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的田园,相同的赞歌

2019-01-27池小泉空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51

名作欣赏 2019年27期
关键词:割麦华兹华斯弗罗斯特

池小泉[空军工程大学,西安 710051]

一、引言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和开创者,他和他的合作者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被认为是英国诗歌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他本人也被公认为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华兹华斯热爱自然并崇尚自然,他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哲学观影响了读者。他提倡诗歌的主题应立足于自然或是自然生活,诗的语言应简单朴实,而且诗的目的应歌颂自然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在长篇叙事诗《序曲》中指出:“人心是我唯一的主题,它存在于与大自然相处的人中那些最杰出的胸膛。”华兹华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他对诗的观点,他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感悟力和精湛的表现力为历代文学评论家们所赞赏。正是因为诗人具备这些非凡的能力,他才可以“变平凡为非凡”。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农民诗人”,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从风格上来看接近传统诗歌,语言含蓄洗练,以白描见长,善于以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刻画鲜明的现代诗歌色彩。他关注现代人的孤独、疏远和恐惧等精神病态,抒写他对物质主义的厌恶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满,用比喻的手法把美国和新英格兰的乡土气息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语言朴素但含义隽永的诗歌风格,正如他所说,“一首诗以喜悦开篇,以智慧作结”。

二、两首诗歌的比较

两位诗人的许多作品都描写了对普通田园生活的关注、感悟以及思考。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和弗罗斯特的《摘苹果之后》可以说是两位诗人各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虽同属田园风格的诗作,也都成功地描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但细细品来,笔者发现这两首诗歌的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不同,对待生活的感受不同,引起的共鸣也不尽相同。

(一)相同点

经过比较,笔者发现这两首诗歌存在以下的共同点。

1.劳动者的赞歌

两首诗歌描写的是都是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孤独的割麦女》描写的是高原少女夏收麦子时以歌声做伴,诗人对少女歌声的内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宁静的追忆。诗人赞扬劳动者的美,也为姑娘的歌声平添了神秘、缥缈、悠远的美。《摘苹果之后》描写农民秋后收获苹果时的辛劳和付出的心血,以及由收苹果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摘罢苹果,他十分劳累,渐渐进入梦境,梦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好收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但同时又被烦恼所困扰,这不正是人类真实的写照吗?我们享受成就感的同时,往往会感到成功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困扰。读完《孤独的割麦女》,读者有种随着劳动者的歌声远去,陶醉在歌声里的享受;但是细读《摘苹果之后》,读者会随着农人劳作时对生活的思考陷入深思。两首诗给读者留下的感觉不同,引起读者思考的问题不同,对待生活的看法也不同,但都描述了劳动者对待劳动的态度:少女不畏高原的孤远,孤身一人在田间劳作,花季的岁月平添了辛勤劳动者的美;而摘苹果的农民又何尝不享受自己秋收苹果的喜悦呢?诗人从不同的层面讴歌光荣的劳动者,欣赏劳动者,因此可以说这两首诗歌都是劳动者的赞歌。

2.朴实的语言

两首诗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朴实无华的。例如《孤独的割麦女》说到少女的孤独,用了四种不同的表达(single,solitary,by herself,alone),尽显少女的孤独、孤单、孤寂。此外,《孤独的割麦女》描写了割麦女歌声的悠远,表达了人类永恒的主题——超越时空的生命悲歌。如此悲壮的话题,诗人以其一贯坚持的风格,尽量使用平实、普通、易懂的语言,如:“Oh,listen ! ...Familiar matter of today? Some natural sorrow,loss,pain.”(听啊……只是唱今日平凡的悲欢,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不难看出,诗人的用词恰到好处,符合描写对象的身份——一位平凡而卑微的少女。《摘苹果之后》则描述了一位农民收罢苹果之后的梦想,似梦似真,若隐若现,体现了现实与梦想的对立和矛盾。弗罗斯特的诗歌常隐含象征和暗喻,弥漫着自然的芳香。弗罗斯特善于从朴素的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中汲取意象。本诗是一首洋溢着丰收喜悦同时又充满哲理的田园诗。从词源学上看,田园诗源于拉丁语,是指“与牧羊人有关的”。田园诗本身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混合体,是作者探索人类平等、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以及信念本质等问题的一种方式。弗罗斯特作为田园诗人,所描写的乡村生活不仅包括他的亲身经历,还包括他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他把田园诗同牧歌相结合,经常使人产生了远离繁重的劳作、激烈的竞争,隐退到一个世外桃源中去的想法。《摘苹果之后》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诗人选择苹果园作为他劳动的场所,尽量选取与摘苹果有关的实物作陪衬,如梯子、桶、苹果、青草等,这些简单平实的事物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亲自参与了这一场摘苹果的活动。

(二)不同点

1.劳动场景迥异有别

两首诗都向读者展现了丰收和收割的景象,但诗歌选取的场景不同。弗罗斯特的《摘苹果之后》取景于他的家乡——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的一个苹果园,描绘了一位老农摘苹果的景象:农民爬上梯子去摘苹果,尽管树上还有苹果没摘,但农民觉得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为什么苹果没有摘完,农民却认为农耕结束了呢?笔者认为这正是弗氏留给读者的悬念。人生在世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尽完善的地方,对于农民来说,既然已经丰收了这么多,少一两个又何尝不可呢?但那摘不到的苹果,其实象征了他不可企及的成果,因此他只能作罢,进入梦乡。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这首诗从摘苹果可以联想到其中带有的遗憾和犯错误的经历,这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所能感受和理解的。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则描写了一位少女在英国苏格兰的小麦地里边收割庄稼边歌唱的景象。诗人开始将重点放在了少女孤独的形象上,她孤身一人在空旷的高原上收割麦子,她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了“我”天马行空的遐想。诗人非凡的想象力和丰富的音乐感把美少女辛勤的劳动变成了永恒的画面。

2.动静各异,画面不同

《孤独的割麦女》向读者展示的是一位少女时而割麦前行,时而驻足咏唱的浪漫画面;而《摘苹果之后》让我们看到的是劳动者劳累之后进入梦境的情景,包含了对于人生困顿的思考。两首诗歌可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孤独的割麦女》是诗人根据自己经过苏格兰高地时的所见所闻创作的。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位孤独的苏格兰少女在田里收割的景象,虽然作者的目光紧随少女劳动的身姿,但他的思想早已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沙漠,飞向了海洋,超越了时空”。与其说这是一首空灵的赞歌,不如说它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诗人挥毫泼墨,极尽想象地描摹了歌声超越时空给读者带来的对过去的哀伤回忆、对今日以及未来哀痛的猜想。

《摘苹果之后》主要描写农民摘苹果的过程及摘罢苹果后的心理活动。在秋天傍晚的果园内,一位农民正在采摘丰收后的苹果,由于一天的劳作,农民感到了疲倦,在果园中进入了梦乡。他进入梦乡并非仅仅因为白日劳累,而是冬日的睡眠气息和苹果醉人的香味,以及他早晨在饮水槽里揭起的一层冰片。农民梦到了许许多多膨胀硕大的苹果轰隆隆地滚入地窖,如魔术般忽隐忽现。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仅看到了苹果可爱的形状和鲜艳的色彩,同时也闻到了其诱人的香味,触到了其光滑的表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首静态的哲理诗。

3.叙述独特,寓意深刻

两首诗歌从本质上说都是在叙述劳动者劳动时的场景,采取不同的叙事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叙述采用第一人称可以拉近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而第三人称叙述会给读者以客观自然的印象。《孤独的割麦女》中的主要人物是苏格兰少女,诗人用第三人称来描绘她劳作时曼妙的身姿和吟唱的人间妙曲,她或前行,或停止,她的歌声或远或近,或高兴或悲伤,将读者与作者拉到了远古,拉到了世界的尽头。同时诗人又用第一人称描写歌声对“我”的影响,这首诗通过对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结合,拉近了诗人与自然的距离、读者与诗人的距离。全诗用民谣写成,读来亲切自然、风格淡远、语言晓畅、音调和谐。而弗罗斯特的《摘苹果之后》则是用第一人称来展开叙述的。诗中所有动作的发出者都是“我”,即农民自己,读者通过“我”的劳动、“我”的梦境感受到了现实与梦幻的统一,亦真亦假,或实或虚,让读者尽情地发挥想象。

弗罗斯特和华兹华斯都能够很巧妙地将诗的引申义隐藏在字面含义中。《摘苹果之后》蕴含着较为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一次摘苹果的经历。当作者提到“But I am done with apple-picking now”时,他似乎在说,梦境是美好的,而现实生活是艰辛的,并非想象中那样美好。诗人还将耕种的时刻比喻为“早上”,收获时刻比喻为“傍晚”,还没爬上梯子时,时间是“早上”和“冬季”;而农民在爬上梯子享受收获的喜悦时,已是“傍晚”和“秋季”了。

《孤独的割麦女》作为一首民谣体抒情诗,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美妙的写生画,画面十分优美:天高云淡,四野孤寂,夏季苍茫的天空带着些许春天的气息和对秋天浓浓的向往。风吹过幽谷,吹拂大地,翻滚的麦浪灿烂金黄,那割麦女飘动的长发和拂动的衣袖随着她那婀娜的身姿一起在夏天的骄阳下随歌声飘荡,似在倾诉悲戚的心声,又似希冀歌声能打破四周的沉闷,驱走孤寂的侵袭,然而孤独依然如影相随。诗人运用多侧面、多角度的对比、衬托等方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清新凄美的劳动画面,刻画了一个内心真实而丰富的少女形象。少女的歌声由近及远、如梦似真,像夜莺的歌声一样悠扬动听,又如大海的波涛汹涌壮阔。这歌声神秘、缥缈,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战争和生离死别的哀叹,更包含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吟咏。诗人从日常语言和民谣中汲取营养,并赋予它想象的色彩和美妙的音乐感,使诗歌产生了一种自然隽永的魅力。

三、结论

尽管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对自然和人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风格上却大有相似之处,如口语化的表述、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寓意,所以他们都可以被称为描写自然的伟大诗人。但有些评论家认为弗罗斯特根本算不上一个诗人,因为深奥、玄妙等现代派诗人的特色在他的诗中找不到,他的诗歌只聚焦于田园风格,而没有关注重大的社会主题。华兹华斯则被公认为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以后最重要的诗人,他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感悟力和精湛的表现力为历代文学评论家们所欣赏。不管评价如何,两位诗人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对大自然或普通人生活的时代主题的关注,因此,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

综上所述,两位诗人的诗作通过对我们身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和注意力,引起了人们的联想。他们把理性与情感融于诗中,深化了诗的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猜你喜欢

割麦华兹华斯弗罗斯特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一片云彩
新老天王技术档案“解密”之弗罗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割麦客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楚雄书(外二首)
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花乱开》
The Study of “The Daffodil”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