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019-01-26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论工作发展

孙 信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成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44页。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依据社会主要矛盾、阶级阶层结构、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跨越式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创立与发展,经历了三大重要发展阶段。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跨越式发展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民族迈入站起来的时代。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相较解放战争时期而言,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并巩固新生的政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党的历史方位和中心工作的变化,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此相应,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范围、对象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在指导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还需不需要统一战线等问题,中央统战部于1950年3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的各项理论方针和政策,创新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

一是确定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任务,即在实行共同纲领、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密切团结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和爱国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人,为着稳步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二是确定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必须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要特别注意同民族资产阶级搞好经济上的合作,以巩固政治上的合作。三是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即“各民主党派均对一定的社会阶级或阶层,主要对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和代表性;但都是阶级联盟的性质,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①《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14页。。周恩来指出:“各个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的标准来衡量它们。”②《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28页。关于民主党派的作用,毛泽东指出,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不拔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不可藐视。③《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6页。四是明确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五是明确了各级人民政权机关和人民团体中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党与非党人士合作的正确关系。六是确立了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即“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1952年底,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中国社会和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存在的必要性、范围、任务、组织形式以及各统战工作领域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新的阐述。

一是明确了统一战线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即为应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颠覆、威胁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改变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状况,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二是明确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工农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这是我们阵线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是决定我们命运的……另一个是劳动人民和一部分可以联合的剥削者及其代表的联盟,即在工农及其他劳动者联盟的基础上,再和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政治代表结成联盟。”①刘少奇:《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http://www.people.com.cn/item/newlsq/zz/lxjx/lxjx013.html,2019 年 11 月 1 日。三是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以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将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四是确立了党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就是消灭资产阶级的过程,也是改造资本家个人的过程。阶级消灭,个人改造,最后都变成工人,得到一个愉快的前途。”②《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69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伟大创新。五是明确了党在过渡时期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任务是: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来建设伟大祖国的大家庭;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的平等,使落后的民族得以跨进先进民族的行列,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六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多党合作制度是否存续的问题再度被提出来。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仅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94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政党关系学说的开创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形成做出了独特的、创造性的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七是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八是提出了保护华侨利益,鼓励华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具体政策。九是科学界定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指出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④《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2页。。这一论断解决了中共党内的长期争论,为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7年到1978年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受到中共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曲折和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统一战线被命名为革命统一战线,致使党的统一战线遭受严重挫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民族进入了富起来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国际局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国内阶级阶层关系的深刻变动和党的工作中心任务的战略转移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党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包括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科学发展观统一战线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宝库,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一)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各领域工作的方针原则进行了系统阐述,形成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已大大超出革命统一战线理论的内容,反映出时代的要求和特色,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是科学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邓小平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我国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明确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7页。。邓小平把革命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把阶级联盟发展为政治联盟,是统一战线理论发展的重大里程碑。二是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地位和任务。邓小平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3页。。“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7页。三是阐明了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邓小平从统一战线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的新任务着眼,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④《邓小平论统一战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158—159页。;提出建立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四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不仅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实践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途径,也为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范例。五是首次把政党制度提高到国家政治制度的高度,明确提出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六是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辟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七是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八是强调立足民族平等、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九是强调宗教不能同社会主义、人民利益相违背,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十是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为人民政协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科学地回答统一战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

一是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3页。。二是明确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9页。。三是提出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特征、特点、优势和衡量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4页。衡量我国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4页。;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四是揭示了民主党派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科学内涵。五是强调“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着重做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工作”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48页。。六是提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政策和措施。七是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八是科学界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属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九是提出要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实现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进一步明确了做好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的方向。十是提出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进一步明确了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总体要求。十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主题和基本职能,提出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是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三)科学发展观统一战线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深入分析和研究统一战线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统一战线思想,把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一是强调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二是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要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级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三是提出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四是发展和完善了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坚持和遵循六条重要政治准则;明确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五是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六是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七是提出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八是明确了关于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九是提出党外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十是发展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创立与发展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华民族进入强起来的时代。面对全球化的国际背景,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面对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的社会状况,面对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复杂性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的严峻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高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们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以及如何建设统一战线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创造性提出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工作方针、工作方法以及各领域的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创立,意味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战线理论进入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突出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9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②《十八大以来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56-557页。二是阐明了统战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我们党建立统一战线,是基于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存在,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核心是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③《十八大以来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61-562页。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在于坚持求同存异,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三是创新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④《十八大以来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61页。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⑤《十八大以来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62页。。四是强调全面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统一战线事业才能健康发展。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是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是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内容博大精深、十分丰富,既有对统战基础理论的战略创新,也有对各统战工作领域的具体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十四个方面。一是阐明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①《十八大以来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56页。二是确立了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统战工作方针。因为有一致性,统一战线才有建立的可能;因为有多样性,统一战线才有建立的必要。要坚持一致性,但不能搞成“清一色”;要包容多样性,但不能跨越政治底线。三是提出了全面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领导的基本要求。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是统一战线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②《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俞正声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5月21日,第1版。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统战干部要发扬优良作风,做到诚恳谦和、平等待人、廉洁奉公,真正赢得党外人士尊重和认同,团结他们同我们党一起奋斗。四是阐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特色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③《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 坚持多党合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1版。。五是阐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坚持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时代使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六是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坚持“导”的正确态度和主张,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七是坚定推进党的“治边稳藏”的战略部署,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工作原则。八是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基本方略,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治疆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九是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这样才能把党外知识分子这个阵地守好”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33-134页。。十是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十一是确定了港、澳、台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十二是阐明了新时代侨务工作的主题、主线和主要矛盾。十三是确定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的重要原则。十四是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凝聚共识作用。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来源于中华文化土壤,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一思想首次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进统一战线性质,首次阐明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首次确立了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工作方针,首次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概念,首次提出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首次将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纳入统战工作对象,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战略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开创了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2015年5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是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部关于统战工作的党内法规,是统一战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是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条例》以党内法规形式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理论方针政策,解决了统一战线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法制保障。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条例》精神的深入贯彻和落实,全党做统战工作的大统战格局已经形成,统战事业蓬勃发展,统一战线同心圆越画越大。

猜你喜欢

理论工作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工作,爽飞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