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校党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2019-01-26卢先福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央党校教研室党校

卢先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

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确认了党的建设的独立学科地位。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1]党校由其性质和教育培训对象所决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门特色学科来建设。

一、党校开设党建课程历史悠久

1933年3月,中共中央局在苏区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是中央党校的前身。当时,李维汉同志就在学校讲授党的建设课程。

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也开设有党的建设课程。1937年还专门成立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研究室。[2]68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195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1954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决定普遍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并规定高、中级党校开设5门课程:中共党史、苏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和经济问题、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党的建设;初级党校开设3门课程:政治常识、理论常识和党的基本知识。《计划》要求全国高、中级党校成立党的建设教研室。按照党中央要求,中央党校于1954年9月成立了党的建设教研室,许多省市党校也都成立了党建教研室。教研室成立后,如何开展党建研究?当时主要从学习经典著作入手,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中有关党的建设理论,一本一本地读,提出疑难问题,定期组织讨论,在此基础上组织写文章,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培养提高教师的党建理论研究基本功。当时党建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请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党校领导来讲,教员的任务就是下班。从1957年开始,先是整风反右,后搞大跃进,党校教学基本停止。

1959年秋,党中央决定中央党校复课,党建学科建设重新开始。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组织编写党建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编写的教材定名为《党的建设讲义》,以党章内容为主来设专题,包括党的性质、党的纲领、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团结和统一、党员、党的干部等。编的教学辅导材料包括:《列宁论党的建设》《斯大林论党的建设》《毛泽东论党的建设》(均是语录摘编),以及选编了列宁《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的辅导材料。二是1961年举办了一期党建专业理论班,学制为三年。后来因“文化大革命”开始,党校停办,党建学科建设也就中断。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校党建学科的发展

1977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下达,《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党校必须以整风精神搞好党的建设这门课程的学习。当时胡耀邦同志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在他领导下中央党校很快恢复了党建教研室的建制。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省级党校也陆续建立党建教研室(有的单独成立,也有的是与中共党史合为一个教研室)。耀邦同志对党校党建学科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据党建教研室老主任周逸同志回忆:1977年7月在校委讨论教学准备工作会议上,耀邦同志强调,党的建设教学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任务艰巨,又是一门新学科,应作为党校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主课,在教材中建立起本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党史、党建学科要编写出教材,编写教材应注意其思想性、理论性、条理性,帮助学员弄清中国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作风。随后党建教研室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教学计划,请耀邦同志参加,他又讲了许多重要意见。如关于阅读书目,有的同志提出列宁的《进一步,退两步》比较难懂是否可以不选?耀邦同志说:越是难懂越要读,该书第二章谈党章问题必须选入。当讨论到编写教材时,大家感到党建是新学科,如何着手有难度。耀邦同志建议:可以向老同志请教。经过反复讨论,党建学科名称确定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一直沿用至今。

在党中央关怀和校委会直接领导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党校党建学科建设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充实教师队伍,健全教研机构。改革开放初期,根据教学需要,将文革中调出去的干部陆续调回,又从高校和党政部门选调了一批,教研室人数最多时有40多人。教研室下设党的学说史组、党的建设原理组、党的领导组和资料组。90年代初,教研室升格为教研部,下面的组成为教研室。除原有的3个教研室外,增加了外国政党教研室和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教学任务的需要,又增设了3个教研室。目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一共有8个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党的建设原理、党的领导和领导科学、外国政党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党章党规、廉政建设和统一战线。

二是抓教材建设。按照耀邦同志的要求,通过编写教材形成党建学科的科学体系。为了编写好教材,首先是向老同志请教。1979年秋,请邓颖超同志给全校学员讲党的建设,请章蕴大姐讲党风问题,请吴亮平同志来谈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党建课程的教学情况。1983年,党建部还写信请教李维汉同志。李老回信说,要以党章为范本,研究执政党党的领导和建设问题;并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是长青的,要永远坚持。其次是每年召开全国党校系统党建教学经验交流会,讨论党建学科体系问题。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一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应重点研究执政党建设问题;二是既然党的建设成为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应该超出党章的体系,扩大研究范围,另立其教学体系。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还参考了苏联中央党校和东德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学大纲。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对党建学科形成了以下一些看法:(一)关于党建学科研究对象。认为党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加强自身建设和实现领导作用的规律的科学。(二)关于党建学科特点。认为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实践性和政策性,不是纯理论学科,而是一门行动科学。它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学习研究党建必须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关于党建学科体系。认为应立足于总结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形成中国特色的党建学科体系。比如,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建设的显著特点;在政治建设方面,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和贯彻党的正确纲领和路线;在组织建设方面,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不但有共同奋斗的政治目标,而且有严密的组织纪律,这是党的一大优势;我们党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认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加强党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的领导。我们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各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1979年开始积累资料、着手编写,《党的建设教学大纲》于1982年正式出版,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党校编写的第一部党建教材。1983年又开始编写《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于1984年8月在党校内部印发。后来,又陆续编写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毛泽东建党思想研究》《党的领导概论》《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教学大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外国政党比较概论》《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等一批教材。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省级党校也编写了一批具有自己特点的党建教材。

三是培养党建专业硕士和博士。中央党校复校后,先是举办了两期理论宣传干部班。理宣班按专业招生,其中就有党的建设专业,为各级党校培训了师资力量。

根据中发〔1982〕53号文件精神,中央党校从1983年开始招收党建专业硕士生。1986年秋接国家教委通知,批准中央党校从1987年开始招收党建专业博士生。党建专业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强调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除基础课外,专业课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党建经典著作导读、党的建设原理、党的领导、外国政党比较、党章学、中共建设史等。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合并后,党建教研部现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科学3个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目前全国省级党校设有党建专业硕士学位点的也有10多个。

三、几点体会

我从1979年进中央党校学习、留校工作到退休,没有离开过中央党校,也没有离开过党建专业,个人在这方面有一些体会。

一是党建学科研究如何深入。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门重要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认为党的建设没有理论,不是一门科学,没有什么可学习和研究的;一些领导干部也不大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有的甚至主张取消。那时中央党校领导反复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门重要科学,要加强对党建科学的学习和研究。1982年,时任北大党委书记的韩天石同志也呼吁全党建立党学,就是研究党的学问,研究党的科学。[3]128现在情况不同了,大家对党建是一门科学逐步形成了共识,党建学科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高校、社科院和其他一些部门纷纷加入到党的建设研究队伍中来。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首次学科专业目录的制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列入了党建专业,确定学科名称为“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1997年颁布的《目录》中继续保留这个名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把党建放在与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内容并列的位置,纳入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这无疑是对党建的科学属性的进一步强调,同时也是对党建独立学科地位的重要确认。2017年2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这对党建学科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党建学科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我的体会,一方面是要向理论深度发展,就是要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党领袖有关党的建设的重要著作和论述比较熟悉,对党的建设的文献和历史经验比较了解,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从事党建研究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校的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党校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开出基本书目,引导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党校教师要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就更应该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是要向实际的深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科学,不是僵化的教条,是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因此,党的建设不能搞经院式的教学和研究,要在解决党建实际问题方面有所作为。要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要研究现实提出的新问题,要深入基层作系统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生动、鲜活的材料,了解和回答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课题。中央党校的具体做法,就是经常组织党建课题调研,有自己单独进行的,有与地方党校和有关单位合作的,有时还参加中央组织的党建重大课题调研。再就是利用党校的有利条件,向在校学习的学员进行调研。还有就是安排教员到地方挂职锻炼,这也是了解实际情况的好办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提高党建教学和研究质量大有益处。2000年前,学员对党建课教学不太满意。后来按照校领导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党建课教学就有了较大改进。当然,联系实际还包括联系思想上的实际,因为党建学科具有很强的党性,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党性修养,否则是掌握不了这门科学的。

二是党建学科研究如何把握重点。因为党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随着党的工作中心任务的变化,党建学科研究的重点也会有变化。就是说,既要研究党的一般的理论知识、一般规律,同时又要着重地研究由于党的历史方位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执政党建设上,探寻和回答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现在进入新时代,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点任务进行研究。例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如何正确把握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哪些基本要求,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又如,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也曾提出过“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但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当前党建学科研究的一个重点。再如,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研究回答如何重点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如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如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等问题。再如,新时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持依规管党治党,也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三是党的建设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的领域多、要求的知识面广,因此,从事党建理论研究和教学,必须对中共党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比较熟悉,还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党务工作常识。同时,还要有世界眼光,注意研究世界各国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

猜你喜欢

中央党校教研室党校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湿 地
科技异化的集中表现及应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趣闻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