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气象
2019-01-26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鲜明的特征。作为农耕时代确立并传承至今的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祀、缅怀先烈、凭吊先人,通过多种形式弘扬孝道、尊祖敬宗,已经演化成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慎终追远,是清明节最深沉的内涵,最核心的文化意义。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个节日,是因为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历史的缅怀、对家国的珍视。家有谱,国有史。对于千家万户来说,清明节是“寻根的节日”,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祭奠先人。在万物生长的时节,抒发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既是不忘来路的寻根问祖,也是秉承前人遗志奋勇向前的自我惕厉。而对于那些远离故土、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清明节的意义还在于具有更为深沉的情感寄托。既留恋故乡,也遥望远方;既心念家祖,也感念祖国;既祭奠逝者,也呵护新生;既传承历史,也希冀未来……清明时节的家国情怀,或许是对“我们的节日”最深刻的体悟。
清明节不仅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情感,也映照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如何祭奠逝者、缅怀先人、表达哀思,既关乎文化的传承,也关乎文明的进步。对先辈的缅怀与感恩,对传统的敬畏与尊重,我们需要一定的仪式来表达心境,传递情感;对于文明进步的追求,对于社会发展的期望,我们需要革旧布新,移风易俗。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倡树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推动丧葬礼俗改革,积极推进文明、低碳、安全祭扫。提倡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络祭扫、踏青遥祭等方式缅怀故人,安全文明意识逐年提升,文明祭扫理念渐入人心。但一些地方丧葬活动大操大办、炫富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祭祀活动庸俗低级、攀比作秀现象依然存在,环境污染、火灾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不仅背离了“清洁明净”的清明本义,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清明寄哀思,百善孝为先。清明节缅怀先人、悼念逝者,是为了在生与死的思考中,更加珍视现在,更加善待生者。“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与其身后大操大办显示孝道,祭祀作秀表达哀思,不如珍惜眼前,在长辈健在的时候多一些关心和沟通,多抽时间陪伴老人、善待老人。
清明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需要传承的是慎终追远的内在情感,而不是外在的表达方式。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良久静思,过程简洁却不简单,仪式肃穆而不敷衍,情感饱满而不轻慢,同样足够表达对逝者的追忆与祭奠。选择植树祭祀、鲜花祭祀、清扫祭祀、网上祭奠等方式,以现代文明方式表达情感,是移风易俗的时代要求。
文明习惯的培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和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缅怀先烈、孝亲感恩、生命教育等活动,厚植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执行当地文明殡葬方面的法规政策,依法进行祭扫活动管理,抵制迷信行为和低俗祭祀用品。要把殡葬移风易俗与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整治人居环境等相结合,充分依靠群众,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把治丧规范纳入村规民约,为群众治丧、安葬和祭扫提供公益场所设施、创造便利条件,培育文明环保、简朴庄重的殡葬礼仪和治丧祭扫方式。要充分发挥殡葬服务机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使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逐步深入人心。
让清明祭扫的方式更加清新多样,让传统文化找到符合时代精神的表达方式,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时代价值,每个人都需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社会的文明进步。
联系:cgeditor@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