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方言对小学生作文的影响
2019-01-26许小梅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我们贵州的小学生来说,学习作文的过程中更是受到了方言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小学高年级。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并加强对学生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充分挖掘每一个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言;小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130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语文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我们贵州的小学生,由于平时说话是贵州方言,在初学作文时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小学高年级。
一、贵州方言对作文的影响
首先,贵州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上有差异。贵州方言属北方方言语系,在语法方面和普通话的差异较小,例如“我想吃饭”“我要去贵阳”等语句,大都符合普通话的语法规范。但是贵州方言在句法上有特殊的“把字句”,例如“他把来哦(他来了)”“玻璃把烂哦(玻璃烂了)”“他把不愿意了(他现在不愿意了)”等。这些语句就不符合普通话的语法规范。这一类把字句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信口拈来,所以在小学生的作文中随处可见。此外,贵州方言还有一类疑问句以“……不是”结尾,例如“你下午就走不是(你下午就走吗)”“你问我不是(你在问我吗)”。这些句子中“不是”相当于一个语气助词。
其次,贵州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上的差异。例如,贵州方言中常用“啦”表示“他”,用“归一”表示“结束了”,用“霉倒”表示“以为”,用“克”表示“去”,用“张”表示“理睬”,用“一哈哈”表示“一会儿”,用“之过”表示“这个”,用“听倒”表示“听见”,用“好玩俺呢”表示“很好玩”,“造孽”就是“可怜”,“倒倒”表示“摔了一跤”。又如,贵州方言常常在动词之后加一个“……场”,如“看场”,“玩场”“吃场”“想场”“讲场”。“这场比赛没得看场”表示“这场比赛没有看头”。“这个风景区没得玩场”表示“这个风景区不好玩”。再如,贵州方言常把名词重叠,诸如“洞洞”“片片”“沙沙”“珠珠”等。这些词语在学生的作文中也较常见:“下课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在操场玩珠珠,王明把沙沙搞倒我的背上。”
正因为贵州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的差异,所以学生的作文中常常看到方言的影子。比如,有一次一位三年级的学生这样写道:今天在学校里,下课了,我和王丽几个同学一起玩游戏。李超说我们不张他,老是整我们,一哈跑倒我们后面追,一哈他拿倒石头丢我们,害我倒倒了,出血多安呢。
再次,因为方言的词汇比较单一、枯燥、贫乏,所以在描述事件、事物时,总觉得干巴巴的,不生动。特别是学生在进行动作描写时。例如动词“打”,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记得有一次下课了,王刚拿球打到我了,我就拿盆挖他,他又打我,我们就这样打来打去,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最后,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是说方言的,所以一提到写真实的生活,学生固有的语言思维就开始浮现在脑海中,方言也就在笔下流泻而出。
此外,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不重视方言对作文的影响,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以至于在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还能见到方言的影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急于求成,作文训练缺乏阶段性和连续性,甚至是随意拔高要求。例如,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就要求他点明中心,什么热爱劳动,什么乐于助人之类。更有甚者,功利性教学,鼓励学生背一篇范文,改头换面。殊不知这样的做法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没能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最终导致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极差。
二、解决方法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消除方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第一,根据教育学的规律,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遵循规律,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对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并使之呈现阶梯性。一年级应着重句子的训练;二年级应训练学生把句子与句子连接起来成一段通顺的话;三四年级应着重指导学生写片段,着重指导学生写具体,写通顺,有中心;五六年级应训练学生连段成篇,并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阶梯性的设计可以促使教师从低年级就有作文训练的意识,而且避免了随意拔高要求,顧此失彼。
第二,要在阶梯性设计的各个学段都渗透针对方言影响的训练。这样一来,从一年级开始,从字、词入手,到句子的训练,再到段的训练,再到篇的训练,循序渐进,将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在评讲作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文中出现的方言词汇做成幻灯片,引导学生发现与之对应的普通话词汇,从而明白写作是用普通话进行语言思维,是书面语言表达形式,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第三,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鼓励学生说普通话,转换语言思维形式,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做好示范,无论是上课或是下课,都要做好榜样,避免说夹杂着方言的“安普话”。相信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必然会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第四,加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许多学生虽然明白意思,但就是表达不出来。而只要是表达不出来,就会语无伦次,把平时说的方言一股脑的乱说一气,结果说出的话颠三倒四,意思混乱。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极差。写作亦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只有扎扎实实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遣词,就是运用词语,就是要选择和运用意思表达最准确的词,造句就是句子要通顺,要符合语言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每一个教育契机,随时随地,渗透这样的训练。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有一个学生不小心把墨水弄在脸上,邻座的学生立刻站起来不假思索地说道:“许老师,刘俊雄张巴十倒的把墨水搞在脸上了。”我发现这是一个契机,就让全班同学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并讨论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发现方言词汇“张巴十倒”,又引导学生把“张巴十倒”换成了“粗心大意”,把“搞”换成了“弄”。
第五,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要想让学生有丰富的词汇,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阅读能使学生从思想、内容、文字诸方面有所收益。而且,它对作文的促进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或多或少给学生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籍,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布置下去,学生会不当回事。但如果每次都写读后感呢?学生又会厌烦,敷衍了事。语文课时是有限的,所以我常常会利用班上晨读时,让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然后轮流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读书,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最欣赏的是哪一段?觉得哪一个词用得好?要求不必太高,从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种感悟,一点体会,开始阅读的旅程,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为了消除方言的影响,我们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丰富的词汇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生活。例如,教师可以时不时利用上课前几分钟和学生轻松地谈话,聊聊班上的优秀学生,聊聊班级里的趣事等,让学生尝试用词汇准确地表达,并给他们提出相关的建议。还记得有一次,我们聊到班上的最优秀的孩子,他们居然用上了“出类拔萃”“品学兼优”,让我感到无比欣喜。还有一次,我走进教室,学生好久都安静不下来,气势汹汹地把教本一摔,狠狠地盯着他们,半天不说话。起立后,我让学生尝试把我刚才的表现说一说,看谁用的动词最准确。
综上所述,学生虽然受到了贵州方言的影响,但只要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的小脑袋里装满了五彩缤纷的词汇,好词好句信手拈来,就能消除方言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
参考文献:
[1]温德强.浅析本地方言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0(7).
[2]郑昌良.地方方言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3]石仲铭.浅谈农村方言地区初中作文教学[J].广西教育,2010(23).
[4]黄慧玲.闽南方言对初中生写作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5).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许小梅(1971.6— ),女,汉族,贵州大方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