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

2019-01-26鲁彩荣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政党马克思主义革命

鲁彩荣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有其自身的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经验,也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了一些从严治党规律,这些都要继续运用好。”[1]这里所讲的规律包含两个层次,“有其自身的规律”指的是任何政党都具备的规律性特征和必须遵循的法则;“更有其自身规律”,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规律。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遵循现代政党客观规律的同时,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独特品格,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之路,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一、人心向背的规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2]“人心向背”,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坚持、坚守并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真理。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代表全民族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客观规律,彰显了对“人心向背”规律的深刻把握。

(一)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必须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政党是政治组织,其本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实现其政治纲领和执政意图。政党有两个最基本的政治属性。第一,无论是西方民主体制之下诞生的资产阶级政党,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无产阶级政党,毫无例外,都是为了维护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这是政党的功能所决定的。第二,要实现或者维护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政党必须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否则就无法实现其政纲和目标。但是,政党的诞生并不天然地拥有国家政权,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去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这是政党的本性所决定的。与此相对应,思考中国共产党的这两个属性:

1.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也就是“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3]在阶级阶层结构相对简单的社会阶段,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劳苦大众的利益,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在阶层阶级结构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阶段,今天,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如何获取国家政权。获取国家政权的方式,在西方国家,一般通过和平竞争的方式,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环境和背景,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这并不影响中国共产党对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追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4]《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5]

中国共产党获取国家政权的方式和西方国家政党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6]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赢得了当时最广大人民的支持。1934年,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7]中国共产党人把握住了这一历史规律,获得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二)执政党实现长期执政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

1.党长期执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国家政权作为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支配性、稀缺性等特征,这决定了政党执掌国家政权之后的长期性特征,执政党都是追求长期执政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一变化,并未改变中国共产党对“人心向背”这一根本规律的遵循。1954年通过的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这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了问题。基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党的初心和使命,基于对人民群众各种愿望和诉求的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之源是人民。改革开放40多年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第一,我们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集中统一领导,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以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改革开放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和衡量标准,积极和及时地回应好人民的各种愿望和诉求。第二,我们党以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改革开放的动力。第三,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执政70年后,依然朝气蓬勃,并发出了长期执政的宣言。70年执政史,尤其是40多年改革开放史告诉我们,我们有长期执政的绝对自信,有走出“历史周期律”的绝对自信。

(三)新时代要更好地坚守“人心向背”的规律

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历史使命,追求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长期的考验和挑战,打铁必须自身硬。“人心向背”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必须始终如一的坚守坚持。要站稳人民立场这一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让人民共享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成果,着眼和着力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贯彻群众路线,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回应好人民群众的各种愿望和诉求,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把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推向前进,从而进一步夯实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理论创新的规律

拥有“自己的精神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指导思想作为自己的灵魂,作为党不断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理论的成熟促进党的成熟,并以创新的理论保证党的与时俱进和生机活力,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规律。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不渝地坚守着这条规律。

(一)注重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们历来重视理论的作用和力量。马克思认为,要革命就要有正确的革命理论来指导,只有从理论上建设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才能战胜资产阶级。马克思指出:“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8]1847年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马克思就注重从思想理论上建党,要求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必须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用科学的世界观建设党。马克思进一步强调,先进的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9]这里强调的就是反映事物本质的科学理论。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10]而要把先进理论的力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一是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二是要捍卫党的理论的纯洁性。在实践中,重视党的理论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并作为党的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工人进行理论宣传和教育。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认为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由工人阶级中最优秀、最有觉悟的分子组成的先进部队。在列宁的党建思想中,特别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革命理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1]“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2]列宁之所以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理论”和“先进理论”,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

列宁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革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绝对化和神圣化,又要反对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将其生搬硬套。在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这一“行动的指南”的过程中,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的改造和发展,对全面抛弃马克思主义、篡改马克思主义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提出系统的“理论灌输”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这样,“革命理论”和“先进理论”变成了巨大的摧毁旧世界的力量,“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13]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重视党的理论建设,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指明了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指南、旗帜灵魂与强大思想武器,这一带有规律性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二)理论创新必须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接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说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在思想上保持统一,以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和强大的战斗力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与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1840年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农民战争、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等种种尝试最终都无情的破产。在这样的背景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4]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正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15]中国共产党自此打上了马克思主义深深的烙印,从未改变,并以此为指导,领导带领中国人民,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一次次伟大飞跃。

2.接受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回答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个问题上党内犯过一些错误,其中以“左”倾错误最为严重,如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挫折。“左”的错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以革命姿态出现,尤其是教条主义者机械地搬用马克思主义词句,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的实际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解,更谈不上结合。

3.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16]围绕为什么要革命、要什么样的革命和如何革命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历史性飞越,党的七大将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上也发生过错误,如1957年的反右严重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斗争、1962年后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乃至“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后的“两个凡是”等等,这些错误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落后或超越于时代的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拨乱反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回顾一段时期以来的挫折,邓小平语重心长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7]面对“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的现实,邓小平强调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不丢“老祖宗”,他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18]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课题,经过实践的努力和理论的探索,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全新时代课题,在抗住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压力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之后,深入思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最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0多年的改革开放,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始终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三)新时代必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9]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和创新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绝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僵死的教条,而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以高度的自觉,紧跟时代要求,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实践发展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

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难题,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独特问题,从而形成符合中国客观实际及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理论创新中,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结合,就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把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倾向和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倾向结合起来;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意识相结合,注重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不断回答新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三、社会革命的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20]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总结,也是新时代进一步推进社会革命的动员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的客观规律。

(一)无产阶级政党与革命有着天然的联系

1.通过政治革命,建立新社会制度。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追求国家政权的必然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代表本阶级的利益,政党必须首先通过政治的手段才能达到。这里说的政治手段,就是政治斗争,也就是政治革命。从这个角度看,“政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政治方面的斗争。”[2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成立的目的,就是率领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性,“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22]通过阶级斗争,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是通过共产主义革命达到的。

2.实施社会革命,全面推进社会发展。当无产阶级政党解决了国家政权这个“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后,也就是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对阶级和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后,就要着力通过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实现和维护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实现其政纲,推进社会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维护旧的经济基础,阻挠社会前进时,必然会引起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就必然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社会制度,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这就是社会革命,这是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以来,就是不断通过伟大的社会革命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的。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伟大的社会革命史

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革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伟大的使命,这是由党诞生的背景所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3]从此,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2.党通过社会革命获取并巩固国家政权。1921年至197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社会革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期间,社会革命的主要手段是暴力革命(其中1949年以后主要是革命的思维和相对和平的方式)。毛泽东认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24]通过“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25]

3.党通过社会革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其实质就是以和平发展方式展现的社会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邓小平指出:“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2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7]“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28]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是促进和推动人们思维方式深刻转变的革命,是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是立足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就是在这一社会革命的推动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4.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气魄深化改革开放,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9]在这一伟大革命的推动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推进社会革命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革命,将改革开放这场深刻革命进行到底。要立足国情,特别是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要抓住“牛鼻子”,紧紧围绕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就是要把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实。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改掉那些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要坚持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以及各方面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四、自我革命的规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重大经验总结。保证党始终发挥这两个“关键”,靠的是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和重大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自我追求,体现的是党的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包含着自我革命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和学说,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石。这些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根本依据。其核心思想有:

1.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及其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无产阶级反对有产阶级的斗争中,首先必须上升为统治阶级,掌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因此,必须建立起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并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最终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这是我们今天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理论渊源。

2.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必须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由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科学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作理论基础。

3.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强调党必须把无产阶级专政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

4.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党必须采取民主制的组织形式并实行严格的纪律,必须遵守一系列策略原则,如保持团结统一和党的生机活力的原则,正确处理党的团结与党内斗争的关系的原则等等。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不忘初心,始终注重自身肌体健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成功地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建设了一支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人阶级先锋队。”[30]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的论断,强调“革命党”就是“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把党的建设作为“伟大的工程”,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着重思想建党,这是党永葆先进性的奥秘;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党夺取胜利的法宝;强调发扬三大作风,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强调坚持“民主”新路和两个“务必”,这是党防治腐败的根本之道。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1]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做了完整的概括,“关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关于纠正长期‘左’的错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关于进行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完善党规党纪,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关于实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造就朝气蓬勃的领导干部队伍;关于从严治党、反对腐败,加强党的纪律性等方面的思想。”[32]这一系列思想,开创了不同于“革命党”建设的全新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三届四中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邓小平关于“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政治交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鲜明主题,对党的历史方位做出了全新的定位,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做出了新的部署: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调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等等,最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进入新世纪的党建时代主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抓好理论武装,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提出了党的建设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即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党中央以上率下,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以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和举措,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强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强调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严格的政治纪律带动其他纪律全面严格起来。突出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建立健全党内法规体系。突出强调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在加强自身建设中不断探索并遵循的规律,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必须把握好这一基本规律,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继续推进自我革命,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第一,要把握党的建设的目标,即要回到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在新时代,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所决定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也必须牢记这样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和使命担当。第二,要把握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核心灵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三,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四,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上着力,坚持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不断增强党的“四大力量”,即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猜你喜欢

政党马克思主义革命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