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与儿童成长
2019-01-26庞丹王翠丽
庞丹 王翠丽
[摘 要] “自然教育的缺失”这一概念的提出,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少年儿童与自然的割裂,由于學业的加重与电子休闲娱乐产品的普及,儿童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文章论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与执行原则,探讨了如何让儿童认识到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魅力,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尊重生命、了解自然规律,建立人与自然的连接,建立正确的生态世界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自然教育;儿童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住条件的优化、交通条件的便利和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少年的户外活动空间受到了限制;电脑、游戏机的普及也使青少年一代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017年教育部“体质调研”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少年儿童的体质连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目前,国家、社会和家长都已经越来越注意到孩子因为远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而限制了素质全面发展的事实。201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教育基地和教育营地名单,旨在让中国孩子更多地接触自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释放孩子潜在能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
二、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1.自然教育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需要
人无法离开自然。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雪雨时刻在向孩子发出呼唤。奇妙的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天然课堂,更是孩子成长的快乐园地。大自然是孩子的健康保障,工业化国家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很快,最近10年以每年3%到4%的速度增加。研究发现,不管什么种族、肤色孩子,生活在农村环境下,不太有过敏性疾病,但是搬到“干净”的工业环境,反而就有了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这是因为,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会帮助减少孩子过敏或患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概率。
2.自然教育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需要
孩子是充满灵性的,他们天生就能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交流”。身处大自然,儿童会对一草一木对话、嬉戏,他会情不自禁地触摸皴裂的树干,亲吻那随风舞动的花草,感受生命的活力与对等,而这些感受会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他的生活中。他会带着对花草树木和兔儿虫鱼的那种感受来感受他的生活交往对象,从而衍生到与人与社会交往的体系当中,形成自然而然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有着亲密交流的孩子更懂得爱他人,正是具有了这种爱心,他们往往更具有仁慈的心胸和包容心。
3.自然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大自然是儿童经历风雨洗礼的最佳课堂,在户外的成长体验会让孩子们思考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通过认识——体验——寻求方法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使孩子得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成功体验,帮助其增加自信心。培养有效的学习技能,加强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增强其意志力。这些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可以应用在各个学科上,能够帮助孩子们自行找到最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还将会延伸到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对于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4.自然教育是德育、美育和智育的完美融合
自然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天赋教育,是造就人本身的教育,是利用自然本能,自然发展个体的教育。它集儿童品格、品行、习惯、身体健康、自救自护、生活自理、才艺表达、注意力、记忆宽度、自主学习、自我驱动、自我增值能力,儿童孝顺、感恩,善于社会交往,敢于在人前表达等能力于一体发展,并行不悖。青少年在环境保护讨论、水质监测、环境政策宣传与建议、社区园艺等项目中的参与中,会得到健康、智力、心理、社交四方面的锻炼与发展,让他们能够以社会主人翁的姿态去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并付诸行动。
三、自然教育的目标
1.唤起儿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儿童通过在自然教育中获得的对大自然生物、生态的认知与理解,在亲身体验和探索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提高对自然的关注度,形成自身对自然生态的观察与思考,进而唤醒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2.开拓儿童视野,引导儿童感受和谐、平衡的生态之美,提升环保意识
激发儿童在认识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探究其自身与其他生态要素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规律,形成保护生态的道德品质,促进儿童对区域环境与资源形成更合理有效的利用与管理意识,提升其环保意识的行动学习、信息服务等需求。
3.培养儿童的自我挑战精神,增强社会互动能力
通过在自然环境下生活和学习活动的体验与挑战,满足儿童自我精神的需求,培养、建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通过团队生活,使儿童学会与人相处互助合作。
4.提高儿童保护家园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
自然是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都是家园不同的呈现形式,儿童在对身边环境和时间的关注、探究中,感受到家园的美好和宝贵,增强其保护家园、建设家园的使命感、责任感,形成自律、节制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自然教育的开展原则
自然教育,是让体验者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体验者,如何培养体验者释放潜在能量,培养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是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所有个性化问题,培养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培养生活强者的教育模式。在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的培训中,要让孩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证活力充沛的孩子们能有效地了解自然,获得组织者想要授予的知识与教授目标。
1.体验教育原则,引导儿童多观察
感性体验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有更为重大的作用,尤其在充满着生命活力与万物吸引力的大自然,让儿童去感知,让他们在安静的观察中了解自然,形成自己的认知,感悟生命的神奇与力量。
2.主动思考原则,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习惯
户外活动很容易激发孩子的热情,将孩子的热情巧妙地引向学习内容,配以简单的介绍,进而提出问题引领儿童主动思考,会给予他们更多的体验与启迪,激发儿童自发学习探索的兴趣。
3.动静结合原则,引导儿童更加专注
观察与讲解是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的第一步,对于活跃的儿童来说,自然教育中配以活动性游戏与竞争性的比赛,更能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掌握动静结合的原则能够迅速提升学习效果。
4.寓教于乐原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自然教育的开场就要尽快营造出合适的游戏氛围,通过提问、比赛、有趣的景象或者声音,迅速吸引儿童,使其参与其中,令儿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了解自然,融入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
五、儿童自然教育的实践活动
2018年5月19日,通河县举办吉尼斯稻香村亲子插秧研学行活动,参与人数:200人。
活動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研学旅游文件精神,按照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大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接触自然、参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乡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活动内容除了亲子之间默契配合的插秧比赛外,还设有拓展训练、参观现代化稻米加工厂及企业平台、登山等活动环节。
在本次亲子插秧研学活动中,通过团队拓展活动,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参观水稻育种基地,参观美丽乡村——吉尼斯稻香村,了解水稻催芽、育种、移植知识,了解乡村文化;通过组织孩子们和家长一起体验插秧活动,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孩子们更加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体验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快乐,通过互相合作增进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成果与反思
我们现在说起“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其核心在于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上述这个实践活动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带领儿童融入大自然,用眼睛看到自然的展现,用耳朵听到自然的声音,用手和心去感知自然的馈赠。
团队协作让儿童感受到相互帮助的美好,建立共同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儿童建立独自面对生活和挑战的勇气与自信,提升孩子潜能与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中心.生命生态家园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
[2]约瑟夫·可奈尔.与孩子共享自然[M].郝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3]郑真姬.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M].王佳,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4.
[4]张云亮.让儿童拥抱大自然:英国“森林学校”的简介及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