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裕民县特色产业发展及农牧民增收的调查研究
2019-01-26呼义红
呼义红
(中共塔城地委党校 新疆 塔城 834700)
塔城地区裕民县于2002 年被确定为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被确定为边境扶贫试点县。2017年底,裕民县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为0.08%,2018 年4 月20 日获得自治区退县审批。近年来,裕民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引领农牧民走上致富路。目前,裕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343 户9999 人均已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转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阶段。
一、裕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成效
(一)大力发展红色特色产业
1.让红花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裕民县作为新疆乃至全国最主要的红花产区,有着“中国无刺红花之乡”的美称,红花在裕民县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对农牧民人均增收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已成为裕民县乃至全疆最具区域特色的产业之一。红花已逐渐成为裕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并形成了稳定的生产基地,全县红花种植面积连续保持在15万亩以上,红花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0%以上。目前,裕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花种植产业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花之乡”。红花籽平均单产也由20 公斤增加到目前的65公斤,山前平原水浇地平均单产可达到125公斤以上,最高单产已突破200 公斤。红花产业的收入占全县种植业收入的25%,红花收入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20%左右。
2.发展壮大加工番茄种植。裕民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发展加工番茄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从2016 年冬季开始,裕民县便抓住这一“红色产业”收益优势,从典型宣传、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先后在国有土地发包流转、资源水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免除合作社部分试验田资源水价,并适当降低承包地价,地价在国有土地招标底价的基础上下调20%议标给专业合作社,不断鼓励引导以向阳花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组织发展加工番茄种植,持续在加工番茄种植上做文章。同时,利用观摩会、现场会、细算账等方式,组织农户学习培训,大力宣传以向阳花种植合作社为代表的“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订单运作模式,鼓励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形式,逐年扩大加工番茄种植面积,全县种植面积从2016 年最初的200 亩扩大到2019 年的近2 万亩。通过建立万亩机采加工番茄种植示范区,不断提升种植效益,2018 年加工番茄亩效益达771 元,总效益达844 万元,实现农牧民新增人均收入达224 元左右。形成了示范辐射带动效应,让加工番茄种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成为促进该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的助推剂。
(二)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中草药种植
根据裕民县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一红一绿一黑”特色农业发展思路①中共裕民县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县委书记王东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努力建设政通人和、平安吉祥、生态宜居、文明幸福裕民》。,把蒲公英等特色种植确定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巩固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2019 年全县种植蒲公英1400亩,黄芪1350亩,柴胡等其他中药材近250亩,中药材种植在调整全县农业生产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效益明显显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三)打造以黑果花楸为主的特色林果品牌,形成果酒、果脯以及提取物在内的系列有机林果产品
近年来,裕民县通过实施生态健康果园建设工程,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以黑果花楸基地建设为主,引导农户加入到黑果花楸的种植行列中,不断强化林果加工转化、贮藏保鲜和品牌营销,让农民合理分享林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全县黑果花楸种植面积达4700 亩。预计2019 年黑果花楸鲜果产量将达300 吨,通过建立裕民睿洋科技公司,将适时推出果酒、果干、花青素液等系列林果产品,打造裕民林果名片,实现裕民林果产品“零”的突破,使小小黑果成为农户致富的“黑金”产业。
(四)充分发挥巴什拜羊品牌效应,推进畜牧业现代发展水平
生长在巴尔鲁克山,裕民县是巴什拜羊之故乡,由巴什拜·雀拉克(塔城地区第一任行署专员)多年培养杂交而产生的这一瘦肉型优良新品种,巴什拜羊之称谓也是由此而来。巴什拜羊,是新疆塔城地区的一个地方良种,也是全疆唯一出口到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羊肉。裕民县科学定位“优供给、强安全、壮种群、保生态”的畜牧业总体发展思路,以提升巴什拜种公羊群为主攻核心,开展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提升畜牧业市场化、组织化、产销一体化水平。
1.发挥巴什拜地理标志作用,把有机巴什拜羊品牌做成区域经济的名片。大力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工程,积极争取草牧业示范县和农业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提升农牧民养殖方式转变的能力。强化品种改良,依托537万亩有机草场,突出发展草原放养巴什拜羊,狠抓提纯复壮技术攻关,扩大巴什拜羊育种核心群,提高经济价值。统筹草原放养与农区圈养相平衡,实现裕民养殖方式均衡式发展。支持农区科学规划圈养小区,扩大巴什拜羊养殖规模,改进多胎多羔品种技术,适宜发展马、驴、驼、家禽等特色养殖业,扩大养殖场、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实现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推动建设农区现代畜牧业。
2.提升生产能力,延长巴什拜羊特色产业“增值链”。鼓励涉农企业、畜牧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向市场提供附加值高的绿色有机畜产品,开办“托牛所、托羊所”,发展草畜联营、牛羊入股等现代养殖模式,提高牧民增收空间。扶持壮大谢利盖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展牧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奶业、肉类加工等领域的加工企业。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全力开展草原管护工作,积极发展农区秸杆加工业,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逐步减轻畜牧业对草原的依赖,提升现代畜牧养殖水平。推进牧民载畜量、代牧、禁牧情况核查,严禁牧民超载放牧。
二、裕民县在发展特色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业供给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受大宗农产品价格趋势影响,裕民县对种植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供给侧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面积从高峰期的27万亩调整到目前的20万亩左右,并主动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扩大特色种植,增加订单农业比重,农业经济得到持续稳步发展。但由于去年玉米等作物价格持续偏低,红花籽种植比较效益不高,特色作物渗透市场能力不足,都成为制约农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二)农业现代化的应用手段和发展理念之间的矛盾
尽管裕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学种植水平两个指标上,也就是在农业现代化的硬件条件上实现的指标较高,而产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较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带动能力较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较少,不能用现代化的经营体系和理念引领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增长和示范带动缓慢之间的矛盾
裕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裕民县工商部门统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01家,合作经营涵盖种植、养殖、农机、产品收储加工、刺绣等行业门类,合作经济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农民对合作社还心存疑虑,一些人对合作社的功能、作用知之不多,合作意愿不充分,参与办社的意识很淡薄;又如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社目的不纯,偏离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扭曲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促使农民走向市场,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的目的,而是为了实现传言所谓的能得到国家财政直接补贴的目的,成立后并没有按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运作,更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是为了成立合作社而成立合作社,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没有形成跨区域、跨产业,影响带动整个区域特色产业上规模的效应,更没有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与市场衔接不紧密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红花已逐渐成为裕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并形成了稳定的生产基地,红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红花籽平均单产也由20 公斤增加到目前的65公斤,山前平原水浇地平均单产可达到125 公斤以上,最高单产已突破200 公斤。红花产业的收入占全县种植业收入的25%,红花收入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20%左右。红花在裕民县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对农牧民人均增收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已成为裕民县乃至全疆的最具区域特色的产业之一。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与市场脱节、优质不优价、大量产品以原材料形式销售等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造成了有机产品的价值未能体现,普遍是种植效益不高,加工企业效益偏低,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种植户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不利于红花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三、裕民县发展特色产业,助推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提升产业融合能力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产业促进企业壮大,以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形成农业、加工业与旅游、康养、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发展模式,形成发展新动能。
1.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档升级行动,以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围绕裕民本地特色农产品实际,突出红花、蒲公英、黑枸杞、巴什拜羊、黑果花楸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科学设定企业落户标准,做活企业,形成产业链,呈现集聚效应,确保落户企业“厂房建起来、设备转起来、工人用起来、财政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继续推进新疆天鼎红花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新德元红花科技有限公司,新疆谢利盖畜牧有限公司等已有的龙头企业发展,提升加工能力,完善“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运营模式。巩固、扩大、提升红花种植基地、巴什拜羊养殖基地规模和标准,新培育蒲公英、黑枸杞、黑果花楸种植基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鼓励培育合作社、家庭工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合作,开发一批速冻野菜、盒装土鸡蛋、石磨面粉、面包粉、不同口味奶疙瘩、熟食品等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2.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叫响新疆农牧产品绿色、生态、有机品牌”要求,充分发挥裕民资源优势,结合农牧产品特点,以创建绿色生态和有机高端农产品为主攻方向,依托裕民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优势,充分发挥巴什拜羊、红花县域公共品牌的主导作用,新增蒲公英、紫皮大蒜等其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
培育壮大品牌创建主体,支持天鼎、谢利盖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农业品牌,支持开展品牌宣传,鼓励优先运用有机红花、巴什拜、紫皮大蒜、红皮马铃薯认证成果,使有机产品发挥有机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健全农业品牌体系,按照“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的原则,建立裕民品牌标识规范化管制机制,突出本地特点,支持优势企业、产业协会培育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把有机红花、小麦、巴什拜羊、紫皮大蒜、红皮马铃薯这5 种有机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保持有机农产品特有的品质优势和质量稳定,着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开展商标注册,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增加裕民本地产品商标数量,扩大市场产品存量。
(二)发挥科技优势,突出科技培训扶贫
紧紧围绕贫困村队种植技术、科技服务、农牧民素质提升等领域,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狠抓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着力增强“土专家”“田秀才”的致富带富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的实用人才队伍。
1.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农业扶贫培训围绕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培养对象,以种植、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和增收致富技能为核心培训内容,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和增收能力,为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2.创新方式方法抓培训。积极采取多媒体教学、现场示范、“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培训,建立推广“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示范户+辐射户”科技培训模式,深入各乡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建立优秀人才联系科技示范户制度,专家指导技术员,技术员联系科技示范户,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农技推广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的种植技术水平。
3.突出重点对象抓培训。注重加大对种植大户、致富能人的技能培训,到乌苏、沙湾、塔城等种植示范基地考察学习,同时,下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节水滴灌种植技术、无刺红花栽培、特色作物种植技术等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兴农和产业富农水平。
4.发挥科技服务优势,突出智力扶贫见成效。抓住时令季节,通过入户宣传、田间指导、科技下乡、现身说教等方式,从化肥减量增效、特色作物栽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节水滴灌等关键技术入手,加强对广大农牧民的科学种植技术培训,尤其是提升“六百双十”观摩点的技术服务,免费为贫困户发放辣椒、茄子、西红柿等种子,帮助购买育苗筐、薄膜、饲料等物资,收集废弃一次性纸杯育苗设备,邀请育苗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农业系统技术人员集中育苗,跟踪管护,并深入农户庭院现场指导栽种菜苗。
(三)建立土地返租机制,实现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增收
通过红花采摘季,将部分红花地以不高于市场价格“返租”给农户,6-7月以农户分散经营模式提高红花采摘率,实现合作社和农户双收益,仅此项一份土地可实现合作社和农户增收万余元。通过试种蔬菜地“返租”给自愿种植蔬菜的贫困户,党支部牵头对接裕民县瑞通市政公司提供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再统一以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农户蔬菜,充分发挥本村保鲜库作用,将蔬菜储藏至冬季作为“反季”蔬菜上市,仅此项一份土地可实现合作社和农户增收近万元。
(四)全力打造裕民红花康养小镇
立足裕民县烂漫山花、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春花、夏原、秋叶、冬雪”旅游资源禀赋,以“爱情花海、浪漫之都”为裕民县旅游发展定位,要以创建“5A”级景区为突破口,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塔城裕民山花节”为载体,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不断优化交通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和旅游品牌发展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旅游兴裕”发展战略,叫响“天然氧吧、生态裕民”品牌,全力打造全国唯一红花康养旅游小镇,培育构建裕民县红花产业+康养产业链,实行“政府引导+企业生产+当地居民参与”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裕民旅游提档升级,建设集“工业经济+景观休闲”为一体的红花生态园区。把裕民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开发设计成旅游纪念品,确保旅游商品抓眼球、进景区、进宾馆、上网店、有市场,繁荣旅游市场,促进农户增收,实现旅游业全方位、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