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19-05-08申东力
申东力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内容提要]本研究利用城乡收入与城镇化2000年至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了18年间,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城乡差距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逐步缩小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力度,以达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收入差距依然严峻等问题。经济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截至2017 年年底,新疆的城镇化率达到49.38%,而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超过2.7 倍,较大的城乡差距显然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根据经典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距会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而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会逐渐走向融合。2000 年至2017 年,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先增长后下降。城乡收入差距在2002 年达到最大峰值3.52,2002 年至2017 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到2017 年下降至2.79。
那么,新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否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衍生出一些值得深入探究的现实问题: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新疆2003 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是否归因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政策,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问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经济学家刘易斯1954 年提出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指出传统农业部门通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化工业部门联系到一起。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边际产出为零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出到工业部门会使得工资水平在不同部门之间趋同。基于经济发展的视角,库兹涅茨指出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 型关系。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国外学者对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Lipton 基于工业化战略目标的视角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依靠对农业的征税保证国家工业的优先发展,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国内学者对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马强基于中国271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 型关系。穆红梅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升,然而两者的增长速度不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三)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的关系
目前关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关系之间的研究主要有4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而扩大。肖卫基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视角,通过分析不同部门的分工及交易效率,指出城镇化进程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7]。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城镇化不断深入而逐步缩小。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之间并无显著关系。不同于前3种观点,第四种观点认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差距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即城镇化初期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随后,逐渐缩小。
三、变量设定与描述性统计
(一)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参考已有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采用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值,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本文采用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值,以gap表示。
2.解释变量。城镇化率。本研究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镇化率指标,以urban表示。
3.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通常使用人均GDP来表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gdp表示。
贸易开放度。本研究使用进出口总额与GDP 的比值来表示贸易开放度,其中进出口总额利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后再进行计算,贸易开放度以trade表示。
本研究使用的是新疆2000 年至2017 年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时间序列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为了避免异方差和自相关造成的伪回归问题,对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人均GDP、贸易开放度等取自然对数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均使用STATA14.0软件。
(二)描述性统计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1.城乡收入差距(gap)。由前文可知,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相对值在2000 年至2017 年间,随着新疆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降低趋势,分时间段来看,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波浪式下降趋势,如图1 所示。新疆城乡收入差距在2001 年达到最高峰值,为3.63,2014年达到最低峰值,为2.66。城乡收入差距的降低得益于新疆近年来持续的惠农政策以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验,提高农民收入而且加速了新型城镇化水平。
图1新疆城乡收入差距趋势图
图2新疆城镇化水平趋势图
2.城镇化水平(urban)
近年来,新疆的城镇化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2000 年至2017 年来新疆城镇化水平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具体如图2 所示。2000 年新疆城镇化率为33.75%,2017年新疆城镇化率为49.38%,年均增长0.87个百分点。新疆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有多种原因,整体来看,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取得较大的进步,效率的提升解放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加之工业和服务业边际生产效率高于农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加速了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3.经济发展水平(gdp)。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同时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将新疆全面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向西开放的门户。2000 年—2017 年间,新疆人均GDP 从2000 年的7372 元增长到2017 年的44941 元,年均增长2087 元,人均GDP年增长率为18.14%,具体数据见图3。
图3 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图
图4新疆外贸开放度趋势图
4.贸易开放度(trad)。由图4 可知,2000 年—2017 年间新疆贸易开放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00年至2008年新疆贸易开放度成扩大趋势,2008 年至2017 年呈现缩小趋势。2000 年新疆贸易开放度为18.69%,2008年贸易开放度达到最大值为48.29%,2016 年为最低值16.05%。新疆贸易依存度的变化与国家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新疆也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降低对外贸的依存度。
四、实证分析
(一)理论分析
1.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进一步加速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边际报酬要高于农业部门,因此城镇就业的人口收入高于农村人口,当农业的发展慢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出反而有利于农村规模经济的生产,加之城镇发展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从事农业劳动人口的资源占有量,资源禀赋的增加,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同时,现代技术进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率,通过城市资本下乡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了农民收入。
3.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政府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通过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的投入,减少农民在以上几方面的投入,扩大在农业生产上的投资,促进了农民增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二)模型设定与分析
模型设定如下
利用STATA14.0 进行稳健性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模型的R2为0.89,表明模型拟合度很好,回归结果可信。除贸易开放度外,其他变量的t统计量均在0.1%水平上显著。
表2模型估计结果
城镇化率系数为-0.72,显示为负,表明新疆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城乡收入差距会随着城镇化发展逐步缩小,城镇化率每提升1 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会下降0.7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可能来自:(1)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城镇产业集聚,对周围农村产生辐射效应,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2)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农民农闲时间就业的机会,提升了农民收入。贸易开放度的系数为-0.03,但是不显著,表明新疆贸易开放度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平稳推进,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并且农村居民收入提升速度快于城镇居民收入提升速度,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缩小趋势。通过分析可知,新疆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新疆城镇化率每提升1%,城乡收入差距会缩小0.72%。表明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较大,而贸易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影响不大。
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新疆的城镇化发展要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因地制宜,科学决策。鉴于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负相关关系,要进一步实现城乡平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要持续推进有新疆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对策与建议
1.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当前的新型城镇化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式发展,旨在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幅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首先,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因此新城镇化始于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消除城镇户籍进入门槛,更重要的是逐步消除城乡户口所依附的社会福利差距,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和农业人口市民化。
其次,新疆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区域特色,结合精准扶贫的要求和精神,完善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转移支付,重点保障贫困家庭、老弱病残等低收入者的生活,通过提高补贴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2.城镇化过程中加大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力度。虽然倒U 型理论认为,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最终会逐步缩小,但是,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持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社会资本下乡、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等各种手段和政策,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村。首先,政府应该通过税收、政策支持等手段,优化农村就业创业的客观条件,促进人才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要注重农村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最后,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培训。通过开设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课程,提高农村居民掌握技能的水平,增加他们就业创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