁着枪决其他逃兵的间隙,他跟凯瑟琳跟暴风雨做了一整夜的搏斗,最后顺利划船逃往瑞士。而他们在瑞士短暂的幸福生活中,海明威还重点对雪进行了细致描写,那个冬天都在下雪,洁白的雪象征了他们幸福和安宁的生活。除此之外,亨利在战地生活中也不忘追求幸福,他可以喝酒赌马,也可以滑雪恋爱,他相信,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任何人都有着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且只要是你觉得幸福的事情,都应当值得骄傲和追求,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追求幸福。因此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人道主义思想也包含着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在海明威看来,人类不仅需要活着,还需要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幸福。一个人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悲观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对幸福自由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动力,海明威通过对《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个人经历和爱情故事的描写,告诉了读者,无论生活多么悲观以及不顺,都应当活得幸福和自由。就如书中所言那样,“天气阴转多云,太阳总想冲出来”,具有人道主义信念的人相信,只要有逆境和失败,就会有顺境和成功。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能够保持乐观追求幸福,这就是人活着最好的方式。

三、结语

由于深受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海明威对美国和世界的现实环境有着强烈的敏感性。在《永别了,武器》中,战争体现的既不是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也不是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而是人道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反战主义者,海明威通过将战争残酷与亨利幸福的紧密联系,将战争归纳为人类悲剧的重要原因并加以谴责,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的思考和认知。海明威人道主义思想将享有自由、追求幸福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幻想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应当是协调均衡的,生活应当是自由而美好的。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从人类生存的基础出发,阐述着真实的人性,向往着美好的生活,赋予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幸福以及价值的思想动力和勇气。在当下社会环境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道主义是顺应世界各国发展和处理各国矛盾的重要思想价值观,为此应当深入分析美国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凯瑟琳人道主义亨利
完美的鲨鱼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跟踪导练(一)5
找找看
大公鸡亨利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贾宝玉与凯瑟琳·恩肖的三角恋比较研究
找找看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