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禅心佛竹壶》的内涵和意趣

2019-01-26顾跃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禅心宜兴紫砂壶

顾跃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作为茶、陶文化合一的产物,自明清以来,其造型艺术,已经确定了特有的规律和法则。传承至今的紫砂陶工艺,是中国传统美术中的瑰宝,造型丰富的紫砂文化深受世人喜爱。在紫砂壶的各式造型里,融入了千百年来壶艺家独具匠心的审美情趣和智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紫砂花塑器的鼻祖供春壶诞生已有五百多年。这期间,紫砂花塑器从初创期向成熟期转变,大量花塑器作品精彩纷呈。紫砂花塑器的发展首先是创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感悟,其次是大自然赋予创作题材的广泛,然后是紫砂审美特质中的艺术生命力,这三方面是紫砂花塑器陶艺作品得以产生、繁荣的根本。

紫砂器的成型一开始以借鉴为主,借鉴的参照物为自然界的物体。紫砂艺术史上著名的陈鸣远设计的南瓜壶、茄段壶等,都取材于自然。历史上紫砂器形中花货是表现自然的物体,龙头一捆竹、鱼化龙壶、报春壶、松鼠葡萄壶等等都是经典的花货器形。壶型中还有筋纹器,借鉴的也是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正是因为大自然的蓬勃的生命力,使紫砂艺术不断发展,走向辉煌。

《禅心佛竹壶》

《禅心佛竹壶》壶身大气,线条优美。精雕细琢的轮廓雕饰,线条流畅,刚劲挺拔。壶型整体精、气、神十足,适度的含蓄与张扬并存,使作品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壶身灵动流转的线条造型,更进一步地丰富壶的情感。壶身泥料上乘,散发出浓厚的古韵气息,深有意蕴。更重要的是作者将泥的内蕴、心的向往,完美地整合到壶中。精雕细琢的轮廓雕饰,简而不俗,线条流畅,骨肉亭匀,刚劲挺拔。

《禅心佛竹壶》整件作品的主旨围绕“竹”作题材,竹中含情,竹里吟禅。 以竹段为型,凸出动感,表现向前向上的积极心态。 这种风韵触动情怀,妙不可言。壶身装饰的竹节形状,优雅洗练,衬托了壶中的万千风情。细品《禅心佛竹壶》,泥色清纯柔细,光泽隐现,温润有加。壶盖嵌盖,壶流三弯,飞把圆弧,整体融合紧密。用此壶斟上清香新茶,慢慢品酌,便是享尽人间天伦。

紫砂壶的美,在于壶砂、壶色、壶型、壶章、壶铭、书画、诗文、篆刻、雕塑等诸多艺术融于一体,又达到“切茶、切水、切壶、切情”。一把上乘的壶,它将品、闻、观、赏、感等有机结合,达到了从生理到灵魂的超越。追求自然清净、返朴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情趣。紫砂壶成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生动集成者,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标志。

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人类文明的成果。而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早已是百花绽放,绚丽多彩。宜兴紫砂作为一门民间工艺,历史虽不长,但它一经问世,就在陶瓷艺术的百花园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深受人们喜爱。

《禅心佛竹壶》是茶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真情实感的创作,让人们在品茗观赏的时候,引起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联想,进而陶冶情操。随着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笔者有信心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壶艺界朋友的支持与爱护。

猜你喜欢

禅心宜兴紫砂壶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云水禅心、玉振金声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马行云——雲水禅心、云陶滇瓷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