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团场引进劳动力工作的几点思考
——以兵团第四师代管团场36团为例
2019-01-26王淑娟
王淑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党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内容提要]加快引进劳动力,对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和夯实兵团维稳戍边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师代管团场36团引进劳动力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对36团引进劳动力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引进劳动力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加快劳动力引进,是兵团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强化兵团战略支撑作用、增强兵团在南疆的承载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环节。36 团作为兵团向南发展“一中心、三依托、八支点”布局的南疆最重要支点团场之一,在推进落实向南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使命,更需要以引进劳动力为己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劳动力引进,形成推进向南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36团劳动力引进基本情况
兵团第四师代管团场36团,现有总人口9143人,其中汉族8749人,占95.7%,少数民族394人,占4.3%。户籍人口中有劳动能力者4869 人。团场20-59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17年为10.69年,2018 年为7.82 年。36 团自2017 年加快引进劳动力,2017年引进劳动力685人,其中男性劳动力为355 人,女性劳动力为230 人。2018 年引进劳动力844人,其中男性劳动力为620人,女性劳动力为224人。
二、36团引进劳动力的主要做法
(一)着力完善团场的基础设施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实现劳动力稳步引进。36团前期以提升耕地承载能力、供水供热保障能力、地下管线保障能力、排水防涝能力、垃圾处理能力为重点,弥补36团基础设施历史欠账,为劳动力引进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当前,36团把优化公共服务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措施完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医疗和教育水平。
(二)研究制定劳动力引进的优惠政策
根据兵团四师相关文件,制定了符合36 团实际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涉及到安置费、交通补助、住房政策、土地分配、社保补贴、收入保障等6 个方面对劳动力来团路途中所需的花费,以及来团后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充分考量,确保劳动力能顺利来团并安家置业稳定下来。
(三)广谋深挖劳动力引进的有效措施
在劳动力引进工作中,36团采取多种措施引进劳动力。一是广泛发动全团职工群众,采取“以人招人、以亲接人”等方式从内地引进劳动力;二是采取政府与企业联合引进劳动力的办法,团派出分管劳动力引进相关部门负责人,联合团场内的企业,到甘肃、四川、云南、宁夏等7个省市等地考察对接,与部分县达成了初步协议;三是派驻劳动力引进小分队赴内地引进人口,安排甘肃、宁夏籍干部先后组成4个小分队,利用春节探亲之际赴内地接人引人,派出干部借助当地的招聘会、劳动力中介机构等全力引进劳动力。
(四)大力营造劳动力引进的宣传氛围
36团印制了《招工简章》,利用媒体采用各类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加大了外宣力度,扩大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三、36团劳动力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安置渠道单一
团场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基础薄弱,多数属于在建企业和项目,缺少各类企业对劳动力的引力,三产服务业主要以商贸物流、餐饮服务、宾馆住宿等为主,缺少多层次的服务企业,且规模偏小,因而可安置的劳动力有限,目前劳动力仍主要依赖农业耕地安置,渠道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的引进。
(二)生产生活资金不足
36 团为林果业团场,以种植红枣为主,产果周期较长,经济效益见效相对较慢,前期经营投入资金较大,新引进劳动力存在缺少生产资金投入。同时,从内地引进的劳动力多是生活比较贫困人员,引进后缺少基本的生活开销资金。
(三)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
36团因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等因素,内地劳动力主要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贫困山村引进,有劳动能力者皆是引进对象。他们无论是平均受教育年限,还是文化程度都偏低,从2018年引进的劳动力统计情况来看,844人中,只有13人为高中及以上学历者,高中以下学历的劳动力占比约达98%,这是目前36团引进劳动力的突出问题。
(四)扎堆引进劳动力
36团结合自身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将甘肃、青海、宁夏作为劳动力引进的重点省份,做到精准发力,力求劳动力引得进、留得住。但是南疆区域的团场情况基本相似,引进劳动力的省份趋同,这就使得各师团场在赴内地招人时,经常可在同一乡镇碰到多个团场同时招人,存在竞相放宽招录条件,相互抢人的情况。
(五)参与劳动力引进的主体单一
从前期的工作来看,主要是团场机关各部门及下设机构参与劳动力引进工作,参与主体单一。单一的政府部门人力、财力、物力都是有限的,在引进劳动力的时候因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会造成引进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受限。
四、加快36团劳动力引进的几点思考
(一)加快推进团场产业发展,拓宽劳动力安置渠道。
一是深挖第一产业优势,增强劳动力安置能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深入研究市场需求,选择符合自身特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带动职工群众增收、增强农业安置能力。36 团近年来大力引导职工群众发展红枣种植,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益,今后需打造可追溯、高品质的绿色有机红枣产品,做大做强做优红枣产业,增强一产安置新引进劳动力的能力。二是做实第二产业项目,确保就业岗位充足。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大批生产加工企业落地投产,提供就业岗位。36团需继续推进已签约的地膜回收再利用、36 团50 万头/年生猪定点屠宰等项目尽快投产。三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丰富就业岗位。重视加快服务业发展。36 团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地缘和交通优势,着力发展以“道口”经济为主的服务业。加快建设东临梦城米兰国际公路物流港项目建设,打造“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商贸物流综合体。与若羌县合作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西游”系列旅游项目,重点做好“西游·女儿国”项目建设。探索发展沙漠越野旅游,擦亮米兰新城名片,为劳动力提供更多安置渠道奠定基础。
(二)抓好政策落实的速度和力度,保障引进劳动力衣食住行。南疆兵团各师团场为了能引进更多的劳动力,都根据各自团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引进劳动力的优惠政策,而这其中的关键,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而在于政策落实的温度与速度。这就需要各团场在制定优惠政策针对性上下功夫,抓好就业帮扶、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细节,使新引进劳动力感受到团场最大的诚意,同时要使所制定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从而为劳动力引进搭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